以領土換和平?這一套真的管用?埃及和以色列告訴我們誰換誰挨罵

江湖小曉生 發佈 2024-05-08T07:38:12.625986+00:00

一戰過後,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奧斯曼帝國崩盤了。這個時候英國和法國,這兩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瘋狂地在奧斯曼帝國原有的土地上瓜分殖民地。其中中東地區,大部分都落在了英國和法國手裡。法國占了敘利亞、黎巴嫩,英國則占了伊拉克、巴勒斯坦地區(包括現在的約旦)。

一戰過後,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奧斯曼帝國崩盤了。這個時候英國和法國,這兩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瘋狂地在奧斯曼帝國原有的土地上瓜分殖民地。

其中中東地區,大部分都落在了英國和法國手裡。法國占了敘利亞、黎巴嫩,英國則占了伊拉克、巴勒斯坦地區(包括現在的約旦)。這麼一來,中東的禍根就算是埋下了。

由於英國占著巴勒斯坦,因此該地區的未來,將由英國人決定。關鍵是,當時英國人是支持猶太人復國的!1917年,英國的外交大臣貝爾福就曾經公開表示:英國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本民族的家園。

老大都發話了,那還有啥可說的?因此大量猶太人在這一時期開始搬遷到巴勒斯坦居住。

來的人多了,猶太人和當地阿拉伯人的矛盾自然就激化了。為了緩解矛盾,1922年,英國將巴勒斯坦地區分成了兩大部分:

約旦河以東地區,為阿拉伯人居住地,也就是現在的約旦。約旦河以西則為猶太人居住地。

有了這一保證,全世界的猶太人,便有恃無恐地搬遷到了巴勒斯坦。那這個地方可就熱鬧了。當地的阿拉伯人肯定不滿意這種分家產的辦法,於是兩幫人就開始動手了。這就是中東戰爭的根源。


一、以色列在中東戰爭中基本沒輸過。

1947年以色列建國時,巴勒斯坦地區有200萬人左右,其中阿拉伯人有130多萬,猶太人有65萬左右。

而一戰結束時,巴勒斯坦只有2.5萬猶太人。等於說,短短30年左右的時間,這裡的猶太人增加了20多倍。

關鍵是,猶太人為了建國,啥事兒都幹得出來。今天發動一下突然襲擊,明天夥同幾個村子的小夥伴,到阿拉伯人那兒打個群架,後天說不定直接在英國人的大樓上安裝定時炸彈。

這麼一搞,英國人扛不住了,你們愛咋搞咋搞吧,這地方咱是管不了了!因此英國人前腳拍拍屁股走人,猶太人後腳就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了以色列。

以色列建國以後,立馬遭到了阿拉伯人的集體反對。當時以埃及為首,敘利亞、伊拉克、外約旦、黎巴嫩等國為輔,合起伙來打算一舉消滅剛剛成立的以色列。

一開始以色列也扛不住啊,這麼多國家合夥揍你,這怎麼玩?好在當時他們已經找到了大靠山,那就是老美。在老美的幫助下,雙方先停戰了4個星期。以色列利用這4個星期,瘋狂地調兵遣將,購買軍事裝備。4個星期以後,以色列煥然一新,把阿拉伯聯合軍打得丟盔棄甲。


這一戰意義非凡,不僅是以色列的立國之戰,他們還在原有的基礎上,又占了巴勒斯坦其他地區6700平方公里的土地,這算是意外收穫了!

戰爭期間,有不到100萬阿拉伯人,成為了難民,他們的家園都成了以色列的地盤。等於說阿拉伯國家不打還好,這一打還打出事情來了!

第三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更加虧。為了一雪前恥,先打算切斷約旦河對以色列的水資源供應,後在巴勒斯坦成立了解放組織,在以色列內部搞事情。總之啥辦法都用了,最終導致了戰爭。

這次戰爭結束後,阿拉伯各國損失了大約6萬人左右,100萬阿拉伯人成為了難民,而以色列只損失了983人。除此以外,以色列又占了6.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包括了埃及的西奈半島、敘利亞的格蘭高地。那可真是賺發了。

埃及的領袖納賽爾,一直以阿拉伯世界的領頭人自居。可這次戰敗以後,他顏面掃地,不久便在1970年病逝了,年僅52歲。


二、以色列打算以土地,換取和平。

從5次中東戰爭的結果來看,似乎以色列就沒怕過誰,而且熱衷於戰爭。實際上沒有哪個國家是真正喜歡戰爭的,因為戰爭代表著死亡。

如果上戰場的是你的兒子,你的丈夫,你的父親,你還會喜歡戰爭嗎?所以說,以色列本國,也非常希望在保證國家利益不受損失的情況下,儘量與阿拉伯人保持和平,結束無休止的戰爭。

可這事兒並不容易啊,有這麼幾個難點:

  1. 第一,以色列在幾次中東戰爭中,殺害了十多萬阿拉伯人。這可是不共戴天之仇!就算以色列本國也有損失,可阿拉伯人不會記得這些。甚至連納賽爾這樣的阿拉伯領袖,都被以色列給氣死了。
  2. 第二,以色列在戰爭中,趕走了幾百萬阿拉伯人,這些人跑到異國他鄉成為了難民,其結果可想而知。因此他們世世代代都痛恨以色列。
  3. 第三,以色列在戰爭中,搶走了阿拉伯國家數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對於一個小國家來說,土地實在是太有誘惑力了,吃下去怎麼可能隨便吐出來呢?
  4. 第四,阿拉伯國家並不是鐵板一塊,埃及、敘利亞、伊拉克、約旦、黎巴嫩等等,這麼多國家都針對以色列,各有各的小心思,你讓以色列找誰談?

所以說,以色列幹了這麼多事情,早就和阿拉伯人結下了不可調和的梁子。你覺得他們之間能輕而易舉就獲得和平嗎?顯然不可能。

因此,以色列開始放大招了!那就是以土地換取和平。

這事兒還得從第4次中東戰爭說起,當時埃及的新領導薩達特上台以後,當然想為老領導納賽爾一雪前恥。而且在第3次中東戰爭中,埃及丟了西奈半島,敘利亞丟了戈蘭高地,他們都想拿回來。因此薩達特聯合一幫小弟,於1973年,對以色列再次發起了進攻。

由於是突襲,這次進攻前期非常順利,以色列方面死傷2千多人,對他們這種人口小國來說,算是血虧了!即使後來以色列反敗為勝,他們也感到肉疼了,誰還不是爹生娘養的呢?讓戰爭見鬼去吧!

阿拉伯國家最終還是戰敗了,這也使得他們意識到一點,想要在軍事上擊敗以色列,已經是越來越不可能的事情了!戰爭?沒用啦!


既然雙方心裡達成了共識,那剩下的就是談判了。1977年11月,埃及總統薩達特訪問以色列。這可是破天荒的一件大事,自從以色列建國以來,就沒有哪個阿拉伯國家的領導去過以色列,更別提和平訪問了,被抓去當俘虜倒是有可能。

到了1978年9月,在老美的邀請下,埃及總統薩達特,和以色列總理貝京在戴維營進行談判,最終於1979年簽署了和平條約。

以色列將占領的西奈半島全部交還給埃及,而埃及則承認以色列這個國家,並且與之建交,保持長久的和平。以色列以領土換和平這一招,似乎起到了作用,畢竟埃及能承認以色列的合法性,就算是在國際社會中,邁出了一大步了!讓對手心悅誠服地認可你,還有比這更帶勁的事情嗎?

埃及這邊似乎也不虧啊,靠戰爭拿不回來的西奈半島,靠談判拿回來了!這地方足足有6.1萬平方公里,緊挨著埃及的經濟命脈蘇伊士運河,不費吹灰之力便拿回來了,難道不香嗎?


三、埃及和薩達特,被整個阿拉伯世界所唾棄。

談判結束以後,阿拉伯各國算是炸開鍋了,他們覺得埃及背叛了阿拉伯國家,因此索性將埃及趕出了阿拉伯國家聯盟。他們甚至聯合起來,對埃及實施了各種制裁。

要知道,此前埃及一直是阿拉伯國家的扛把子,帶領著他們與以色列鬥爭的!尤其是納賽爾時期,埃及的地位無人可以撼動,阿拉伯國家內部出現紛爭,往往都得靠埃及的納賽爾出面調停才能解決。

可如今,扛把子帶頭背叛了組織,成為了阿拉伯世界的叛徒,你說這幫人惱火不惱火?埃及被趕出去,也就可以理解了。

至於薩達特,在1978年與以色列總理貝京一起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看似名利均沾了,實際上呢?他已經被阿拉伯人罵得抬不起頭了。

埃及以外的阿拉伯人,紛紛想要食其肉寢其皮,埃及國內的極端分子,也紛紛想要推翻薩達特的統治。

因此在1981年10月6日,薩達特在出席閱兵典禮的時候,被反對者當場槍殺。

埃及是如願拿回了西奈半島,但是他們卻成為了阿拉伯各國所不齒的國家。薩達特雖然名利雙收,但是卻遭人唾棄與槍殺。

所以說,這場土地換和平的戲碼,埃及真的贏了嗎?不管埃及贏沒贏,反正以色列是贏了,他們大度的行為,不僅得到了國際認可,而且還使得阿拉伯世界出現了內訌,還有比對手內訌,更令人開心的事情嗎?


寫在最後:土地換和平,不管哪方都要挨罵。

如今俄烏戰爭的局面,有很多人也想到了用土地來換和平。他們的意思是,烏克蘭放棄烏東四州以及克里米亞,這麼一來俄烏之間就能坐下來談判了,戰爭自然也就結束了。

可這跟以色列、埃及的那一套是截然相反的有沒有?以色列占了人家的地盤,主動還回去,這才換來了和平,就算是這樣,薩達特這個為國家拿回土地的英雄,還不是照樣遭到唾棄?

如今現在居然有人覺得,烏當局放棄土地,換來和平,就能真的和平了?我看他們不被國人罵死才怪!

真正換和平的方式,也應該是北極熊主動退出烏東四州,甚至退出克里米亞,這才和當年以色列的行為一樣嘛!就算是這樣,烏當局如果不繼續索要各種賠償的話,估計還是會被人罵,畢竟對不起犧牲的那10幾萬戰士嘛!

而這種方式,又是北極熊絕對不可能答應的。打了這麼久,耗費了各種資源和人力,為的就是這些地盤。現在你讓我吐出來?想啥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