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小國阿爾巴尼亞:拉黑全球建70多萬碉堡,國家卻被傳銷毀掉?

青史說 發佈 2024-05-08T07:39:57.972232+00:00

1985年4月11日,阿爾巴尼亞傳奇領袖霍查去世,這個全球最小的共產主義國家迎來劇變,300萬阿爾巴尼亞人民該何去何從擺在新任領導人面前。

1985年4月11日,阿爾巴尼亞傳奇領袖霍查去世,這個全球最小的共產主義國家迎來劇變,300萬阿爾巴尼亞人民該何去何從擺在新任領導人面前。

大多數人對這個歐洲小國並不了解,但是在冷戰時期,阿爾巴尼亞曾經反蘇反美,然後又拉黑中國,將全球頂尖勢力得罪了一個遍,自己卻安然無恙。

除此外,阿爾巴尼亞還曾在國內建立了70多萬座碉堡,防範大國入侵,但事實證明阿爾巴尼亞人多慮了。

這個奇葩小國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呢?他在歷史上又做過哪些啼笑皆非的事情呢?

社會主義國家

阿爾巴尼亞位於歐洲巴爾幹半島上,和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相隔一個地中海,這是一個物產豐富,交通便利的咽喉之地,從古代開始就一直被周邊的強大帝國反覆爭搶。

到了近代以後,阿爾巴尼亞的民族意識開始覺醒,一部分有為青年主動站出來為國家謀求一條出路,恩維爾.霍查選擇了共產主義思想,堅定的走上革命造反的道路。

1936年,霍查回國組織地下活動,在科爾察地區獲得了一定的影響力,成為當地共運組織的頭領,隨後在抵抗義大利軸心的戰爭中逐漸出人頭地,掌握了槍桿子。

二戰結束後,阿爾巴尼亞順理成章的獨立,建立民主共和國,但是國內存在不同意識形態的政治派別,其中包括親美親英的資產階級政黨以及阿爾巴尼亞領導的阿共。

阿爾巴尼亞是一個地區小國,在國際政治中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能挑選一個大國進行站隊,抱上一個粗大腿比埋頭發展更為有利,霍查就清楚的知道這一點。

因此當國內爆發政治動盪的時候,霍查當機立斷,聯繫上東邊的鄰居南斯拉夫領導人狄托,憑藉紅色陣營的身份,獲得狄托的大力支持,連帶著拿到了蘇聯的認可。

擁有了外部庇護後,霍查沒有猶豫,直接命令軍隊動手清洗國內反對派,一夜之間完成了大洗牌,順利組建阿爾巴尼亞政府,他本人當選為領導人,笑到了最後。

就這樣,巴爾幹半島上又出現了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深度影響了歐洲局勢,阿爾巴尼亞加入紅色陣營,公開反對英美等國插手當地,這對美國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

剛上台的霍查急需幫助,因此只能抱緊狄托的大腿,依靠這個強硬的鄰居拿到一些好處。不過暗地裡,他也向南斯拉夫的老大蘇聯拋去了橄欖枝,贏得了蘇聯老大哥的好感。

可惜的是,1948年狄托和史達林反目,阿爾巴尼亞也到了站隊的時候,是繼續跟著鄰居一條路走到黑,還是抱上一根更粗的金大腿,這對霍查來說不難選擇。

就這樣,霍查向莫斯科發去了投誠電報,甚至主動要求去蘇聯訪問,史達林很高興他這麼識時務,大度的允許了請求,提供政治軍事保護的同時,還援助了許多物資金錢。

巴爾幹半島是蘇聯全球計劃中的重要一環,南斯拉夫悍然擺脫了蘇聯,一定程度上讓蘇聯陷入被動,這個時候阿爾巴尼亞主動輸誠,算是緩解了一部分緊張局勢。

儘管阿爾巴尼亞小,根本出不了大力,但是只要能搖旗吶喊,充人頭就足夠了。就這樣,靠著及時改換門庭,阿爾巴尼亞在紅色陣營中重新獲得了位置,有了一張長期飯票。

拉黑三個大國

因為意識形態的原因,阿爾巴尼亞天然反美,和美國無法和平相處,又因為和蘇聯關係頗好,連帶著與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也比較親善,雙方曾經有過一段時間的友誼。

這種友誼經歷了中蘇關係破裂,阿爾巴尼亞堅定的站在中國這一邊,和赫魯雪夫為首的蘇共義正言辭的抗爭,中阿關係迎來歷史性轉變,兩國開始深入合作。

為什麼阿爾巴尼亞會和蘇聯反目,放棄這個明顯更優質的大腿呢?這主要是因為阿爾巴尼亞領導人霍查是一位堅定的史達林主義捍衛者,身體力行的踐行這種主義方針。

可是當赫魯雪夫上台後,卻在國內大肆批判史達林,掀起了一陣反對史達林主義的風潮,這可讓霍查這個小迷弟大為不滿,私下裡吐槽不說,還在蘇共二十大上公開謾罵。

於是蘇聯和阿爾巴尼亞斷交,收回了此前的援助,霍查的統治基礎受到威脅。到了這一步,阿爾巴尼亞主動反蘇,將當時世界上的兩個超級大國全部拉到反對面,這種超人的魄力即便放在現在看來也是非同尋常的,值得所有人為他喝彩。

然而殘酷的現實迫使霍查必須要找到另外一個大國朋友,幫助他解決國內的困境,他在歐亞大陸上四處訪問,最終在中國拿到了想要的支持。

中國之所以要幫助阿爾巴尼亞,一方面是同處共產主義陣營,雙方的意識形態接近,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蘇聯的強大壓力,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阿爾巴尼亞有用武之地。

實事求是的說,阿爾巴尼亞確實在國際政治中給予了中國幫助,但是這種有限的幫助不是沒有代價的,我國援助了阿爾巴尼亞大量軍事裝備和民用物資,一定程度上代替了蘇聯。

要知道當時我國經歷三年自然災害,仍然處於一窮二白的地步,百姓自己都吃不飽飯,還要從牙縫裡擠出物資援助阿爾巴尼亞,可想而知當時的條件有多麼艱苦。

這些珍貴的物資並沒有得到合理的運用,阿爾巴尼亞政府貪污腐敗橫行,許多東西還沒到手就已經倒賣出去,成為個人私產,即便發給民眾,也有大量浪費行為。

阿爾巴尼亞辜負了中國的好意,將善意的幫助當成理所當然的事情,不僅獅子大開口,伸手要更多的物資,而且在政治表態上,也越來越不把中國放在眼裡。

到了1979年,中國改革開發的浪潮爆發,阿爾巴尼亞就徹底的和我國斷交,霍查依然抱著史達林主義不放,固執的因循守舊,最終讓兩國友好關係走向盡頭。

從剛開始的反美,到赫魯雪夫時期的反蘇,再到中國改革開放的反中,阿爾巴尼亞將全球的三個主要大國全得罪了一遍,徹底拉黑全世界的同時,也將自身自絕於全球。

碉堡之國

霍查也知道同時得罪美蘇兩個大國不是一件好事,巴爾幹半島又是著名的火藥桶,阿爾巴尼亞此前和塞爾維亞,科索沃等鄰國有衝突,他必須想辦法自救。

一方面霍查尋求中國的幫助,希望中國能看在同在社會主義陣營的份上幫一把,另一方面,他也積極在國內修建碉堡,採取步步為營的方略,儘可能阻攔敵人進攻的腳步。

阿爾巴尼亞國土面積狹小,戰略縱深不大,國民人口也只有300萬左右,比拼硬實力的話完全上不了台面,如果真刀真槍的打一場,這個國家也就沒有希望了。

所以在霍查的設想中,他要「不戰而屈人之兵」,採取全國建設碉堡的方式,讓想要進攻的敵人望而卻步,失去下口的欲望,從而達到保證國家安全,維護政權穩定的結果。

要知道霍查在阿爾巴尼亞說一不二,他一聲令下,全國馬上開始大規模建設。他們用中國援助來的水泥鋼材等原材料作為基礎,轟轟烈烈的工程項目陸續上馬。

阿爾巴尼亞本來就缺乏足夠耕地,百姓大多依靠外來物資援助才能勉強餬口,現在霍查要求大搞碉堡,再度侵占了剩餘土地,使得阿爾巴尼亞國內情況越發不堪。

中國援助期間,這種情況還好一些,阿爾巴尼亞人民不至於餓死。但是自從中國撤資離開,他們已經沒有資金和精力繼續下去,只不過在霍查強烈要求下,只能渾渾噩噩。

霍查已經膨脹自大到了一種程度,他是說一不二的暴君,誰都不能提反對意見,否則就會被他用物理手段消滅,他曾經用這種方法,搞過三次大規模清洗活動。

沒有了反對者後,霍查越發驕狂,他對碉堡項目的重視程度很高,曾經親自去一線監工,甚至親身躲在碉堡內部,讓坦克在外面轟擊,試一試牆體的厚度如何。

正是因為這樣,即便阿爾巴尼亞已經無力開展碉堡建設,可還是沒有人敢提出來,後續碉堡數量繼續增加,截止到霍查去世為止,阿爾巴尼亞境內共建了70多萬座碉堡。

這些碉堡大多建設在交通要道,曾經也派兵駐守過,裡面儲存有大量兵器物資。但是隨著霍查去世,碉堡建設停止下來,一些礙事的也被立刻拆除,無休止的消耗終於結束。

到了現代,阿爾巴尼亞境內還留存大量碉堡,因為保存不善,許多已經破敗不堪,有一些被當地居民另類改造成倉庫,羊圈,算是另一種程度的發光發熱,充滿諷刺的意味。

曾經的「碉堡之國」現在已經淪為笑柄,霍查用僵硬的大腦給全世界上演了一出小丑劇,阿爾巴尼亞在他的折騰下極度貧困,失去了再度崛起的希望,化為一灘死水。

傳銷誤國

1985年4月11日,霍查去世,繼任的領導人依然遵循「霍查主義」政策,閉關鎖國,不求進取,底層百姓的怒火壓抑不住,選舉了資產階級黨派上台執政。

1991年東歐劇變,阿爾巴尼亞整體轉型為資本主義國家,原本的經濟政策全部掉頭,自由的氣息湧入這個小國,外來資本的進入暫時讓國家迸發出新機。

然而這樣的變化是不可持續的,阿爾巴尼亞缺乏足夠自主實力,除了地理位置重要以外,根本沒有能拿得出手的東西,因而在國際政治博弈中處於不利地位。

同時,新上台的領導人貝里沙太過激進,全面開放國內經濟,導致大量資本進入,創造了短暫的繁榮,可惜一陣風過去以後,一切又變回了原來的模樣。

為了支持率,貝里沙病急亂投醫,相信了所謂「經濟專家」的建議,允許國內民營中小企業向銀行貸款,利率很低,同時不禁止民間資本入局,共同將借貸市場做大。

有了足夠財力支持後,阿爾巴尼亞的經濟確實扭轉了頹勢,借著國際形勢的東風,一路昂頭挺進。私募資金看到有利可圖,馬上提高利率,吸引遊資進場。

民眾看到將錢貸給企業的豐厚利潤,紛紛拿出錢財,甚至變賣家產,以求獲得高昂回報,進一步帶動了其他人入局,這場「龐氏騙局」波及的範圍越來越廣,進一步刺激了經濟。

貝里沙沒有強硬的監管手段,於是大面積壞帳以及空殼公司套錢逃離的現象出現,他沒有第一時間制止,反而偷偷開動印鈔機,用這種飲鴆止渴的方式緩解局面。

於是一片欣欣向榮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災難,這顆威力巨大的地雷最終在1996年爆發,私募基金破產大量資金外流,銀行沒有錢賠償,全國上下陷入恐慌和暴動之中。

貝里沙眼見情況無法控制,只能採取武力鎮壓手段,因此暴亂程度升級,各處遭受嚴重破壞,本就因為傳銷手段元氣大傷的阿爾巴尼亞越發頹廢,陷入分崩離析的境地。

到現在為止,阿爾巴尼亞都沒有從當初的災難中緩過勁來,全國一多半的人口處於赤貧狀態,暴力犯罪猖獗,黑幫盛行,人民麻木不堪,官僚貪腐成風,向著地獄越陷越深。

一步錯,步步錯,阿爾巴尼亞沒有選擇對合適的道路,自斷後路,拉黑全世界,又將錢財精力投入修建碉堡,最後被傳銷坑害,只能在泥潭中掙扎,看不到上升的希望。

阿爾巴尼亞的故事能給我們提供一個反面案例,讓我們提高警惕,以史為鑑,不重蹈覆轍,更加謹慎的建設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