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倉滿廩實」的豐收密碼

高密市廣播電視臺 發佈 2024-05-08T08:26:46.907340+00:00

初春時節,暖意漸濃,小麥經過一冬的沉睡,正在以最快的速度恢復生機。在高密市廣袤的田野里,微微泛起的青色向遠處伸展、綿延,承載著農民對豐收的無盡期盼。站在這片一望無際的麥田間,仿佛已經可以看到不久後的豐收畫卷。

初春時節,暖意漸濃,小麥經過一冬的沉睡,正在以最快的速度恢復生機。在高密市廣袤的田野里,微微泛起的青色向遠處伸展、綿延,承載著農民對豐收的無盡期盼。站在這片一望無際的麥田間,仿佛已經可以看到不久後的豐收畫卷。

多年來,高密市年糧食播種面積保持195萬畝以上,總產穩定在18億斤左右,穩居濰坊市第一;連續舉辦3屆「高密小麥文化節」,全面叫響「高密小麥」「高密好糧」區域品牌……從育種到耕種、銷售,高密市不斷探索全鏈條穩糧增收新路徑,助力實現「倉滿廩實」、穩糧增收。

念好做強「晶片」「三字經」

種業創新版圖不斷擴大

一粒小小的種子能發揮出多大的作用?

去年豐收季,高密市大牟家鎮「種糧大戶」劉莉種植的「菲達6號」小麥畝產達到793.5公斤,在較往年晚播近1個月、春夏兩季天氣相對乾旱的情況下,仍然展示出高產、穩產的巨大潛力。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關乎糧食生產,牽動著廣大種糧人的心。「選種『菲達6號』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這個品種不僅產量高,而且磨出的面又白又筋道。」劉莉說。

「菲達6號」,這個由高密市本土企業菲達種業研發培育的優質新品種,具有高產、抗病、抗倒等特質,填補了濰坊市近20年沒有小麥新品種的空白。它的誕生,離不開強有力的機制支撐。

高密市創新構建種業「育繁推」一體化機制,全方面推進種業攻關,破譯豐收「密碼」。

——「育」。創新種業研發機制,以菲達種業等本土企業為創新主體,與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孔令讓教授團隊合作,聯合培育出13個小麥新品系;

——「繁」。與中國農科院、山東農業大學等高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打造高標準繁育基地,建設2處高標準育種試驗基地,承接入駐37個良種育種項目;

——「推」。把握市場化、產業化育種趨勢,推出「濰麥12」「菲達6號」等一批適合本土、適應大面積推廣的優質品種,推廣面積達到500萬畝以上。

良種,是高密市糧食連年豐收的密碼之一。伴隨著「育繁推」一體化機制的健全,更多優質小麥新品種將帶動高密小麥畝產量再創新高。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

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改田、整土、修路、挖渠……高密市有條不紊地對城區西部、北部76萬畝主糧產區和西南部10萬畝紅板岩區實行了高標準農田改造,促使「小田變大田」「糧田變良田」。目前,農田精灌覆蓋率、田間道路通達率均達到了100%,實現畝均糧食增產100公斤左右。

這一改造過程聽上去簡單,但在操作層面需要調動各方面力量。「高標準農田改造涵蓋高效節水灌溉、輸變電配套、田間道路、土壤改良等措施,需要強大的人力、技術、資金支持。」醴泉街道1.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負責人王軍表示,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優化農業生產布局、穩定糧食生產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冬小麥返青澆灌工作抓緊進行。

用發展的眼光,繼續深入探究高密市高標準農田裡的「豐收密碼」,智慧農業扮演著重要角色。高密市與深圳歐比特公司合作成立青島科技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依託「高密一號」衛星雲服務平台,上線「天空地一體全自動農業監測系統」,先期將15萬畝農田納入平台管理,24小時動態監測溫濕度、降雨量、風速等氣象要素,實時傳輸共享病蟲草害、缺苗斷壟、播種收穫等數據信息,真正變「靠天吃飯」為「知天而作」。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從高標準農田改造到智慧農業賦能,農業現代化正在高密市田間地頭開創出更多的新模式、新路徑,加速彌補著農業發展的「先天不足」,持續推動農業提效、農民增收。

編輯:張艷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