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終於回過味!韓媒:美國忽悠別國對華強硬,自己卻在搶訂單

路平說 發佈 2024-05-08T09:16:15.920933+00:00

終於有一些韓國人覺察出不對了,發現原先對華態度都很強硬的國家,其實在對華問題上已經不再強硬,而且開始與華頻繁接觸了。

終於有一些韓國人覺察出不對了,發現原先對華態度都很強硬的國家,其實在對華問題上已經不再強硬,而且開始與華頻繁接觸了。

環球時報引用了韓國《中央日報》的文章:《讓人感覺奇怪的對華攻擊》,這篇文章是中央日報中國研究所高級專門委員的劉尚哲所寫,他先後以記者的身份在香港和北京工作長達10年,又是中央日報中國研究所所長,算是一個中國通。

他在文章中寫道,美國很是奇怪,多次打壓中國經濟,甚至拉攏盟友一起打壓中國,對華發起貿易戰,自己卻在搶奪盟友在中國的訂單。

在美國的忽悠和帶領之下,不少國家也對華態度強硬,而這已經影響了與中國的貿易,比如:澳大利亞之前對華態度可強硬了,但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澳大利亞的農作物,煤炭,鋼鐵出口都受到了影響,半年期間就遭受了66億美元的損失,是哪個國家填補了空白呢?

美國!

所以韓媒的文章標題是「讓人感覺奇怪的對華攻擊」,美國一邊聯合盟友打壓中國,一邊又和中國保持密切的貿易關係,搶走盟友的訂單,而且美國多家知名企業也都和中國頻繁接觸,比如福特、蘋果的高層都將在下個月前往北京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澳大利亞很早就意識到了美國坑隊友的真相,所以換屆之後對華態度明顯轉彎。

韓媒表示:世界多國開始頻繁與中國接觸,但是韓國還停留在原地。從這也能看出,有一部分韓國人士已經意識到了對華強硬沒什麼好結果,他們非常需要中國這個市場。

中國市場令人眼饞

對於少數國家而言,對華強硬可能是「政治正確」,但是「政治正確」解決不了吃飯的問題,反而會讓自己陷入危機。

比如:莫里森擔任澳大利亞總理期間,對華態度非常強硬,甘願當美國的小弟和馬前卒,還迫切加入美國主導的美英澳「奧庫斯」和美日澳印「四邊機制」,在反華路上越走越遠。

激怒中國,當然沒什麼好處,澳大利亞的葡萄酒,木材,煤炭和農作物等出口商品在中國受阻,失去了中國這個大市場,澳大利亞出口額狂跌。

但另外一方面,美國,加拿大和紐西蘭卻吞下了澳大利亞留下的市場空白,澳大利亞對中國的12項商品出口額在9個月內減少了126億美元,而美國同時期同類型商品出口額卻增加了46億美元,加拿大增加了11億美元,紐西蘭增加了7.86億美元。

澳大利亞因為反華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美國卻從中得益,這讓澳大利亞民眾憤怒了,因為承擔損失的最終還是廣大的民眾啊,所以下一屆政府一上台,澳大利亞就改變了對華態度,不僅不再強硬,反而還在示好,想要積極修補中澳關係,目的當然還是為了中澳貿易。

中國有14億人口,將近5億人的中產階級,這些人的消費能力是非常驚人的,可以說一旦離開中國,就再也找不到這麼大的市場了。

比如:蘋果公司,根據2022年財年第四財季的財報顯示,大中華市場營收154.7億美元,而亞太其他地區的市場總營收僅120.73億美元。中國已經成為了蘋果最大的單一市場,如果蘋果公司離開中國,就再也找不到這麼大的市場了,那生產出來的手機賣給誰?

而且,如果蘋果退出中國市場,中國對智慧型手機的購買力並沒有下降,咱們會買其他的品牌手機,到時候也會促進國產手機爆發,或者其他國家的智慧型手機品牌進入我國對不對,原先屬於蘋果的市場份額就被這些品牌獨吞了。

可惜了,韓國就是沒看清這些,導致韓國商品一步步在中國失去市場。

韓國商品曾經在中國非常流行,最典型的就是韓國美妝,韓國美妝借著韓劇迅速占領中國美妝市場,我上大學那會,班裡的女生還都是買愛茉莉,悅詩風吟等韓國美妝,但現在商場裡韓國美妝商店門口基本上沒啥人了。

曾經韓國的三星手機在中國也很能打,我記得我讀高中的時候,班裡的蘋果手機還不多,但三星手機卻很多。

韓國商品在中國沒落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商品本身有問題,但是韓國區別對待中國市場的做法,也讓中國市場對其喪失好感。

比如:三星的手機自燃事件,它的危機公關做的非常差勁,商品有問題三星召回Note 7,這個做法沒問題,可他萬萬不該瞧不起中國,召回了除中國市場以外的手機,之後三星手機在中國銷量幾乎是一落千丈,更沒人買它的手機了。

如果說,韓國商品的沒落有許多是品牌自身定位不清,難以與國貨或者歐美高端貨競爭的話,那韓國旅遊市場和免稅店的沒落則直接是因為韓國對華不友善。

中國放開疫情政策之後,全球旅遊勝地都在搶奪中國遊客。

泰國為了歡迎中國遊客,副總理阿努廷、交通部部長薩撒揚、旅遊和體育部部長皮帕等親自前往機場迎接,為首批到達泰國的中國遊客發放鮮花手環,還拉起橫幅歡迎。

柬埔寨的旅遊部長唐坤、民航國務秘書處部長毛哈萬那也在機場親自接機,為中國遊客送上了禮物,而且中國遊客還可以直接在柬埔寨使用人民幣,可以說是非常方便中國遊客。

最應該搶奪中國遊客的應該是韓國,因為中國遊客占到了韓國入境游總數的35%,2019年度韓國共接待外國遊客1750人次,而中國遊客達到了602人次;中國遊客的繁榮也帶動了韓國百貨零售的繁榮,過去韓國百貨零售約70%的銷售額都來自於中國,韓國還發現,1名中國遊客的消費額頂得上6個日本遊客,從這也能看出中國遊客是韓國的財神爺。

可惜的是,韓國仍舊跟隨著美國的步伐,對華強硬,中國疫情放開之後,韓國採取歧視性措施,給中國遊客掛小黃牌,並要求自費核酸以及自費隔離,其中隔離一天的住宿費15萬韓元,飲食1.5萬韓元,隔離1天需要自費大約900元。

如果韓國對所有國家都一視同仁,我們也不說什麼,可是韓國只針對從中國出發的遊客,擺明了歧視性對待。

韓國做法也相當於自掘墳墓,讓民眾感嘆:去泰國像是明星,去韓國像是囚犯,所以很多人都取消了去韓國旅遊的想法,轉而向其他地方旅遊,從國內旅遊平台發布的春節期間的訂單來看,中國遊客出境游的前十名都沒有韓國。

其實不只是旅遊業,其他行業也是如此,韓國跟隨著美國對華各種折騰,結果發現自己吃了大虧,原以為美國會幫自己一把,沒想到美國還在坑隊友,一個《削減通脹法案》還導致歐洲和韓國企業到美國辦廠,又被美國吸了一次血。

如今,終於有一部分韓國人察覺到不對,意識到對華強硬沒什麼好處,反而還被美國吸血,發文質疑,就是不知道韓國政府何時能轉變對華態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