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戲劇,讓城市散發溫暖人心的文化魅力

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 發佈 2024-05-08T09:29:01.715183+00:00

首都舞台掀起了新一波觀演熱潮。芭蕾舞劇《紅樓夢》,話劇《雷雨》,舞劇《五星出東方》《海上夫人》,京劇《鎖麟囊》《大唐貴妃》,崑劇《曹雪芹》和音樂戲劇《亂我心者》等多台新創大戲、經典好戲在各大劇場上演,不少劇目一票難求,觀眾用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為全面復甦的演出市場再添一份信心。

首都舞台掀起了新一波觀演熱潮。芭蕾舞劇《紅樓夢》,話劇《雷雨》,舞劇《五星出東方》《海上夫人》,京劇《鎖麟囊》《大唐貴妃》,崑劇《曹雪芹》和音樂戲劇《亂我心者》等多台新創大戲、經典好戲在各大劇場上演,不少劇目一票難求,觀眾用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為全面復甦的演出市場再添一份信心。(《北京日報》2月20日)

真羨慕!大概不少人看到這條新聞,心裡都會湧起這樣的念頭。接著又不免琢磨:自己的城市,何時能有如此豐富的戲劇演出,如此繁榮的戲劇文化,讓喜歡戲劇之人也大飽眼福呢?

北京生機勃勃的戲劇文化和市場,已經成為城市文化魅力的重要體現。這種魅力,並不能完全歸因於這座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和稟賦——雖然那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比如資源和稟賦,就很難解釋水鄉烏鎮這座曾經黯淡敗落的古鎮,如何向遊客散發戲劇藝術的魅力。

2013年烏鎮發起首屆戲劇節時,許多人依慣性思維預測:烏鎮將戲劇文化與小鎮規劃結合起來,無非也是打出一張名片、製造一個噱頭、贏得一時熱度,未必真能產生持續推動乃至引領發展的影響力。然而時至今日,隨著烏鎮戲劇節成為地方文化的標誌性符號,隨著每年近千萬遊客到訪這座戲劇重鎮,人們不得不承認:叫古鎮或文化小鎮的地方很多,舉辦戲劇節藝術節的城市也很多,但烏鎮做到了脫穎而出、長演不衰,讓藝術光芒照進生活,讓戲劇文化成為本地發展的「綠色能源」。

究竟是烏鎮成就了戲劇,還是戲劇成就了烏鎮?這是旁觀者的疑問。對於烏鎮當地人來說,他們的感受是:這裡已經變成了藝術和夢的家園,戲劇就在自己的生活里。

烏鎮的戲劇文化繁榮,不僅體現在戲劇節競演單元這類「有組織的活動」,水平之高或者一票難求上。在烏鎮,還有太多非傳統劇場的公共空間可以讓熱愛戲劇的創作者們自由發揮:在小橋上,在老街里,在吱吱呀呀的木船船頭,在哪位愛好戲劇的店家安排下的茶桌旁……只要有人安安心心地演,總會遇到知音認認真真地看。藝術和煙火,就那麼自然而然地,默契相守各自生長。

我們經常感慨,這個城市很有文化,那個城市缺少文化。如此對比,其實涵蓋了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這個城市歷史文化積澱是否深厚,二是這個城市當前的文化生態是否健康和富有活力。

北京和烏鎮,兩個打造戲劇魅力的樣本,讓我們看到當下一些城市在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經營城市文化品牌上的差距。

北京坐擁文化富礦,但若論戲劇文化和戲劇市場的繁榮,依然離不開北京人藝等藝術團體和藝術家們堅守「戲比天大」的專業精神,唯其如此,才能得到觀眾熱情而持久的追隨。烏鎮辦戲劇節,並堅定地把藝術帶入生活,這樣的創新精神和真誠態度,才是烏鎮與戲劇完美攜手的關鍵所在。

反之,如果把「演戲」當「作秀」,不能堅持「戲劇屬於人民」「藝術走入生活」的理念與行動,當然不可能打造出真正的文化大IP,也不可能讓城市散發溫暖人心的文化魅力。(劉采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