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知名導演疑被封殺,揭開了港圈沒落的殘酷真相

不八卦的瓜田 發佈 2024-05-08T14:52:42.495536+00:00

近日,香港知名導演杜琪峯在柏林電影節上的一番話引起了很多網友的爭議。但隨後談起了電影和自由的關係,疑似說港圈電影的沒落和不夠自由有關係。

近日,香港知名導演杜琪峯在柏林電影節上的一番話引起了很多網友的爭議。

杜琪峯原本是發表自己對電影的看法,他說自己心目中的電影世界已經死了,全球的電影都在變差。但隨後談起了電影和自由的關係,疑似說港圈電影的沒落和不夠自由有關係。

杜琪峯在柏林電影節這樣的國際場合說這番話,引起了不少網友的不滿,隨後有人發現,杜琪峯在內地的某社交帳號被封號了,網傳杜琪峯疑似被封殺。

而杜琪峯還有9部參與製作的電影作品,其中包括不少網友期待的《黑社會3》,網友只能感慨可惜了。

杜琪峯把如今港圈電影的沒落在一定程度上歸咎於「不夠自由」,但其實香港電影沒落的原因遠遠扯不上「自由」。正如網友說的,在香港電影發展最繁榮的時候,港圈也並不「自由」。

比如當年的《賭俠2》,就因為台灣市場抵制內地藝人,導演為了向台灣市場妥協,拍了兩個版本。在台灣上映的版本女主角是方季惟,其他地區則是鞏俐。這個時候,為什麼杜琪峯不說港圈電影「沒有自由」呢?

其實香港電影圈的沒落離不開這2個原因。

一,導演賣情懷,炒冷飯

隨著內地文娛圈的發展,大批香港知名導演和演員北上發展,其實杜琪峯也是北上發展的其中一位香港導演。他曾經獲得了3次金像獎最佳導演,有著《槍火》,《黑社會》系列經典港影作品,是絕對優秀的香港導演之一。

杜琪峯來內地之後,也拿出了《單身男女》,《毒戰》等優秀作品。和杜琪峯一樣,周星馳,王晶等香港導演也曾用《西遊降魔篇》,《美人魚》,《澳門風雲》等香港電影在內地大放異彩,令觀眾感慨「港影未死」。

但近年來,香港電影開始賣情懷和炒冷飯,近幾年來每一年在內地上映的香港電影並不少,其中以古天樂製作和主演的電影最多,古天樂也被稱為以一己之力撐起香港電影的男人。

但《追龍》系列,《反貪風暴》系列,《使徒行者》系列,《掃毒》系列,《新倚天屠龍記》等等,「港式警匪片」的情懷幾乎被古天樂榨乾了,最後只剩下了索然無味的外殼。

古天樂這些年拍的「港式電影」,逐漸成為了「爛片代表」,就連張家輝,劉德華,梁家輝,吳鎮宇等影帝也救不回來。

一部3.6分的《新倚天屠龍記》,不知道能不能讓古天樂清醒,「港圈濾鏡」這一套已經不管用了。

去年,古天樂信心滿滿推出了自己花費10年時間和4億港幣製作的《明日戰記》,號稱是國內首部機甲科幻電影,古天樂還親自下場宣傳。

結果這部電影的口碑並不理想,特效再好也沒有用,劇本太爛了。

除了古天樂,像陳浩民,錢小豪,黃一山等在內地拍的網劇也是一直在炒冷飯罷了,《西遊記》,《封神榜》和林正英的「殭屍題材」電影,養活了一大批來內地發展的香港藝人。

陳浩民就曾坦言,自己不在乎外界說他是「爛片之王」,因為他拍戲能養活了很多演員,讓他們有工作。

其實還是有不少香港導演堅守拍香港本土電影,但從最新一屆的金像獎提名就能看出來,金像獎對香港本土電影的扶持是很明顯的,只是這個曾經和金雞獎,台灣金馬獎並稱「華語三大獎項」的獎項,在國內的影響力遠不如從前了。

二,香港藝人的「自我放棄」

不少網友認為港圈式微其中一個原因是「後繼無人」,青黃不接,但其實不少香港實力派演員的「墮落」,也造成了港圈的沒落。

近年來內地發展迅猛,對很多港星造成了極大的吸引力,來內地發展的香港藝人越來越多,但有不少人卻並沒有在演藝事業認真鑽研,而是走上了拍爛片,直播商演的道路。

比如TVB三屆視帝黎耀祥拍了《大夢西遊之五行山》,58歲重塑經典角色「豬八戒」,但這部網劇在某平台上只有3.5分,妥妥的爛片。

55歲的陳小春也加入了網絡大電影中,但拍的都是三四分的爛片,消耗的依然是當年拍《古惑仔》時的情懷。

除了網大,商演和直播也是很多老牌港星扎堆的地方,特別是商演,只要是稍微有點知名度的港星,商演的演出費並不低。

比如吳志雄就說過,自己來內地一個月接20場商演,差不多能賺百萬,後來他憑藉商演的收入在內地開了38間火鍋店,成為了「餐飲大王」。

而像呂良偉,萬梓良,羅嘉良這樣的一線港星,一場商演的演出費至少15萬以上。

像黎耀祥說的,內地的市場和資金實在太大了,吸引著很多港星來發展。

港圈的沒落是由各方面的因素影響著,所以與其像杜琪峯這樣把電影的沒落歸咎於一個原因,不如好好反省自身的原因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