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大秦帝國

法治報道網 發佈 2024-05-08T16:12:59.259157+00:00

據《史記》記載,秦之先祖為先賢皋陶、伯翳,本為古部落首領少昊後裔,享「嬴」姓。秦國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統一王朝,也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秦能先後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統一天下,這與它歷代國君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那麼秦國歷代國君有哪些人呢?

  法治報導訊(袁文強)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戰國時期的諸侯國--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享國十五年。

  秦的國號來自於地名。據《史記》記載,秦之先祖為先賢皋陶、伯翳(伯益),本為古部落首領少昊後裔,享「嬴」姓。早期的秦人由於給周王室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們的正式族稱。周幽王時期犬戎攻入鎬京,秦襄公因為保衛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為諸侯國,秦成為國號。而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秦只是一個諸侯國的稱呼,統一以後由諸侯國名變為全中國的王朝稱呼。由於統治者姓嬴,素有嬴秦之稱。

  秦國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統一王朝,也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秦能先後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統一天下,這與它歷代國君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那麼秦國歷代國君有哪些人呢?

  秦自嬴非起歷經:嬴侯、嬴伯、嬴仲、嬴其、贏開、嬴康、贏立、嬴曼、贏說、贏嘉、贏恬、贏載、嬴任好、嬴罃、嬴稻、贏榮、贏石、贏籍、贏寧、贏盤、贏刺、贏欣、贏封、贏肅、秦悼、贏仁、贏昌、嬴師隰、嬴渠梁、嬴駟、嬴盪、嬴稷、嬴柱、嬴楚、嬴政。

  1、秦非子,嬴非,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在位;

  2、秦侯,嬴侯,公元前857年—公元前848年在位;

  3、秦公伯,嬴伯,公元前847年—公元前845年在位;

  4、秦仲,嬴仲,公元前844年—公元前822年在位;

  5、秦莊公,嬴其,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在位;

  6、秦襄公(立為諸侯),嬴開,公元前777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7、秦文公,嬴康,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16年在位;

  8、秦憲公(秦寧公),嬴立,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在位;

  9、秦出子,嬴曼,公元前703年—公元前698年在位;

  10、秦武公,嬴說,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78年在位;

  11、秦德公,嬴嘉,公元前677年—公元前676年在位;

  12、秦宣公,嬴恬,公元前675年—公元前664年在位;

  13、秦成公,嬴載,公元前663年—公元前660年在位;

  14、秦穆公(秦繆公),嬴任好,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年在位;

  15、秦康公,嬴罃,公元前620年—公元前609年在位;

  16、秦共公,嬴稻,公元前608年—公元前605年在位;

  17、秦桓公,嬴榮,公元前604年—公元前577年在位;

  18、秦景公,嬴石,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在位;

  19、秦哀公(秦畢公/秦㻫公),贏籍,公元前536年—公元前501年在位;

  20、秦惠公,嬴寧,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92年在位;

  21、秦悼公,嬴盤,公元前491年—公元前477年在位;

  22、秦厲共公(秦剌龔公/秦利龔公),嬴刺,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43年在位;

  23、秦躁公(秦趮公),嬴欣,公元前442年—公元前429年在位;

  24、秦懷公,嬴封,公元前428年—公元前425年在位;

  25、秦靈公(秦肅靈公),嬴肅,公元前424年—公元前415年在位;

  26、秦簡公,秦悼,公元前414年—公元前400年在位;

  27、秦惠公,嬴仁,公元前399年—公元前387年在位;

  28、秦出公(秦少主),嬴昌,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85年在位;

  29、秦獻公,嬴師隰,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62年在位;

  30、秦孝公(秦平王),嬴渠梁,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

  31、秦惠文王(秦惠王),嬴駟,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在位;

  32、秦武王(秦悼武王/秦武烈王),嬴盪,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07年在位;

  33、秦昭襄王(秦昭王),嬴稷,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

  34、秦孝文王,嬴柱,公元前250年在位;

  35、秦莊襄王(秦莊王),嬴楚,公元前249年—公元前247年在位;

  36、秦始皇,(秦始皇帝),嬴政,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21年在位;

  37、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

  歷史上秦朝最後一個皇帝,名子嬰或嬰,公元前207年在位46天,初稱皇帝,後改稱秦王,史稱秦王子嬰。公元前207年十月,子嬰眼看大勢已去,便和妻子、兒子們用繩子綁縛自己,坐上由白馬拉著的車,身著死者葬禮所穿的白色裝束,並攜帶皇帝御用的玉璽、兵符等物,從軹道親自到劉邦軍前投降,秦朝滅亡。子嬰共在位僅四十六天。子嬰投降後,樊噲提議殺死子嬰,但劉邦沒有同意,而是把他交給隨行的吏員看管。一個多月後,項羽率領大軍進入咸陽後,立刻殺死子嬰,縱火焚燒秦宮室,並進行大屠殺,秦朝累代之積至此一炬而盡,秦亡。

  說起秦國,那絕對是一部辛酸血淚奮鬥史。公元前870年,秦人的始祖秦非子因為替周天子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封為附庸,獲得了一塊小小的領地——秦邑。秦邑不僅小,而且還有西戎的干擾,完全是在夾縫中求生存。

上圖中紅色圈內的綠色部分即為大秦帝國最早的封地

  剛開始,秦人的祖先秦非子不過是為周天子養馬的人,連個爵位也沒有。在後來500年的歷史長河中,秦人從西戎之地一步步擴張,到最後建立大秦王朝,著實不得不令人振奮。

  從弱小到強大,從部落到帝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秦國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

  公元前821年,秦莊公因為擊敗西戎有功,從附庸晉升到西陲大夫,並受到周宣王的賞識,再賜封地——秦地(今甘肅天水一帶)。

  之後幾十年,秦人就在天水一帶活動,領土有所擴張,但不是很明顯。

  公元前769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西周滅亡,周平王東遷至洛邑,開啟了東周的歷史。

  秦襄公因為護送周平王有功,獲封三等伯爵,賞賜岐山以西的封地。至此,秦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有了一定的地位。

  公元前645年,秦國大力發展農業和畜牧業,國力漸強。此時,秦穆公已經擁有了戰車、步兵、騎兵等10萬兵力,征服了許多周邊的小國家。秦穆公不滿足於此,企圖進一步爭霸中原。

  和秦國有同樣戰略目標的,還有晉國。兩國為了奪取兵家必經之地桃林、崤函,開啟了著名的秦晉爭霸之戰。

  這次戰役,秦軍全軍覆沒,還被晉國奪取了秦國的半個河西,秦國只能被壓制在關中,無法繼續擴張。

  公元前376年,晉國因為內亂,分裂為趙、魏、韓三個國家,這也是春秋時代結束、戰國時代開始的標誌。

  其中,魏國最為強大,進一步壓制了秦國,奪取了秦國整個河西。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為了完成父親秦獻公收復河西的心願,秦孝公決心改變國家現狀。他開始廣招賢才,決心實行變法。

  魏人魏鞅後因封商君稱商鞅來到秦國,實行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去奴藉、興新民,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通過這次變法,秦國軍事力量快速增強,和魏國之間的幾次戰役都大獲全勝。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一次較為徹底的改革運動,大大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的發展。通過改革,秦國廢除了舊的制度,創立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壯大了國力,實現了富國強兵。為以後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秦孝公死後,他的兒子嬴駟即位,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秦惠文王。在他之前,秦國的國君都是以公自稱,秦惠文王嬴駟是大秦帝國的第一位王。

  掌控了秦國的秦惠文王,開始大規模擴張秦國的土地,東進攻打魏國,徹底收服了盤踞多年的河西之地。往南更是滅亡了蜀國,設巴郡、蜀郡。往北還征服了義渠,設上郡、北地郡。

至秦惠文王止,上圖中的綠色部分即為大秦帝國領土且國力強盛

  秦惠文王45歲,崩逝於咸陽,他的兒子嬴盪即位,就是著名的大力士秦武王。

  秦武王有勇有謀,可惜在位僅僅三年就因舉鼎身亡,年僅23歲。

  秦武王沒有子嗣,只好由他的弟弟繼承王位。也就是秦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秦王——秦昭襄王,嬴稷,在位長達56年。

  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騙楚懷王到秦國結盟,結果反而劫持楚懷王,楚懷王在投奔魏國時被秦軍追殺身亡。

  之後,秦昭襄王先後攻破楚國都城郢都,奪取楚國南陽郡、南郡、黔中郡;再奪魏國河東郡、韓國三川郡、宋國陶郡,勢如破竹,不可阻擋。

  公元前260年,秦、趙兩個超級大國碰撞,引發了著名的長平之戰。秦國戰神白起迎戰趙國「紙上談兵」的趙括,秦軍大勝,屠盡45萬趙軍,攻取上黨郡、太原郡。

  長平之戰,秦國軍隊除釋放240名幼小士兵,前後斬殺趙國兵士45萬。

  趙國元氣大傷,失去了和秦國抗衡的能力,至此,秦國統一隻是時間問題了。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享年75歲,太子安國君嬴柱繼位,後世稱他為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有二十多個兒子,可是他和最喜歡的華陽夫人一直沒有子嗣。在呂不韋的幫助下,華陽夫人認其中一個被冷落的兒子「異人」為義子。

  秦孝文王即位三天,突然暴斃。「異人」繼位,後世稱秦莊襄王。

  公元前249年,東周與諸侯秘密攻打秦國,秦莊襄王得知後,派遣呂不韋滅了東周,結束了周朝800年的歷史,進一步蠶食了大量土地。

  公元247年,秦莊襄王盛年早逝,子政繼位,也就是著名的秦始皇,時年13歲。

  秦始皇一直尊呂不韋為「仲父」,讓呂不韋代為把持朝政。後來秦始皇長大,親理朝政,剷除了三座大山:長安君成蟜,長信侯嫪毐、文信侯呂不韋。培養了自己的親信大臣李斯。

  公元前230年,秦國派內史騰攻打韓國,韓國滅亡,秦王設潁川郡。

  公元前229年,秦國大將王翦大破趙國,俘虜了趙國國君,設立邯鄲郡、巨鹿郡、代郡、雁門郡、雲中郡、九原郡、五原郡。

  趙國滅亡,趙國國君的兒子逃亡到趙郡,自立為代王。

  公元前228年,王翦、辛勝攻下燕國都城薊城,設立右北平郡、漁陽郡、遼西郡。

  燕王喜獻上太子丹的人頭求和。

  公元前225年,秦王派王賁攻打魏國,引黃河水灌入魏國的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魏國城牆損壞,魏王出城投降。

  秦軍建立碭郡、泗水郡,魏國滅亡。

  公元前222年,秦將王賁滅燕國和代國,俘虜了燕王喜和代王嘉,建立上谷郡、遼東郡。

  公元前221年,王賁從燕國繼續南下攻齊,俘虜齊王建,滅了齊國,在齊舊地建立了齊郡和琅邪郡。

  從公元前230年,秦滅韓國開始,到公元前221年,秦滅齊國結束,秦國耗時十餘年,終於兼併了六國。

  後來,秦王又南下平定百越之地,完成了統一大業。秦王嬴政自稱「秦始皇」,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

  到公元前221年止,上圖中的綠色部分即為大秦帝國的領土,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統形成。

  秦帝國自秦王嬴政即位後,攻滅六國完成統一大業後稱帝,史稱「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設三公九卿,地方上廢分封行郡縣,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國家,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所以具有空前的重大的歷史意義:

  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結束了分裂割據的局面。在我國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第一個封建體制國家,從此,統一成為中國歷史的主流。二、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秦創建了一整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並採取了強有力的措施鞏固統治,其專制集權統治制度,在我國沿襲了兩千多年,影響十分深遠。秦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對以後歷代的人文、經濟、軍事、外交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一切對後世封建社會的發展和演變,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三、中國封建社會期間的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居世界文明的前列,這與大秦帝國執行的解井田、開阡陌、去奴藉、興新民、行郡縣、廢分封的自我改革、圖強自新的開拓精神和堅定意志,密不可分的。大秦帝國的政治體制結束了奴隸制度,在世界舞台上將古老中國率先帶入了封建社會的歷史時期。

  秦,雖二世而亡。但在秦的發展歷史進程中,有很多很多學說、理念、精神,至今仍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