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產品經理01:中台落地工具MSS模型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發佈 2024-05-08T17:43:34.106872+00:00

眾所周知,每家企業的內部經營管理都是大相逕庭的,就算相同行業的兩家企業其內部也會有顯著的特殊性,所以企業對於自身中台的建設需求也一定是不同的。

眾所周知,每家企業的內部經營管理都是大相逕庭的,就算相同行業的兩家企業其內部也會有顯著的特殊性,所以企業對於自身中台的建設需求也一定是不同的。那麼,企業中台MSS模型建設需要經歷哪些階段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眾所周知,每家企業的內部經營管理都是大相逕庭的,就算相同行業的兩家企業其內部也會有顯著的特殊性,因此企業對於自身中台的建設需求也一定是不同的,可以說中台建設必須是為企業量身定製的。

而在每家企業的中台建設中,存在四個需要定製化的關鍵點:

  1. 業務流程定製化,基於內部業務領域定製(業務)
  2. 運營方案定製化,不同運營角色工作流(角色)
  3. IT架構定製化,支撐業務的系統群(應用)
  4. 數據結構定製化,數據標準、口徑(數據)

從系統落地上來看,中台系統的本質可以視為三大部分構成:

  1. 業務組件:企業內部復用能力的具體載體
  2. 拓展服務:解決領域內常用選配的服務
  3. 插件:解決中台實施的特異性問題

而業務組件與拓展服務共同組成了服務中心,來解決整個領域的問題,而完整的中台系統落地項組成如圖2-5所示。

圖2-5中台系統落地組成

從圖2中直觀地看到,整個中台建設過程分為兩大部分,分別為中台系統開發與中台系統實施。

雖然面對的中台建設需求是需要定製化的,但是這裡還是存在一個通用的建設模型可以參考進行,這就是我在上一本書《中台產品經理寶典》中提出的MSS建設模型。

那麼什麼是MSS建設模型呢?可以用一張圖來進行概況,如圖2-6所示。

圖2-6 MSS建設模型

根據圖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整個MSS建設模型可以分為三個建設階段:

  1. 企業宏觀認知(Market)
  2. 企業標準化(Standard)
  3. 解決方案設計(Solution)

為了方便本書讀者的閱讀,我在這裡先簡單的複習下整個建設模型的方法論內容,以便在後面具體展開MSS模型每個階段的落地工具與案例,如果大家希望更深入了解MSS模型的具體定義與概念推導過程的話,大家可以去翻看我的上一本書《中台產品經理寶典》裡面有完整的解讀。

1. 企業宏觀認知(Market)

所謂企業宏觀認知就是要了解當前企業的整體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具體來說這裡的工作可以細分為兩個部分:企業外部調研與企業內部調研。

Part 1:企業外部調研

  1. 研究公司產品背後的細分行業現狀是什麼,公司整體業務在行業中所占地位,以及未來行業發展趨勢是什麼;
  2. 研究公司的目標市場是什麼人群,基於什麼場景,通過什麼方式,解決什麼問題。

Part 2:企業內部調研

  1. 商業模式:調研企業是如何達成商業目標的;
  2. 用戶研究:匯總企業內部各業務下具體業務線對中台的需求。

2. 企業標準化(Standard)

所謂企業標準化就是指將企業內部不同事業部的相同業務活動的流程與作業進行規範統一。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標準化作業流程,從而讓中台能以一套標準的業務模板進行建設,只有提前規範了不同業務線間的業務流程,才能在企業間形成規範,讓後續的業務直接採用統一的企業標準。

因此要想進行企業標準化,這裡必須要做的就是先進行企業預建,將業務進行結構化,核心任務分為兩點:

從結構化描述的業務中提煉出信息流完成中台模型建模。

3. 解決方案設計(Solution)

上面兩步的目的是為了把整個企業業務理解透,不理解企業業務去建設中台是極為恐怖的,完成業務理解後我們就來到了中台解決方案設計階段,方案設計大致分為如下幾個關鍵環節。

1)尋找共性需求,剝離掉業務特徵

怎麼理解這句話呢?作為產品經理我們都用過axure吧,我們發現通過axure自帶的這些元件,就能描述所有業務的原型,可以自定義萬物,我們從來沒聽說過axure為哪個企業自定義化過元件庫,就是因為axure幫助我們從具體事務中剝離了業務特徵,抽象出來了通用最小原件。

2)根據業務完成建模,設計業務組件

業務建模主要通過上一步梳理出的標準業務流程模板,將企業中的各系統、各功能的運行所需的支撐能力確定下來,初步梳理出整個企業的中台通用模型,產出中台的基本能力框架。

3)特徵列表管理,實現各前台業務接入

面對不同業務線的個性需求,要建立起特徵列表去收集,在這些特徵中分析共性部分進行建設,從而讓中台儘可能多地服務不同業務線。對於無法進行合併的特異性部分,我們使用插件進行解決,從而讓業務也能接入中台。

最後也是MSS建設模型強調的,中台上線後的功能需要不斷優化與疊代,以此適應動態發展的企業,這也被稱之為中台持續化運營,如圖2-7所示。

圖2-7中台持續化運營

介紹完了MSS建設模型,如果我們再以企業架構的視角,來審視MSS建設模型,可以看到整個模型的建設路徑與企業架構也是相互對應的,其對應關係如圖2-8所示。

圖2-8 企業架構視角下的MSS模型

  • M調研階段:本階段對應企業架構中的業務架構定義階段,即就是當我們著手為這家企業進行中台建設時,首要需要幫助企業梳理出現階段的業務架構,清楚的認知企業當前現狀;
  • S預建階段:本階段對應由業務架構向IT架構過渡,在這期間我們要完成業務信息流識別與標準化的工作;
  • S方案階段:本階段對應IT架構定義,根據前面設計出的企業業務架構,進行中台化的應用架構設計。

讀到這裡我們不難發現MSS建設模型的本質,其實就是基於企業架構的中台建設落地工具。

以上內容摘錄自《中台產品經理:數位化轉型複雜產品架構案例實戰》一書,更多實戰案例可以去翻閱該書,轉發請註明出處。

專欄作家

三爺,微信公眾號:三爺茶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2019年年度作者。《中台產品經理寶典》作者,原萬達高級產品、MBA特約講師、獨立創業者,現叮咚買菜B端產品線負責人,擁有多款集團項目從零到一經驗並帶領實現商業化布局。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