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雙率先」!資陽戰歌起 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向川內第一方陣「狂飆」

資陽之聲 發佈 2024-05-08T20:11:26.246038+00:00

「雙率先」文件的出台,作為資陽迅速響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和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的市州實踐,引發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也釋放出全市將在2023年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和主動融入成渝、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丘陵示範區的強大信號。

近日,資陽連續對外發布兩個文件,雙雙占位「全省率先」。一是對外發布了被稱為「資陽市第1號田長令」的《關於加強耕地用途管制的令》;二是對外發布了《高標準農田建設技術指南》地方標準。

「雙率先」文件的出台,作為資陽迅速響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央一號文件)和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的市州實踐,引發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也釋放出全市將在2023年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和主動融入成渝、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丘陵示範區的強大信號。

「田長令」 搶先發布有底氣

在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厚厚的材料還堆放在耕地保護監督科辦公室。科長梁奎向記者展示了自去年六月起謀劃出台加強耕地用途管制文件以來的相關文件和資料。他告訴記者:「資陽要有一套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耕地保護制度,才能更好地端穩自己的飯碗,把好田好土都用在刀刃上。」

據梁奎介紹,2022年,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就通過實地測量和前瞻規劃,將全市的耕地科學劃分成了1172個責任單元,創新建立起市、縣、鄉、村四級田長制責任體系,設置市級田長9名、縣級田長109名,鄉級田長810名,村級田長2300名。梁奎告訴記者:「今年春耕時節,這些田長們就已經上崗了,他們將在1150名網格巡視員的配合下,在前期統一制發的《田長巡田工作手冊》指導下,對全市的耕地進行『網格化』管護。」

有地、有人、有制度,2023年,資陽在強化耕地用途管制,遏制耕地「非農化」,管控耕地「非糧化」,落實耕地「進出平衡」等方面邁出了積極主動的一步。

「飯碗很重要,糧食很重要,耕地很重要。我們今年的目標是: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確保年度耕地面積較上年度耕地面積不出現淨減少。」看著堆成小山似的資料材料,梁奎的心早已飛向了春天裡的良田。

「新指南」建高標農田接地氣

同樣有著忙碌腳步的,還有市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科和市市場監管局標準化科。雖然在不同局行,但這兩個科室卻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親如兄弟。

「我們主要是負責現場勘測和草擬條款,市市場監管局的同志則是深入調研,在國家和省級大框架下開展更為細化的逐條審核。」市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科科長陳星宇在回憶起這段工作時,有著滿滿的成就感。

「雖然過程很辛苦,但是我們有共同的目標,就是一定要推出符合資陽實際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技術指南》」。他告訴記者,資陽在2019年就開始試點高標準農田的建設了,幾年下來,發現國、省政策雖好,卻沒法在資陽發揮出最大效應。「因為我們是淺丘地貌,邊坡地、碎片化的耕地太多了。」想把邊坡地、碎片地都利用好,就要在國、省框架下,比對資陽的實際情況研究一個更接地氣的標準出來。

提報告、交申請,一場跨局跨科的合作就此展開。

市市場監管局標準化科負責人王治軍告訴記者:「我們先後到了雁江、安岳和樂至,發現確實很多地方耕地不成塊,凌亂分散多。如果不整合到『高標』建設中來,就怕這些地面臨『再次撂荒』風險。所以,我們也是逐條比對國、省的相關政策條款,把內容多次進行了分解細化,才和農業農村局共同推出了這樣一個真正符合資陽實際情況的《指南》。」

說話間,經歷了春夏秋冬四季,言語裡,踏遍了山丘溝壑險林。

2023年2月13日,資陽市《高標準農田建設技術指南》最終通過省市場監管局審核,並順利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地方標準信息服務平台」備案成功!該《指南》也成為全省針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發布的首個地方標準!

這個好消息讓兩個跨局行兄弟科室感受到了精誠合作,金石為開的力量。面對2023年上半年18萬畝和下半年1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目標,資陽有底氣輕鬆應考。

「雙率先」助鄉村振興聚人氣

2月中旬,安岳縣合義鄉的旋耕機和挖掘機共同奏響了這個春天的主旋律。一邊是大棚蔬菜菜苗迎春下地,一邊是挖掘機連續工作,高標準農田改造正在強力推進。

記者將航拍機放上天,蔬菜大棚與四方水塘連塊成片,相映成趣。村民們團團圍攏,衝著實拍畫面感嘆著俯瞰新村美景的壯麗景象。

在合義鄉新華村駐村第一書記溫明的台帳本上,用螢光筆醒目地勾畫出一組數據:「2022年,新華村高標準農田改造1500餘畝,用於魚米之鄉優質大米、稻蝦、稻藥等產業發展。2022年全年村集體經濟增收10萬餘元,解決村民就近務工人數超過300餘人,人均務工收入增加3000元。村民不僅有土地流轉收入(600元每畝每年),還有園區務工收入。」

新華村作為成渝高效特色農業合作示範園區的核心村,搶先嘗到了高標準農田改造帶來的甜頭。

在村里承包了800畝稻田的業主謝志強告訴記者,土地整理後,大型機械都能下地,播種收穫都更高效便捷。「去年年前,我們種植川芎就用了無人機施肥。三個月後,等川芎豐收,播種水稻,我們都要進大型設備。如果土地田塊不平整,效率就起不來。」「藥稻輪作」計劃中,每畝水田生態大米產量將達到1200斤。他說:「作為業主,就有責任和義務把手裡的田地用好用足。不僅要實現經濟發展,也要端穩手裡的飯碗。」

在他田塊地里打工的村民楊尚德也告訴記者:以前村裡的撂荒地,現在通過套種、輪作這些方法,都能實現一年產出三、四季的目標。「土地里要種菜也要種糧;水田裡不僅種植水稻還養殖小龍蝦。」他家裡的地塊水田,按照600元一畝的價格出租,想來租的業主就有好幾家,自己每天還能有選擇性地就近打工掙錢,「這日子過得不愁沒活干,更不愁沒錢花。」

無論是《關於加強耕地用途管制的令》還是《高標準農田建設技術指南》,都深深地烙下了「資陽」痕跡。它們是最接地氣的鄉村之花,把金秋豐收裝進百姓的飯碗裡!它們將作用於淺丘起伏的廣袤農村,為推進全市農業現代化發展出功出力!它們將為鄉村振興奠定最堅實的硬體基礎,為農村經濟發展聚集人氣!

全媒體記者 蒲敏 黃耀 劉一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