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以電影標準為電視劇配樂

音樂週報 發佈 2024-05-08T23:24:42.404279+00:00

今年春節期間,電視劇《狂飆》火爆全網。日前,本報記者對電視劇《狂飆》的曲作者胡小鷗進行了專訪,聽他講述《狂飆》音樂的創作過程。

胡小鷗

文 | 紀晨

今年春節期間,電視劇《狂飆》火爆全網。除了劇情與演員被觀眾熱議,在QQ音樂平台上線的《狂飆》電視劇原聲配樂(Original Sound Track,簡稱OST)也受到很多人的喜愛。日前,本報記者對電視劇《狂飆》的曲作者胡小鷗進行了專訪,聽他講述《狂飆》音樂的創作過程。

吟唱最能直擊心靈

《狂飆》劇照

《狂飆》中有一幕令人印象極為深刻:第五集,高啟強坐在天台上,鏡頭從他的背影轉到正面,音樂以人聲唱出一個長音的下行音階,預示著他從此走向黑暗。高啟強的臉上帶著淚痕,命運造化讓他不得已背上命案。他舉起兩萬元錢,鏡頭中,厚厚的兩疊錢正好擋住他的眼睛,寓意著他的心被金錢蒙蔽了。當影調從冷到暖,畫面中高啟強和高啟盛與電信公司負責人吃飯,他們的小靈通店開業,悲涼的人聲依然在,直到高啟強說話,音樂停止。147秒的配樂用音樂語言告訴觀眾,音樂聲止之時,就是高啟強人生另一個階段的開始。這段音樂,就是OST中的《罪》。

劇中部分音樂也加入了呼麥元素。第二十五集老默死後,鏡頭隨著安欣走出醫院,一個男聲的高音吟唱響起。儘管老默也是一個反派角色,他的死同樣令人唏噓。如同輓歌一樣的旋律,在人聲結尾處帶著哨音,用音樂詮釋了一個生命的逝去。

從音樂平台上聽眾的留言、點讚數可以看出,《罪》《龍虎》《鱷魚淚》等表現反派角色的音樂關注度最高。劇中每當這些音樂響起,彈幕上也會出現大量的「戰歌起」「高能預警」等字眼,很多觀眾表示人聲演唱「聽得讓人後背發涼」。

這些讓大家後脊發涼的聲音是怎樣創作的?胡小鷗揭秘:「這些聲音先由真人演唱,然後用效果器進行聲音處理成為略帶失真效果的聲音,讓人聲變得有混沌感,如同在地獄中嘶吼一般。」在所有的發聲樂器中,大部分觀眾最熟悉的「樂器」就是人聲,人聲的變化多、可塑性最強,「我一直覺得,人聲是最能吸引我,也最能引發共鳴的聲音。」十多年前,胡小鷗的管弦樂隊作品《幻聽》演出時,他就曾讓樂隊的樂手們用最低沉的聲音發出類似呼麥的聲音,現場效果很好。「縱觀我的創作,對人聲的喜愛貫穿始終。」

除了人聲,胡小鷗自己最滿意的是音樂中口琴音色的使用,劇中的原聲音樂《起》就是用口琴演奏的。

「口琴在中國是一個普及率比較高的樂器,很多家庭中都有,會吹口琴的人也很多。劇中2000年,安欣和高啟強兩個人物剛剛相識時,配樂中多次使用了口琴。因為當時,無論是安欣還是高啟強都還是普通人,如果選擇一個樂器來代表2000年的他們,口琴最適合。」而為早期還沒有「黑化」的高啟強,以及後期他複雜人性中溫情的一面創作的《罰》,胡小鷗選擇了單簧管,「單簧管的聲音帶有故事感,適合演奏長線條的旋律,能更好地展現悲傷、綿長、無奈的情緒。」

音樂中的節奏與對立

細心的觀眾會發現《狂飆》的音樂中總有兩股力量在角逐,這也是胡小鷗在音樂創作中格外注重的地方——有時對立的雙方是劇中的正反兩派,有時這份對立是反派角色身上的殘忍和溫情。《鱷魚淚》中並行著的兩條線就如同高啟強的人生,他既有黑暗的一面,也有對家人、朋友溫情的一面。「再複雜的音樂也都是由一個個簡單的和弦構成,把這些簡單連接在一起就能詮釋複雜的情感。所以,人性的複雜很適合用音樂來表達。」

原聲配樂中打擊樂的使用同樣體現了對立,其中大部分使用的都是混合打擊樂。胡小鷗將帶有衝擊力的樂器原聲和通過渲染、變形後的電子聲混合在一起,兩種聲音一真一假,它們的博弈也是劇中正反兩面的博弈。

胡小鷗在配樂中讓許多節奏都自帶「畫面感」。如《伐》中,「ta ta ta」的節奏模擬的是槍聲;《罪》和《鱷魚淚》開始的人聲由三個音組成,每個音兩拍,這個節奏也帶來一種如同腳步般的行進感;也有的段落以「da-da da」模擬秒針走動的聲音。

一般情況下,電視劇音樂都是作曲根據畫面進行一系列曲目段落創作,再由音樂剪輯進行貼片,把音樂放進劇中不同的位置。但因為《狂飆》中的重頭戲非常多,音樂剪輯師沒辦法完全做到讓音樂與畫面貼合得絲絲入扣,因此該劇與電影一樣是由作曲對照著剪輯後的畫面進行配樂的,「一幀一幀對著畫面去寫的。」整個音樂創作周期長達七八個月。《龍虎》《罪》等音樂在劇中雖然多次出現,但每次使用都是根據畫面重新製作的。

影視配樂與樂隊作品互通

此前,胡小鷗為影視作品《遇見王瀝川》《唐人街探案》創作的配樂也很受歡迎,而此次《狂飆》的音樂得到了更多導演、製片人的認可。最近他的郵箱每天都能收到大量劇本,在他接受本報採訪的一個多小時裡就收到了七八個。雖然現在找到他的項目很多,但胡小鷗希望能遇到自己喜歡的劇本。「現在我的工作室只有5個人,我並不想通過擴充工作室的方式接更多項目。我很喜歡日式工作室的模式,幾個人互相很熟悉,配合也默契,大家做出來的音樂也是精緻、有質感的。」

儘管以影視配樂「出圈」,但作曲科班出身的胡小鷗現在仍在創作樂隊和室內樂作品。2000年,胡小鷗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作曲系,並留校任教。2002年,他進入美國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分校作曲系,研究生、博士階段師從作曲家周龍、陳怡。「2007年博士課程修完但還沒答辯期間,我回到國內,在朋友的推薦下擔任了舞台劇《紅玫瑰與白玫瑰》的配樂。」這部作品的導演是田沁鑫,該劇在國家大劇院首演時,很多來觀看的業內人士對胡小鷗的音樂也很感興趣。由此他得到了一些為舞台劇、影視作品創作音樂的機會,並越做越好。

在胡小鷗看來,他並沒有脫離自己原本的創作,「影視音樂創作和樂隊作品創作是互通的。如果仔細分析我的交響樂隊作品和影視音樂作品,會發現所運用的技法、思維很多都是一樣的,或是在原有基礎上的再探索、延伸。樂隊作品創作完成後,需要有樂團或樂手來演奏,現場演出帶有不確定性,包括當天台下的觀眾也是演出能否成功的關鍵性因素。而影視音樂創作,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像在電腦上進行操作,作為作曲能有更強的把控力。」2月底,加拿大四重奏Borealis Quartet將帶著胡小鷗的作品到義大利演出,並於今年繼續委約他為四重奏創作新作品。

胡小鷗目前的工作關係仍在川音,「感謝川音幾任領導對我的關心和愛護,我現在是川音音樂研究所的研究員,平時在創作之餘還在做音樂研究,只是不從事教學工作。」此次《狂飆》配樂中的很多樂器演奏都由川音的老師們擔任。目前在國內,北京電影學院、上海音樂學院都設有影視作曲相關專業。胡小鷗透露,川音也正在考慮開設影視作曲專業,「如果未來川音開設了相關專業,我非常願意儘自己所能地參與教學工作。」

- THE END -

訂閱 音樂周報

訂閱 音樂周報(小程序電子刊)

連彈4個半小時,為什麼王羽佳能刷新鋼琴界「天花板」?

郎朗該不該進體育館?

2023年音樂藝考:人數多、政策變,挑戰與機遇並存

音樂高校跨學科新專業火了

視唱練耳,規範學音樂的一把鑰匙

四十載軍旅藝程,五次天安門慶典,他以零失誤率指揮軍樂團為祖國獻禮 | 人物

新課標來了,音樂還是聽覺藝術嗎?| 爭鳴

金鐘獎鋼琴冠軍孫麒麟:舞台是檢驗作品演奏的最好標準

張國勇:談談職業病

歌劇導演陳蔚:歌唱的審美誤區、提高方法與三種境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