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摩·赫什再爆猛料,北歐「貴族」挪威,為什麼跟美國狼狽為奸?

3號觀察室 發佈 2024-05-09T01:02:29.119530+00:00

據參考消息報導,爆料完美國和挪威參與破壞「北溪」天然氣管道後,美國資深記者西摩·赫什又挖出了這兩個國家的歷史淵源——自越戰以來,美國和挪威一直保持著秘密合作。

西摩·赫什的「大瓜」,還在繼續。

據參考消息報導,爆料完美國和挪威參與破壞「北溪」天然氣管道後,美國資深記者西摩·赫什又挖出了這兩個國家的歷史淵源——自越戰以來,美國和挪威一直保持著秘密合作。

赫什指出,挪威在越戰期間為美國做的事包括但不限於:向美國出售軍艦,幫忙培訓美國海軍、甚至直接參與越戰,以及參與中情局在越南沿海的秘密行動。

挪威在美國指使下炸毀「北溪」管道這個說法,確實可以稱得上是有理有據。早在俄烏衝突爆發前,挪威就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天然氣出口國,僅次於俄羅斯和美國。而這三國共同的天然氣買家,就是歐洲。

俄烏衝突初期,儘管歐盟對俄羅斯實施了多輪制裁,卻唯獨繞過了天然氣,為了多囤點過冬,以德國為代表的天然氣買家甚至不惜在價格高點大量買入,讓俄羅斯大賺一筆。

直到「北溪」管道接連被炸,歐洲才開始轉而從美國大量進口昂貴的液化天然氣,挪威更是憑藉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地理優勢,成功取代俄羅斯,成為歐洲天然氣主要供應國,也是俄烏衝突期間為數不多賺錢的國家之一,人送外號「戰爭暴發戶」。

上周,挪威還宣布了一項價值750億克朗(約合74億美元)的援烏計劃,手筆之大不亞於德法等西歐大國,不愧是2022年人均GDP近10萬美元的北歐「貴族」。

如果說挪威和美國是為了多賣點天然氣才炸了「北溪」,之前的密切合作又是為啥?或者換個問法,挪威和美國的關係為啥這麼好?

從地圖上看,挪威的國土是一個細長條的蜥蜴形狀。一般來說,這種狹長型國家都有一些共同的弊端:戰略防禦縱深不足,中央和地方聯繫較弱、政令不出首都,山脈縱橫、地形惡劣等等。

而且挪威還是一個海岸線巨長的沿海國家,如果被其他國家從海上突破,很容易就會被攔腰截斷,然後長驅直入。

這個潛在的入侵國,就是俄羅斯。挪威北部和俄羅斯相鄰,北部邊境又正好是俄北方艦隊的戰略前沿區。與強鄰為伴,本身就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更何況美國還到處渲染所謂的「俄羅斯威脅」,進一步加深了挪威對俄羅斯的防備和敵意。

挪威架空政治驚悚劇《占領區》就假設了這種情況:美國退出北約後,不再負責歐洲防務,此時挪威的新能源技術又威脅到歐洲基於石油的工業發展。為了大局考慮,歐盟默許了俄羅斯對挪威的入侵,不到一天,挪威全境就被占領了。

說是架空,但大家心裡都清楚,如果那些前提條件都成立,俄羅斯吞併挪威,要比二戰時德國閃擊波蘭簡單得多。畢竟,挪威海軍不足一萬人,要保護長達2.1萬公里的海岸線,實在是力不從心。

既然沒有自保能力,就只能找個大腿抱了,比如北約。而北約又是美國主導的,這樣一來,挪威親近美國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美國也不是做慈善的。首先,二者同為北極國家,當然要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北極霸主」俄羅斯。

此外,美國是近代以來唯一一個遠離歐亞大陸的霸主,要想更好地掌控或支配整個世界,就要製造一個動亂地帶,把歐亞大陸從中間切開,也就是從俄羅斯北部的摩爾曼斯克到阿拉伯半島南端的亞丁港兩條經線之間的區域。

可以看到,東歐、中東、北非都在這個區域之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火藥桶」。而挪威正好位於其中一條經線的北部,不僅方便美國製造動亂,和俄羅斯的中間還隔著瑞典和芬蘭,相對來說更加安全。

在這個背景下,挪威就成了美國在北歐地區的重點軍事存在。雙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這也就是美國近年來不斷在挪威增加駐軍的原因。最近一次是在2018年,將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挪威的駐軍規模從330人增加到700人,整整多了一倍。

雙方的聯合軍演行動更是接連不斷,基本上每次俄羅斯在北極開展演習,美國和挪威就要跟著耍一場,刷刷存在感。

俄烏衝突爆發後,挪威更是聯合美英,成為對抗俄羅斯的北歐急先鋒。先不說挪威和俄羅斯本來就是天然氣競爭對手,如果能借烏克蘭的手拖垮俄羅斯,挪威以後的日子,也能踏實不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