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項羽在殺死楚義帝後已是事實上的天下之主,為何不稱皇帝

船長趣談 發佈 2024-05-09T02:26:54.036369+00:00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既然項羽已經除掉天下共主楚義帝,那為何一直沒有稱皇帝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西楚元年(前206年),楚將項羽尊奉楚懷王熊心為楚義帝,而自稱西楚霸王並分封十八路諸侯。然而不久後項羽就因為嫉恨義帝遵守「懷王之約」而導致自己無法稱王關中,便指使衡山王吳芮與臨江王共敖將其殺害。既然項羽已經除掉天下共主楚義帝,那為何一直沒有稱皇帝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項羽滅秦

秦二世二年閏九月(前208年11月),楚懷王熊心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命二人帶兵北上救趙。然而宋義畏懼秦軍,在到達安陽後就止步不前。而項羽叔父項梁為秦將章邯所殺,所以他極想為叔叔報仇,就殺掉畏葸(xi)不前的宋義,自己帶兵迎戰秦軍。

趙數請救,懷王乃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北救趙。令沛公西略地入關。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史記·高祖本紀)

熊心在派兵救趙的同時,還派武安侯劉邦西進關中攻秦,並與諸將約定:誰先入關中滅秦,誰就能稱關中王。當時項羽就曾想與劉邦一同西進滅秦為項梁報仇,但楚國眾將擔心項羽殘暴嗜殺的行為會激起秦人的激烈反抗,就勸楚王對此予以拒絕。然後項羽就隨宋義北上,而劉邦得以獨自西進。

秦二世三年七月(前207年8月),項羽贏得巨鹿之戰勝利,迫使章邯投降,秦朝最後的主力由此覆滅。劉邦得以趁機攻入關中,迫使秦三世子嬰投降。因此秦朝雖然是為劉邦所滅,但項羽的功勞最大,沒有項羽在巨鹿之戰的勝利,劉邦不可能那麼順利入關滅秦。

二,分封諸侯

西楚元年正月(前206年2月),項羽與反秦諸侯共尊楚王熊心為楚義帝。但項羽不滿劉邦搶了自己滅秦的大功,所以不願封他為關中王,便向義帝請求如何對待「懷王之約」。而義帝為了利用劉邦牽制項羽,便回復如約。項羽雖對此十分憤怒,但也知道自己理虧,便在明面上表示照辦。

不久項羽在戲亭分封十八路諸侯,自己則稱西楚霸王,擁有楚魏九郡之地;而關中則被項羽封給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三人;劉邦則只得到巴郡、蜀郡、漢中郡等原秦國南部土地。由於分封諸侯是天子才有的權力,所以項羽只是名義上在楚義帝之下,事實上把自己等同於天子。

隨後項羽命十八諸侯各自返回封地,還把楚義帝遷往長沙郡郴縣。但項羽早就不滿義帝這個傀儡凌駕於自己之上,便指使吳芮與共敖將其殺害。然而奇怪的是項羽直到西楚四年十二月(前202年1月)敗亡,都一直沒有稱帝。

三,不稱皇帝原因

船長認為西楚霸王項羽之所以不稱皇帝,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史記·項羽本紀)

首先項羽的祖父項燕與叔父項梁都是被秦軍所殺,所以項羽對秦朝十分仇恨,不僅在新安殺害秦軍降卒二十萬,還在進軍咸陽後殺害子嬰並在城內大肆燒殺擄掠,導致咸陽淪為廢墟。而「皇帝」稱號是由秦始皇所創,那以項羽對秦朝的仇恨,自然不會採用這個尊號。

羽乃陽尊懷王為義帝,曰:「古之王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徙之長沙,都郴。(漢書·項羽傳)

其次反秦諸侯共同尊奉的楚義帝並非「皇帝」而是「帝(人們對主宰萬物的最高天神的尊稱,後來引申為對最高君主的尊稱)」,可見在六國諸侯的眼裡,「皇帝」沒有「帝」尊貴,所以他們並不認可秦朝的大一統制度。因此即使項羽想採用皇帝稱號,六國諸侯也不會同意,所以項羽才不得不分封諸侯。

羽自立為西楚伯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漢書·項羽傳)

再次項羽採用「西楚霸王」的稱號,類似於春秋時期周天子之下的齊桓公與晉文公等五位霸主。可見項羽是把自己定位為諸侯盟主而非天下共主。何況六國故地都是原六國貴族與豪傑打下來的,所以項羽的實際控制地區只有楚國故地,而其餘五國都不在他的控制之下,那霸王的稱號更符合他的身份。

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史記·項羽本紀)

最後項羽在秦始皇出遊時曾說過自己要取而代之,可見他內心是有當皇帝的野心的。然而項羽分封諸侯後迅速爆發了楚漢戰爭,導致項羽忙於鎮壓反叛諸侯及對抗劉邦,無暇顧及稱帝直到他烏江戰敗自刎。如果項羽贏得楚漢戰爭的勝利,未必不會像劉邦那樣剷除諸侯,由諸侯盟主進位為天下共主的皇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