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礦業公司海底「淘金熱」引發爭議

參考消息 發佈 2024-05-09T02:58:11.400013+00:00

西班牙《公眾》日報網站近日發表題為《來自海底的電池材料:採礦業所尋求的有爭議的新資源》的文章,作者是貢薩洛·加西亞,文章編譯如下:一些礦業公司正在競相挖掘海底礦藏。然而,環保組織希望在對生態影響有進一步了解之前暫緩這些公司的腳步。

西班牙《公眾》日報網站近日發表題為《來自海底的電池材料:採礦業所尋求的有爭議的新資源》的文章,作者是貢薩洛·加西亞,文章編譯如下:

一些礦業公司正在競相挖掘海底礦藏。然而,環保組織希望在對生態影響有進一步了解之前暫緩這些公司的腳步。作為回應,一些汽車製造商加入了支持暫停供應海底礦藏的行列。

深海平原塑造了巨大的岩層,其內含有高濃度的鎳、鈷、銅和錳,所有這些元素都是電動汽車電池所需。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數據,這些深度超過3000米的區域占海底的70%。因此,它們是地球上最大的棲息地。

位於海底的鵝卵石或土豆大小的岩石被稱為多金屬結核,所含鎳和鈷的儲量遠超陸地。

根據2020年《自然》期刊基於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所作的報告,在太平洋這片被稱為「克拉里恩-克利珀頓斷裂帶」的440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內,蘊藏著2.74億噸鎳,而現有的已知陸地鎳儲量為9500萬噸。同樣,海底蘊藏著4400萬噸鈷,而陸地上有750萬噸鈷。

電動汽車銷售市場的加速發展和對電池材料日益增長的需求,引發了一場從海底尋找材料的「淘金熱」。礦業公司正在開發適應海底開採的技術,如拖拉機大小的「吸塵器」和能夠採集多金屬結核的自主機器人。

監管這些資源潛力的是國際海底管理局。該機構管理的區域約為世界海洋面積的一半,自2001年以來已向多家國際公司發放了19份勘探許可證。

與此同時,礦業公司和環保組織正在為一場對峙做準備。當礦業公司正在研發設備,進行測試,並與海洋研究人員合作評估環境影響時,一些人正在收集反對開採的論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去年呼籲,在對能否採礦而不損害海洋進行調查並作出評估之前,暫停海底採礦。

寶馬、大眾和沃爾沃等製造商以及谷歌和三星等技術公司已經簽署了暫緩協議,並承諾不採購海底礦物。

太平洋島國斐濟、薩摩亞和萬那杜已表達反對海底採礦的立場,智利則要求暫停15年以研究其影響。

但也有一些管理部門出於其巨大的經濟潛力而予以積極支持。庫克群島海底礦產管理局今年向礦業公司發放了3份勘探許可證。太平洋島國諾魯計劃向國際海底管理局提出申請,希望後者允許從2023年起對多金屬結核進行商業開採。

支持海底採礦的人聲稱,陸上採礦受礦場位置及其相關的環境、地緣政治和勞工問題掣肘,相較之下,海底採礦沒這麼多麻煩。但環保團體表示,沒有多少數據可以了解海底採礦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編譯/李子健)

來源:參考消息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