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終身閱讀者

閱讀時代雜誌 發佈 2024-05-09T03:43:26.257711+00:00

我的童年在秦嶺深處度過。一天,一位老師喚住我,問我讀過哪些書:「讀過《紅樓夢》嗎?《三國演義》呢?《西遊記》總讀過吧?」看我的頭越來越低,他重重地嘆了口氣:「不讀書將來怎麼得了啊!」此後,我開始捧起書本,頻頻掀動父親小書架的布簾。

我的童年在秦嶺深處度過。一天,一位老師喚住我,問我讀過哪些書:「讀過《紅樓夢》嗎?《三國演義》呢?《西遊記》總讀過吧?」看我的頭越來越低,他重重地嘆了口氣:「不讀書將來怎麼得了啊!」此後,我開始捧起書本,頻頻掀動父親小書架的布簾。馬華的《成語歷史故事》生動有趣,陳望道的《修辭學發凡》、呂叔湘的《文言虛字》、傅庚生的《杜詩散繹》則實在難懂,我只能翻翻放下,沒事再去翻翻。後來自學大學中文系課程時,才發現我的知識結構和父親的小書架關係密切,可見兒時閱讀真的會在心中種下一顆種子,時機成熟就會生根發芽。

成為一名教師後,我無數次問自己:教學究竟是什麼?怎樣教才是有效的?如何科學評價學生的學業成績?我逐漸意識到,僅在語文教學的圈子裡打轉是不夠的,我需要課程論、教學論、學習論、教育評價學等教育理論的支撐。於是我捧起艱澀的理論專著,硬著頭皮來讀,並力圖將專業話語轉譯為我的經驗話語。在不斷閱讀中,我逐漸找准教師的角色定位。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要儘量避免在講台上發表「獨白」,而是選定話題確立目標,在交流對話中用問題引發學生體悟。綜合這些閱讀、實踐的經驗,我數十年來一直提倡——語文教學應該追求培養終身閱讀者、負責任的表達者和有美感的生活者。

當下視覺文化興盛,精神文化產品選擇多樣,閱讀遭遇挑戰,但另一方面,閱讀的重要性正得到廣泛關注並形成共識。把學生引領到書籍的世界裡,用知識開闊眼界,用經典浸潤心靈,鼓舞學生加入到人類精神探索的偉大進程中去,這正是教育的重要意義之一。


來源:《閱讀時代》2023年第2期

作者:唐江澎(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

編輯:鄧汝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