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瀾的遠征軍和「德械師」誰更強?

佑陵 發佈 2024-05-09T06:13:26.043818+00:00

在中國近代的軍隊裡面,200師是一支聲名遠揚的部隊,這支部隊的組建是中國軍隊邁向機械化的起步,雖然在不久之後隨著機械化裝備的上交變成了普通的步兵師,但200師的傳奇並沒有消減,反倒是因為其第二任師長光榮的英雄事跡而彪炳千秋,更因為入緬之戰的卓越表現而再上一個台階。

在中國近代的軍隊裡面,200師是一支聲名遠揚的部隊,這支部隊的組建是中國軍隊邁向機械化的起步,雖然在不久之後隨著機械化裝備的上交變成了普通的步兵師,但200師的傳奇並沒有消減,反倒是因為其第二任師長光榮的英雄事跡而彪炳千秋,更因為入緬之戰的卓越表現而再上一個台階。但筆者在翻閱史料的過程中又對這個歷史有了新的發現。



200師從組建開始就是中國軍隊精銳的部隊,一直是總部直轄的部隊。在兵力配備和武器補充上都是處於優先的地位,但是由於抗戰的特殊性,中國在抗戰初期海路交通就已經被日軍切斷,到了武漢會戰之後只能利用西南和西北的國際交通線運輸急需的物資。當時的國際交通線主要有這三條,西北的中蘇公路交通,抗戰爆發後,蘇聯的援華物資很大程度上是通過這條公路運送,但是這條公路也有問題,那就是只能運輸輕武器而且這條公路的運輸耗費時間過長,蘇聯援助的重武器還是要通過海路運輸。



這時中國的沿海已經被日本海軍封鎖了,所以當時蘇聯援華的重裝備如坦克這些就是卸載到法國控制的越南海防港,通過中越鐵路運送到中國。這條鐵路線也就是中國第二條國際交通線,除了以上兩條之外,抗戰開始在雲南修建的滇緬公路是當時中國第三條交通線。但是隨著歐戰的爆發,前面兩條交通線都遭到封鎖和閒置,最終中國唯一的一條交通線就是從雲南連接緬甸的滇緬公路。所以抗戰中期的中國部隊在人員武器實力上較抗戰初期更差。



比如在1938年開始實行的二十七年步兵師編制,我們就能看到這個變化。在戰前的調整師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德械師」每個師一般是兩旅四團,並直轄炮兵、工兵、輜重、通信各一個營還配備騎兵1連,特務連一個。步兵團下轄三個營,通信兵一個連,精銳的調整師每個步兵團還有一個20mm小炮連,整理師也配屬機槍迫擊炮各一個連,步兵營下轄步兵三個連,機槍一個連迫擊炮一個排。每個步兵連下轄三排九班,每班配備一挺輕機槍。



而到了抗戰中期,師從原來的兩旅四團變成了三團制。但與此同時還削弱了之前師屬部隊的配置,炮兵營由於山野炮的不足改成了迫擊炮營,通信營改成了通信連,團屬的通信連改成了通信排,雖然編制上增加了戰防炮連的配置但是實際上大部分中國軍隊的師屬力量中並無戰防炮連。所以到了抗戰中期之後,中國軍隊的整體實力反倒是弱於抗戰前。



咱們以200師為例。1939年下半年統計人員武器實力時,200師的編制兵力是9174人,應配置步槍2500支,輕機槍172挺、重機槍54挺、迫擊炮18門。要知道在抗戰爆發前新銳的中央軍的如88師這種部隊的武器配置是:75mm火炮12門,迫擊炮24門,20mm小炮24門,重機槍75挺,輕機槍351挺,步槍4000支。1939年的200師在武器裝備上沒有一項比得上開戰之初的88師。而且在實際條件上很多大部分部隊是達不到編制數目的,如此時200師的裝備也不滿編,步槍只有2103支,輕機槍108挺,重機槍32挺,迫擊炮16門。可見即便是當時最精銳的部隊也沒達到規定的編制數目。在崑崙關戰役後200師又進行了相應的加強1940年末的統計,200師共有步槍2468支,輕機槍176挺,重機槍52挺,迫擊炮30門,擲彈筒54具,槍榴彈162具。而這個數據和200師入緬前的情況大體不差。


但中國軍隊的衰弱並不僅僅只存在於武器裝備缺少上。更要命的是軍隊人員的不充實。比如抗戰中期郭汝瑰去做暫編第5師師長,去這個師之前郭汝瑰是知道這個師是不滿員的,當時中國軍隊的三團制師按照編制來說一個師應該有12459人,當然到了抗戰中期達到這個編制人數的部隊幾乎沒有,就是最精銳的74軍也無法達到這個編制人數,74軍每個師大多保持在九千人上下。這個暫編第五師給上級報告的人數是七千人,但郭汝瑰實際上一點驗發現全師只有三千多人。這樣的現象不僅僅是單例,1943年戴笠調查怒江沿岸的中國遠征軍部隊,每個師的戰鬥兵只有四千餘人,最多的87師也只有五千餘人,這還是補充相對及時的中央軍部隊,如果是雜牌軍部隊員額就更缺少。



在第五軍入緬的過程中也出現了這個問題。第五軍向軍政部報告的數字是全軍實有官佐4467人實有士兵61973人,其中匯報200師的情況為編制官佐546人,實有683人,編制士兵11913人,實有10607人。從這個數字上來看無論是200師還是第五軍人員都是滿編甚至超編。但實際情況呢?

根據美國的檔案資料顯示入緬的中國軍隊在人數上和編制人數有很大的區別。第5軍第200師最初約有8,500人,全機動,並有一支小規模裝甲部隊,其餘兩師——新22師和第96師各約6,000人;第6軍各師平均5,700人。以上不全是作戰部隊,各師之運輸補充團亦統計在內。



如何看待這個數據呢?筆者認為大體真實。首先是美軍作為這場戰爭的第三方更作為中國的盟軍,沒必要撒謊。另一點就是根據200師棠吉攻堅戰的戰鬥詳報本師現有兵力約六千二百人,軍僅配屬平射炮、七五榴彈炮各一連,另有軍騎兵團、裝甲車二輛協力。但師騎兵連繫徒步行軍,未及參加戰鬥。清楚的記載著200師的兵力只有6200人考慮到在棠吉之戰前200師只在同古與日軍進行了激烈的戰鬥,十多天的戰鬥損失也僅僅為1300人,所以美方觀察的200師只有8500人的記錄應該是符合真實情況的。

當然在這裡我們也不是指責中國軍隊不誠實,吃空餉,編制與實力不符。但是也要清楚的知道在抗戰數年之後,中國的抗戰局勢有多麼糟糕,即便是最精銳的部隊也無法保證兵力與編制相符。我們相信戴安瀾將軍高尚的人格,但即便是高尚的人格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抗戰所遭遇的困難遠遠大於咱們今天人們的想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