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流失、失業增多,經濟下行壓力給中國城市化進程敲響警鐘

財恐龍 發佈 2024-05-09T07:37:34.815080+00:00

溫鐵軍教授有個觀點,大概意思是,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不能再繼續下去,如果所有人都去了城市,一旦經濟出現問題,都失業了,沒飯吃,肯定是要「造反」的。

溫鐵軍教授有個觀點,大概意思是,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不能再繼續下去,如果所有人都去了城市,一旦經濟出現問題,都失業了,沒飯吃,肯定是要「造反」的。相反,如果我們能保持農村的規模,那麼就算失業也可以回到農村,因為農村畢竟有「一畝三分地」,吃飽肚子肯定是沒有問題的,能吃飽肚子,社會就亂不了。

上面這段話的主要意思,就是告誡我們要有危機意識,要居安思危。

尤其是在城市化方面,一定要慎重!

發展工業、搞房地產,確實能夠賺很多錢,但同時也讓我們失去了退路。

當危機真正來臨時,失去退路的結果將會十分的可怕。

畢竟開工廠也好,建房子也罷,大家現在基本也都看明白了,發展到最後的結果只是富了少數人,大部分人也就溫飽而已,賺到的錢既不敢亂花,也不夠幹什麼的。

所以,少數人的退路可以是國外,大多數人的退路只能是農村。

土地,才是中國人的根和魂。

但現在,這個退路沒有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傳統的江南地區,這是一個古代地理區域概念,在明清時期,江南包括太湖平原的蘇州、松江、常州、杭州、嘉興、湖州、太倉六府,對應到現在的區域位置就是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市區。

這個區域,一直是中國傳統的魚米之鄉,是無數中國人的糧倉,魂牽夢繞之地。

過去,一直有「蘇湖熟、天下足」、「湖廣熟、天下足」的傳統說法。

戶口百萬,仰食江南。

國家根本,仰給東南。

以上種種,足可見這塊區域的重要性!

然而,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大量農田被荒廢,土地上建起了工廠和商品房,江南地區糧倉的美譽不再。

哪怕想要種地,也沒有農田可種。

一旦像溫鐵軍教授說的,大的經濟危機出現,現在的人難道要再來一次闖關東嗎?

當然,大部分人是不想種地的,因為種地太辛苦,賺的也沒有打工多。

同時,他們對經濟落後的東北地區和溫鐵軍教授的觀點也是嗤之以鼻的。

長久以來,大家已經習慣了在城市打工的生活,從來沒有想過如果危機出現後該怎麼辦,甚至都沒有想過會出現危機。

畢竟,中國經濟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發展的都很好。


我們取得了舉世震驚的發展成績,中國GDP增長速度堪稱奇蹟,震驚世界。

哪怕是在疫情三年,全世界的訂單都湧向中國,所以,大多數人沒有想過會出現什麼問題,也沒有想過外國企業會離開中國,外貿訂單會流失,在他們印象中,外國人離不開中國,世界離不開中國。

中國一直沒有經歷過一次真正的危機,很多人甚至認為危機不存在。

但毫無疑問,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哪怕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很低,仍然要做好準備,當然在這裡,恐龍不是說經濟危機要來了,而是告訴大家一定要有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這也是中央反覆強調過的。

事實上,現在的情況就不是很好。

今年以來,人們發現失業的人數正在變得越來越多,大量外貿訂單流失,讓工廠不再需要那麼多工人,被裁員的人們赫然發現,自己竟然退無可退,似乎除了送外賣之外,就沒有什麼工作能夠提供給他們。

但是當送外賣的人數越來越多,甚至比外賣增加速度還要快時,最終的結果就是沒有外賣可送,這不是我們的退路。

同時,也不可能是我們的退路。

現在情況已經很明顯,那就是寒冬剛剛開始,外貿訂單流失將會進一步加劇。

同時,因為大部分人的收入下降,勢必導致需求縮減,反過來推動企業裁員,進入惡性循環。

我們有信心應對危機,走出惡性循環。

保住就業,保住收入,保住經濟!

我們也必須有信心,因為就像上面說的,隨著城市化的進行,我們已經無路可退。

魚米之鄉江南已經成為一個歷史名詞,土地上已經被樓房取而代之,人們想回也回不去了,所以我們一路只能向前。

當然,如果有可能,城市化進程也可以慢一些,把中國人的根和魂留下來。

中國人的根和魂是土地,不是房子。

歡迎關注財恐龍!

原創不易,感謝有你!

一起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有諮詢的可以私信問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