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湖北此地是長江以南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西周城址

長江日報 發佈 2024-05-09T10:28:16.579783+00:00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2月23日訊(記者萬建輝)去年發現的湖北咸寧赤壁大湖咀遺址,經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赤壁市博物館考古發掘,初步判斷該遺址是目前在長江以南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西周城址。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2月23日訊(記者萬建輝)去年發現的湖北咸寧赤壁大湖咀遺址,經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赤壁市博物館考古發掘,初步判斷該遺址是目前在長江以南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西周城址。初步分析認為,該遺址呈現的文化面貌可能為某種前所未見的考古學文化或文化類型,具有較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

大湖咀遺址城址範圍示意圖。

2月23日上午,赤壁大湖咀遺址考古項目執行領隊凡國棟在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說,大湖咀遺址是2021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開展「赤壁高新區文物保護區域性統一評價工作」過程中,新發現的文物點,位於赤壁市高新區赤馬港辦事處夏龍鋪社區三組。最初是當地文物部門提供的一個發現墓葬的線索,經省考古院勘查,發現是一處城址,有城牆,還有護城河,採集陶片年代較早,故向國家文物局申請搶救性發掘。

去年7月以來,考古隊圍繞遺址東南部破壞較大的區域開展發掘,通過探溝和探方相結合,發掘面積約1000平方米。同時對城址進行地形測繪和三維建模,初步確認城牆、護城河的結構,明確城址範圍,初步測出大湖咀遺址城內總面積約17.2萬平方米。

凡國棟說,通過出土文物判斷,大湖咀遺址主體年代大致從西周中期至春秋晚期,年代跨度較大。

東城中部發掘區。

初步認識大湖咀遺址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年代大致在西周中期至兩周之際,以東南角發掘區為代表,最早遺蹟單位及地層出土遺物以夾砂陶為大宗、紋飾以方格紋、繩紋、附加堆紋為主,器類豐富,以鼎式鬲、附耳甗為顯著特色,遺物年代與陽新大路鋪、和尚垴遺址面貌接近。

第二階段年代大致為春秋中晚期,以東城東部護城河為代表,護城河內遺物紅陶比重大、以生產和生活遺物為主,出土陶鬲、陶豆、陶罐特徵與漢東地區蘇家壟等遺址出土遺物面貌接近。第三階段,出土器型年代特徵具有春秋、戰國之際的面貌,其年代下限大致在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以東城中心居址區為代表,其最晚地層及遺蹟單位出土物以灰陶為主。

出土陶罐。

凡國棟介紹,長江以南商周城址目見所知僅有江西吳城和湖南炭河裡城,此次新發現的大湖咀遺址是目前在長江以南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西周城址。

大湖咀遺址延續時間長、文化面貌複雜。根據出土器物分析,在西周中期至西周末,大湖咀遺址沒有出現周文化,主要呈現的是陽新大路鋪文化為代表的地方文化。進入東周的春秋中晚期,大湖咀遺址出現了與漢水東部地區周文化因素接近的器物,且比例較大。進入春秋中期以後,楚文化因素的器物也在大湖咀遺址出現了,這和春秋中期楚國控制範圍東擴吻合。

凡國棟說:「赤壁大湖咀遺址,一方面呈現出大路鋪文化、周文化、楚文化前後相繼的階段性變化;另一方面也可見其與周鄰文化之間的交流和影響,具有較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大湖咀遺址呈現的文化面貌可能為某種前所未見的考古學文化或文化類型。該遺址的發掘對於研究長江以南地區商周時期考古學文化譜系具有重要意義。」

附:湖北赤壁大湖咀遺址出土文物

在大湖咀遺址東城東南部發掘清理出與制陶、冶鑄相關的房址、灰坑、窯址等遺蹟,出土一批與制陶相關的遺物;東城中部清理出房址、水井、排水溝、路面等遺蹟。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不足200平方米的範圍內已連續發現三期房屋,顯示出有大量人群長期在此繁衍生息。據此初步推測東城的東南部為手工業作坊區,東城中部為居住區。

在遺址里清理大量重要遺蹟,出土一批重要遺物。遺蹟類型豐富,出土銅器、錫器、陶器、石器等各類文物標本200多件。其中一件錫扁壺口略呈長方形,兩側各附一環鈕,形體特徵與壽縣蔡昭侯墓、鄖縣喬家院出土銅壺接近,但是口頸部更短,年代當較早,約為春秋早中期。測量其合金成分中錫含量約92.7%,純度如此之高的錫壺在同時期極為罕見,對於研究中國古代鑄造工藝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出土錫扁壺。

另出土銅禮器殘片以及銅削刀、銅構件等各類銅器(含銅器殘片)多件,顯示該城存在高等級的貴族生活。出土石范、鼓風嘴等冶鑄遺物,以及大量石斧、石錛、礪石、石鏃、陶紡輪、陶網墜等生產工具,陶鬲、陶甗、陶豆、陶罐、陶缽等生活用器,為研究復原大湖咀遺址古人生產生活提供了諸多細節。

在大湖咀遺址東城東南部發掘清理出與制陶、冶鑄相關的房址、灰坑、窯址等遺蹟,出土一批與制陶相關的遺物;東城中部清理出房址、水井、排水溝、路面等遺蹟。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不足200平方米的範圍內已連續發現三期房屋,顯示出有大量人群長期在此繁衍生息。據此初步推測東城的東南部為手工業作坊區,東城中部為居住區。

在遺址里清理大量重要遺蹟,出土一批重要遺物。遺蹟類型豐富,出土銅器、錫器、陶器、石器等各類文物標本200多件。其中一件錫扁壺口略呈長方形,兩側各附一環鈕,形體特徵與壽縣蔡昭侯墓、鄖縣喬家院出土銅壺接近,但是口頸部更短,年代當較早,約為春秋早中期。測量其合金成分中錫含量約92.7%,純度如此之高的錫壺在同時期極為罕見,對於研究中國古代鑄造工藝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出土陶器及陶器碎片。

另出土銅禮器殘片以及銅削刀、銅構件等各類銅器(含銅器殘片)多件,顯示該城存在高等級的貴族生活。出土石范、鼓風嘴等冶鑄遺物,以及大量石斧、石錛、礪石、石鏃、陶紡輪、陶網墜等生產工具,陶鬲、陶甗、陶豆、陶罐、陶缽等生活用器,為研究復原大湖咀遺址古人生產生活提供了諸多細節。

【編輯:趙可】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