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那麼多工廠,海爾仍然可以顛覆認知 | 走進標杆工廠

吳曉波頻道 發佈 2024-05-09T12:35:46.637781+00:00

效率與正確地做事有關,效果是做正確的事。——彼得·德魯克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在參訪海爾互聯工廠之後的午餐會上,鄰座一位企業家對同伴說:這次來海爾,顛覆了我對數位化的認知。近幾年數位化改造在中國遍地開花,隨處可見,「顛覆認知」談何容易——小巴聞言作如是想。

效率與正確地做事有關,效果是做正確的事。

——彼得·德魯克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在參訪海爾互聯工廠之後的午餐會上,鄰座一位企業家對同伴說:這次來海爾,顛覆了我對數位化的認知。

近幾年數位化改造在中國遍地開花,隨處可見,「顛覆認知」談何容易——小巴聞言作如是想。

但她接下來的話,卻讓人頻頻點頭。她說:原本以為數位化改造可以解放老闆,減少管理的精力,每天把控數據就行。到了海爾才發現,管理仍然是核心。先抓管理,後抓數位化。

當你走進海爾,就能理解她說的話。



截至目前,世界經濟論壇(WEF)和麥肯錫共同評選出了全球132家「燈塔工廠」,其中50家位於中國。海爾獨占6家,包括一家「可持續燈塔工廠」(全球只有13家)。

走進標杆工廠2023年第一站,可以一次性打卡兩家「燈塔工廠」——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和海爾冰箱互聯工廠,可謂誠意十足。

但在出發前,小巴心裡卻有兩層隱隱的擔憂。

其一,2022年,海爾集團營業收入3506億元,在全球擁有133座智能工廠,這種太過遙遠的榜樣,對於中小企業而言,究竟有多少參考價值?

其二,海爾已經如此成熟,會不會像那些盤踞百年的國際巨頭一樣,已經變得戰略上故步自封、結構上臃腫不堪、文化上暮氣沉沉?一言以蔽之,大公司病。

最近,AppSheet創始人Praveen Seshadri離開谷歌,隨即撰文《迷宮在老鼠里》,直斥谷歌的大公司病。其中許多話語,大概每一個職場人看到都會心有戚戚:

雖然谷歌的兩個核心價值觀是「尊重用戶」和「尊重機會」,但在實踐中,系統和流程的設計目的是「尊重風險」。降低風險勝過一切。人們相應地行動:


修改每一行代碼都有風險,所以要投入大量流程以確保每次更改都完美避開了風險。發布任何東西都有風險,所以要進行大量的審查和批准。


任何並非顯而易見的決定都有風險,所以要避免任何不是集體思考和傳統智慧的事情。任何管理鏈的分歧都是職業風險,所以總是對副總裁說「是」,然後副總裁對高級副總裁說「是」,一路向上。


像老鼠一樣,員工被困在批准、啟動流程、法律審查、績效審查、高管審查、文件、會議、錯誤報告、分類、OKR、上半年計劃、下半年計劃、全體會議和不可避免的重組的迷宮中。

於是就像暢銷書《毫無意義的工作》中所描述的,公司里充斥著從事「狗屁工作」的人。

海爾能夠避免類似的大公司病嗎?它的解決方案,能被其他企業借鑑嗎?臨行前,我心中存有這樣的疑問。



在海爾生態體驗中心,我們看到了這樣一行字:人的價值最大化。

價值最大化顯然不是靠「996」實現,那樣只會催生出越來越多的「狗屁工作」,以及清楚自己正在從事「狗屁工作」的人。

正如《毫無意義的工作》的作者大衛·格雷伯所說:一個人若是在內心深處知曉自己的工作毫無存在的必要性,那還談什麼工作的尊嚴?

想實現人的價值最大化,就要讓人看到自己創造的價值。

2005年,海爾集團創始人張瑞敏提出了「人單合一」模式。「人」指的是員工,「單」指的是用戶價值,所謂「人單合一」,就是「每個員工都應直接面對用戶,創造用戶價值,並在為用戶創造價值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分享」。

多年以後,張瑞敏說:「人單合一」的核心就是人的價值最大化,給人以尊嚴。

2012年,海爾又打破傳統的科層制管理,搭建「創客—小微—平台」的運營生態。2019年,海爾進一步提出「生態鏈小微群」的組織體系。

這樣描述比較抽象,我們來講一些實際案例。關於員工創客化,最常被提及的案例是海爾生物的劉占傑,抑或是海爾內部孵化的雷神科技,但此次參訪,最打動我們的卻是一個很草根的故事。

在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我們看到這樣一台自動打包機。


一台中央空調設備,要包裹四五十圈薄膜。傳統的打包機是底盤旋轉,轉完之後員工的眩暈感強烈,因此這個工位的人員流失率一直很高。

後來,工廠的焊接班長趙宇,模仿饅頭和面機的原理,與設備供應商合作,研發了這台機械臂自動打包機,自動換面,自動纏繞,自動升降,自動收邊。

相比於底盤旋轉,每年節省4.5萬度電,減少拉伸膜用量8.13噸,效率提升1倍,員工節省2人,合格率100%。

這個工位從此被命名為「趙宇纏繞打包」,旁邊則是「趙宇創新工作室」。2021年,趙宇還被評為山東省技術能手。

他並不是電氣自動化專業的工科碩士,「只是」一名大專畢業的藍領工人。如果把趙宇放在傳統的流水線上,可能他永遠沒有動力去做這樣的創新。而當工人成為創客,給企業帶來的是價值數百萬的回報。

中央空調互聯工廠,可以實現100%的大規模個性化定製,擁有行業首創的機器人脹管、機器人氦檢、機器人噴漆。在自動化程度如此之高的工廠里,人的價值體現在哪裡?或許就是利用無可取代的現場知識,實現生產流程的不斷優化。

在海爾互聯工廠里,隨處可見「創客展板」「創客大道」,講述著「趙宇們」的成績。每一份成績都包含兩方面,用戶價值和企業價值。例如企業價值是產品不良率降低××%,而用戶價值是用戶滿意度提升××%。



海爾的數位化改造經驗,是可複製的。

海爾的6座「燈塔工廠」,通過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台賦能打造,以物聯網、智能終端等集成技術,實現人、機、物的全面互聯。

進一步地,基於這些數據積澱,卡奧斯一共打造了26種應用場景。青島啤酒燈塔工廠,就是由卡奧斯跨行業賦能打造。

2021年,卡奧斯提出1+N+X工賦模式,他們的思路是「大企業共建、小企業共享」,大企業以巨額的投入,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方案,而後推廣到中小企業,共享生態,目前已在青島、德陽、蕪湖等區域落地。

但數位化只是工具,不是一勞永逸的便捷法門,企業經營仍然要靠持之以恆的管理探索,後者是可借鑑而難複製的。

彼得·德魯克曾說:效率(efficiency)與正確地做事有關,效果(effectiveness)是做正確的事。效果是成功的基礎,效率則是已經成功後維持下去的最低條件。

企業越大,越擅長「正確地做事」,卻時常會忘記「做正確的事」。

而海爾與張瑞敏,大概是持續思考「做正確的事」最久的中國企業和企業家。從「激活休克魚」到「不觸網,就死亡」,從「人單合一」到「鏈群合約」,你很少看到同級別的企業這樣不停「折騰」自己。

這些管理探索,也得到了國際認可。在學術領域,海爾成為哈佛商學院案例庫案例數量最多的中國企業。張瑞敏在2021年第四次入選Thinkers50—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50大管理思想家」榜單。

這就是為什麼,在海爾「燈塔工廠」里,可以看到數字孿生、AI檢測、柔性化生產、智能物流,但最打動參訪企業家的仍是海爾的管理。他們在海爾生態體驗中心,學習工業網際網路如何在自身行業里實踐,同時思考著如何把海爾的管理理念帶回家。

那場午餐會上,小巴還聽到一句讚嘆:大象真的會跳舞!

我們整理了吳老師和海爾相關負責人的演講精華,希望也能啟發你。

吳曉波

財經作家

「走進標杆工廠」發起人


到一家企業,每個人看到的東西都會不一樣。剛才請大家回答,每個人都是從自身的實踐出發,去投射。如果讓我來分享參訪海爾的感受,可能有4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是人;第二個關鍵詞是戰略;第三個關鍵詞是工廠;第四個關鍵詞是產業鏈。

在海爾的互聯工廠可以看到一句標語:人是一切的目的。這是誰講的?康德,在《實踐理性批判》中。這句話也是人類走出中世紀,開始擺脫神性,回歸到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的一個標誌。我們很意外地在一家工廠里看到康德。人一直是這家企業最為重視的。

海爾的管理一直讓人津津樂道。我記得當年寫文章的時候,有一句話叫做「日清日高」。每一天的事情,要把它完成,然後今天比昨天能夠多出一點點。每個員工「日清日高」,企業的進度也就「日清日高」。

2005年,張瑞敏提出了「人單合一」。到今天為止,我認為這已經成為一個管理學領域非常重要的中國式創新。而且他的理論還在不斷完善,特別是在機器換人的過程中。

大家去智能化工廠,發現人不見了,都是機器了,那人還幹什麼呢?在海爾,我們看到每一個員工,在跟機器交互的過程中,基於用戶需求,通過自己的Know-How和對流程的理解,在不斷地優化著工序。

同時,人單合一意味著在生產的上下游,每一個人不再是螺絲釘,他對自己的上下游承擔著主動發揮積極性,做出貢獻,獲得利益。

2012年,海爾開始打破組織的邊界,開始構建「平台主、小微主、創客」的生態。在海爾的車間裡你不太看得到職工、員工這些詞,都是創客。在製造業領域,打破組織邊界,驅逐科層化管理,這在全世界都是革命性。

昨天我們去看了海爾的文化館,裡面看到海爾現在有多少個企業組織單元?有4000多個。

所以你很難回答一個問題,海爾是幹嘛的?是做白電的?那4000多個組織單元里有很多不是。我覺得難以定義的事情本身說明,海爾一直在變化。

而這些變化其實並不是一個人的事,是整個組織的能力。我們看到卡奧斯、食聯網、水聯網等等,都是海爾的中層系統進行自主創新、邊界創新所誕生的結果。

所以我們在海爾看到的首先是人的革命,是「人作為一切的目的」在商業界發生的實踐。


王梅艷

海爾集團首席品牌官


海爾聚焦實業,布局兩大賽道——智慧住居和產業網際網路。產業網際網路包括四個板塊: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盈康一生大健康產業、海納雲城市治理網際網路、海創匯創業加速平台。

在2019年,海爾進入生態品牌戰略階段,搭建了三級品牌體系,分別是以卡薩帝為代表的高端品牌,以三翼鳥為代表的場景品牌,以卡奧斯為代表的生態品牌。

在持續的創業創新曆程中,我們始終堅持人的價值最大化,通過布局這兩大賽道,為全球用戶創造美好生活體驗,也賦能千企百業提質增效,助力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2月9日央視《新聞聯播》頭條,報導了景德鎮陶瓷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升級,背後就是卡奧斯陶瓷行業團隊幫他們一起提供的解決方案。卡奧斯現在已經賦能15大行業,8萬家企業,未來也希望大家共建生態,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鄧邱偉

海爾智家副總裁

海爾全屋智慧總經理


基於用戶需求的變化,2020年海爾推出了場景品牌三翼鳥。一個智家大腦,和各類分布式的交互入口,共同打造了全屋智能、空氣、用水的三個系統解決方案。在家庭裡面,能夠智能無感地控制家電,能夠讓所有的產品協同起來。

大家一開始就知道冰箱是用來做什麼的,但是場景的核心是用戶體驗。我們期待的是通過科技的變革去引領場景升級,讓用戶體驗未來的智慧生活,打造智慧社區。


林忠毅

海爾卡奧斯副總經理

行業解決方案總經理


海爾作為中國最早一批探索工業網際網路的企業,自2012年就開始智能製造轉型的探索實踐,從大規模製造轉型大規模定製。

從100%不入庫的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到拿下中國本土首個可持續燈塔工廠的天津海爾洗衣機互聯工廠,在規模化、定製化複製智能標杆工廠的實踐背後,海爾卡奧斯已構建起覆蓋3大類32大場景的數字場景矩陣,成為這一全球最大的「燈塔集群」背後的「數字大腦」。

而作為國家級」雙跨」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海爾卡奧斯也在此過程中不斷沉澱自身場景、技術和機理模型,通過「點-面-系統」的立體化實踐路徑,打造出覆蓋企業、行業、園區乃至城市的工業網際網路新生態,構建起汽車、化工等15個行業生態,連結企業近90萬家,將通過挖掘數位化轉型的新價值,為我國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貢獻平台力量。


王曄

海爾集團科學與技術委員會執行主任


今天的用戶在改變,不管是家庭還是工業,需要的不是單一的產品或服務,而是要滿足用戶個性化、持續疊代的需求。因此,靠單一企業的能力,不管是硬體軟體,都不容易去滿足。從而導致企業的整體研發方式、研發的組織形式都要相應改變,需要依賴於外部環境和合作夥伴,上下游的生態夥伴聯合共創,我們把它稱之為生態階段。

在強化自主創新能力的同時,海爾積極融入全球創新鏈,持續擴容10+N 開放創新體系,在國內加速部署區域研發中心落地,形成 1+6+N 布局。搭建開放創新平台 HOPE,連結全球 20 多萬專家,觸達資源 100 萬+,協同效應倍增。

堅持「補短板」和「鍛長板」並重的科技創新發展思路,堅持開放創新及科創生態建設,構建支持世界一流企業的世界一流科創平台。

接下來,我們還將走進聯想、飛鶴乳業、伊利集團、鄂爾多斯等企業,和吳老師去看很多中國乃至世界最先進的工廠,親身體驗製造業的智能化浪潮,也歡迎你來走一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