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馬超一出面,劉璋就投降?劉備奪取益州背後的隱患

新讀史 發佈 2024-05-09T12:55:09.622557+00:00

作者:握中懸璧,授權讀史發布,更多文章請關注作者同名公號當劉備在雒縣的戰事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不遠處的漢中也同樣受到了影響,平靜之下,一股暗流正在涌動。這不安定因素的根源來自馬超,在被趕出涼州且試圖藉助張魯的力量卷土重回的計劃失敗後,他只好被迫寄寓在漢中。

當劉備在雒縣的戰事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不遠處的漢中也同樣受到了影響,平靜之下,一股暗流正在涌動。

這不安定因素的根源來自馬超,在被趕出涼州且試圖藉助張魯的力量卷土重回的計劃失敗後,他只好被迫寄寓在漢中。

然而此時張魯這裡,他也快呆不下去了。在張魯看來,馬超終究是個隱患,萬一被他來個鳩占鵲巢,到時悔之晚矣,畢竟劉璋的教訓近在眼前,張魯不得不防。

於是馬超的處境就越來越危險,因為將來一旦曹操南征漢中,張魯在抵擋不住的情況下,極有可能把他這個曹操深惡痛絕的人殺掉,以作為請降的投名狀。

此時張魯的手下楊白,已經開始謀劃要對馬超不利了,馬超必須要早做決斷。

北上投降曹操顯然是不可能的,在曹操看來,「馬兒不死,吾無葬地」,再加上父親的血海深仇,他就更不可能降曹了。

而若想鳩占鵲巢奪取漢中,恐怕實力也有所不足,因為此時馬超經過多次戰敗,嫡系兵力恐怕已經所剩無幾。

當初張魯派楊昂協助他進犯涼州的時候,兵力合計也只有一萬多人,那麼他本部兵力至多也就幾千人。而在敗退回漢中後,麾下的人馬只怕就更少了。此時張魯已經對他有了防備,馬超想要作亂幾乎是不可能的。

就在這時,一個人的到來給馬超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

此人便是劉備帳下的李恢,這次他作為使者前來和馬超結交。

李恢是南中的益州郡人,出自當地大姓李氏。不過雖然如此,李恢卻和大多數益州人不同,他並不支持劉璋。

之所以持有這種立場,和李恢早年經歷有關。當初李恢任益州郡督郵,他的姑父建伶縣令爨習因為違法,導致李恢遭到牽連免官。而就在這時,一個人改變了他的命運。

當時益州郡太守董和認為爨習是當地的豪強大姓,於是反對免去李恢的官職。

這位董和是東州士的代表人物之一,當初董和在成都縣令的任上因執政嚴苛,引起了當地豪強大姓的不滿,劉璋為了安撫他們,將他調任為益州郡太守。

雖然表面上官升一級,但從政治中心被調往偏遠的南中地區,實屬明升暗降,恐怕從那以後董和便對劉璋開始不滿。

這次董和挽救了李恢的仕途,相當於對他進行了一次拉攏,後來還推薦他去州府做官,有了這層關係,此後李恢出現傾向於類似東州士的政治立場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前往成都赴任的路上,李恢聽到了戰爭爆發的消息,他並不看好平庸的劉璋,再加上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他最終決定不去上任而直接投靠劉備。

一路上李恢冒充劉璋的使者,衝過了層層關卡,最終在綿竹見到了劉備。

劉備對這位長途跋涉前來歸降的人才大為讚許,於是將拉攏馬超的重任交給了他。

這對於馬超來說正是雪中送炭,他若想生存下去就必須堅持反曹,但自己又沒有立足之地,因此尋求其他勢力的庇護是必然的。

而當今天下最堅定反曹的人恐怕就是劉備了,如今益州之戰已經接近尾聲,劉備取劉璋而代之已經成為定局,他是馬超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選擇。

當下劉備基業草創,正是用人之際,而將來曹劉交鋒時,他在羌氐中的威望又能發揮作用,因此雙方一拍即合。

馬超立刻給劉備方面寫信請降,之後立即動身。但是他若想走金牛道光明正大地前往蜀中是不可能了,畢竟張魯早有防備。因此馬超兜了個大圈子,經過武都氐人的地盤,輾轉前往蜀中。

此時成都以北最後一座門戶雒城在堅守一年之後陷落,劉備大軍已經兵臨成都城下。

另一方面,荊州方向諸葛亮、張飛和趙雲率領的援軍也已經趕到,雙方合兵一處,成都被圍得水泄不通。

面臨如此困境,劉璋卻沒有立刻投降,或許是城中的三萬人馬和可用一年的糧草給了他一定的信心,而絕大多數軍民也有濃烈的抵抗意願。

但此時劉璋的內心應該是很非常煎熬的,或者說他應該在為否投降而做著激烈的心理鬥爭。

不過少數人卻在為自己做著打算,當時蜀郡太守許靖打算偷偷溜出城去投降。但事情敗露後,劉璋卻並沒有殺他,理由竟然是大敵當前情有可原。

對於東州士離心離德的現狀,劉璋不會不清楚,連許靖這樣受到重用的東州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其他人呢?

因此如果劉璋打定主意抵抗下去,那對於許靖這種不忠者肯定要立即斬首以震懾其他圖謀不軌之人。然而劉璋選擇放過他,只能說明他自己也傾向投降了,只不過還沒下定決心。

而劉璋在同一件事上對不同人的處理態度卻大不相同。

據《華陽國志》記載,時任蜀郡督郵的朱叔賢因為密謀出城投降劉備遭到誅殺,劉璋將其妻賞賜給手下兵將,而這個剛烈的女子選擇自殺明志。

朱叔賢是廣漢郡人,而廣漢大姓中並無朱氏,因此朱叔賢屬於那種並無太深厚背景的人,他的選擇也只代表他個人的態度。

而劉璋不敢對大名鼎鼎的許靖動手,卻拿朱叔賢這個小角色開刀,足以體現出劉璋既不甘心認輸,又沒有決心抵抗的矛盾心理。

對於劉璋的想法劉備心知肚明,於是索性也就配合他,對成都圍而不攻,給劉璋一個考慮的時間,像他這樣心志不堅定的人,在外界的巨大壓力下不用主動進攻他自己就會先行崩潰。而另一方面,劉備也是為了要等一個契機。

在包圍成都一月有餘後,馬超終於趕到,據《典略》記載,劉備聽到這一消息後大喜道:「我得益州矣」,可見馬超在整個計劃中的重要作用。

劉備做了一個安排,他沒有讓馬超直接前往成都城下,而是先派人將其攔住,並暗中給了他一支人馬,讓他帶著這支軍隊抵達成都城北。

馬超的到來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劉璋這下徹底沒指望了。

這時候劉備又派簡雍進城勸降。

這個人選得非常巧妙,當初劉備剛剛受邀入川的時候,隨行的簡雍就和劉璋頗為投緣,他是劉備手下最適合與劉璋交流的人選了。

果不其然,簡雍順利打破了劉璋的心理防線,二人相談甚歡,還同乘一輛車出城。

逼降劉璋是馬超一生中為數不多的高光時刻,劉璋聽說威震西陲的馬超來討伐他,因此才會投降,這也是後世對馬超的普遍印象。

表面看來確實如此,劉備圍城幾十天,前面劉璋始終不降,馬超趕到後劉璋沒幾天就投降了,再加上劉備聽聞馬超到來後大喜過望的表現,這似乎是毫無疑問的事。

不過仔細想來,事情似乎並沒有那麼簡單,馬超之前的戰績非常上不得台面,除了在羌胡中有些威信以外,實在沒什麼過人之處。

之前楊阜說馬超有「信、布之勇」,這實在是太過譽了。別說韓信是他拍馬也趕不上的,就是英布也強過他許多。楊阜這麼說的原因只是為了讓曹操引起重視而已。

這樣一個戰績勉強算是平庸的人,卻讓成都因膽怯而開城投降,豈不是很奇怪嗎?

其實真正的原因或許並不複雜,破解其中奧秘的關鍵就在於劉備暗中給馬超增兵的舉動。按說若是為了威懾劉璋,讓馬超直接前往城下即可,何必要多此一舉呢?

因此,劉備真正的目的應該就是要隱瞞馬超勢窮來投一事,反而製造出馬超率大軍來援的假象。

當時成都已經被圍,劉璋基本得不到外界的情報,也就是說馬超從張魯處逃出來這件事是他不知道的。

這時候馬超率大軍來到城下,劉璋一定想不到是馬超前來投奔劉備,反而很有可能會認為是張魯派馬超來討伐他。

要知道劉璋和張魯可是有著血海深仇的,如今劉璋窮途末路,張魯聞訊落井下石再正常不過了。

劉璋越想越怕,到時候一旦城破,為了答謝張魯相助之情,劉備將自己交給張魯處置也是大有可能,屆時就是夷族之禍了。

而劉備這邊就好說話多了,雖然此人背信棄義頗為可恨,但他畢竟讓法正寫信表達過一定的善意,想必落到劉備手裡至少能保全性命吧。

劉璋的心路歷程應該大體如此,他真正怕的是張魯和劉備一起討伐他抵擋不住,怕的是落在張魯手裡結局悽慘,而並非是忌憚馬超的「威名」。

面對令人絕望的局勢,劉璋心如死灰,他感嘆道:「我父子在益州二十餘年,對百姓沒有施加過什麼恩德。現在百姓蒙受戰火三年之久,埋骨荒野,都因我所致,我於心何安啊」。說罷便出城請降。

經過近三年的苦戰,劉備終於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益州。

劉璋投降後,劉備把他遷往荊州公安。

這個地點很有講究。首先益州是肯定不行的,畢竟這裡有一些劉璋的舊部,讓他留下難以放心。而萬一劉璋有個三長兩短,世人肯定會認為是劉備下了黑手,到時候就說不清了,因此還是使其遠離自己為佳。

而讓劉璋呆在公安,正好可以受到關羽的監控。關羽的大本營江陵和公安只有一江之隔,正好監控劉璋。

劉焉、劉璋父子的時代落幕了,而蜀中從此成為劉備的大後方,成了他與曹操、孫權爭霸天下的堅實後盾,跨有荊、益的宏圖得到了初步實現。

雖然結果是好的,但過程其實相當不完美,劉備這次西征中的失誤為後續發展造成了深遠的不良影響。

依照龐統之計,劉備本可能更早些結束這場戰爭,但因為他的猶豫和拖沓,戰爭拖了近三年之久,同時還失去了龐統這位寶貴的人才。

試想一下,劉備若能早一年結束戰爭,便有機會趁曹操和孫權在淮南相爭時搶先奪下漢中。如此一來,後續軍事部署的展開便要靈活主動得多。

益州之戰曠日持久的另一個嚴重後果,就是導致劉備必須從荊州抽調兵力支援,從而使荊州的力量過於薄弱。諸葛亮、張飛和趙雲的離開,使關羽身邊可以輔佐他的人才大為減少,這也為日後丟失荊州埋下了隱患。

在外交方面,劉備同樣有著重大失誤。

雖然孫權對於益州也有想法,但自從周瑜去世後,這一計劃基本就擱淺了。隨著借荊州的進行,孫權基本也不再打益州的主意,而是將主要精力轉向淮南。

但這並不是說孫權就心甘情願將奪取巴蜀的機會拱手讓給劉備了,他始終在監視著劉備的動向。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在益州之戰中,孫權也是出了兵的。

這種觀點恐怕會顛覆一些人的認識,但實際上確有其事。

據法正給劉璋的信中顯示,在張飛平定巴東後,孫權派弟弟以及李異、甘寧等率兵作為後續部隊入蜀。

如果說法正可能是虛張聲勢對劉璋進行恫嚇的話,後面這則記錄便無可爭議了。

根據《吳書》記載,建安十六年(211年),呂岱率二千人慾將張魯誘往漢興寋城,張魯擔心孫權想截斷道路,於是沒有答應。

漢靈帝時期從右扶風分出了一個漢安郡,據分析這可能就是漢興郡,也就是說漢興郡位於關中。

在南陽為曹操所掌控的情況下,從荊州前往關中必然要經過漢中,呂岱能夠跋山涉水來到這裡,說明張魯並沒有對其進行阻攔。

但儘管如此,張魯仍擔心呂岱給他來個引蛇出洞,等離開了老巢,再被截斷退路可就萬劫不復了。

也就是說,張魯不僅在忌憚孫權,同時也在防備孫權。

張魯的擔心或許正是孫權的真實想法,孫權也希望在益州分一杯羹,於是便盯上了漢中,從而做一次嘗試。只不過他的計策沒能瞞過張魯,於是便將呂岱召回了。

呂岱班師東歸時,在白帝城遇到了吳范,當時呂岱表示劉備所部傷亡慘重,損失近半,因此無法攻克益州。

既然呂岱如此說,證明他東歸前曾前往交戰前線探查究竟,他應該是在目睹了雒城之戰慘烈的戰況,因此才判斷劉備難以建功。

而這也證明呂岱此次西行的另一個目的,就是作為孫權方在劉備軍中安插下的探子。

儘管呂岱的判斷並不準確,但這足以證明孫權對劉備取得巴蜀的警惕。

在聽到呂岱的回覆後,孫權一度還以此來責難之前預言甲午年(214年)劉備將取得益州的吳范,可以想像當收到劉備真的大功告成時,孫權是何等心情。

然而,劉備卻似乎並沒有將此放在心上,在取得益州後也沒有對孫權進行相應的安撫,反而愈發強勢,最終為聯盟的破裂埋下了伏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