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丨從《詩經》中走來的淇河 再現詩意美景

環球網 發佈 2024-05-09T13:48:29.902050+00:00

來源:人民網 哪條河被譽為「中國詩河」?與詩歌有著怎樣的羈絆?近日,記者跟隨「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來到位於河南鶴壁的淇河岸邊,感受濃濃的古今詩意。時光荏苒,斗轉星移。徜徉的河水流淌著無盡的悠悠歲月。

來源:人民網

哪條河被譽為「中國詩河」?與詩歌有著怎樣的羈絆?近日,記者跟隨「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來到位於河南鶴壁的淇河岸邊,感受濃濃的古今詩意。

時光荏苒,斗轉星移。徜徉的河水流淌著無盡的悠悠歲月。從歷史深處走來的淇河,留下了傳唱千年的詩篇,生生不息滋養著一方土地。

詩歌文化底蘊深厚

淇河,古稱淇水,發源於山西棋子山,入豫後經輝縣、林州,在鶴壁淇門注入衛河,全長176公里,鶴壁境內長83公里。

與淇河相關的詩歌。人民網記者 劉微攝

歷代以來,不少文人墨客來到這裡遊玩觀賞,詩興大發。「淇水湯湯,漸車帷裳」「淇水滺滺,檜楫松舟」「瞻彼淇奧,綠竹猗猗」……在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多篇詩歌描繪了淇河的秀美風光,記載了與兩岸生活密切相關的風土人情。

李白、高適、王維等歷代詩人也來到淇河河畔,引吭高歌。「淇水流碧玉,舟車日奔沖」,李白見到的淇河兩岸一片車水馬龍,好不熱鬧;「依依西山下,別業桑林邊」,高適來到淇河畔小住,過著自耕自食的鄉野生活;「屏居淇水上,東野曠無山」,唐代詩人王維隱居在小村時,陶醉在恬靜的田園風光里。

古老的河流孕育著古老的詩歌文化。2014年9月,中國詩歌學會正式命名淇河為「中國詩河」,這也是我國首條以詩歌命名的河流。

自發吟詠

傳承經典

千百年後的今天,居住在這裡的人們依舊熱愛著詩歌,傳承著經典。以詩為主題,當地在淇濱區建設了長2.5公里的街心公園——淇水詩苑,以淇河為載體,以詩歌長廊為主線,由北向南,按時間節點分先秦篇、秦漢篇、唐宋篇、明清篇、現代篇五個篇章,共收錄了1500首詩歌。

漫步在淇河畔,陽光照射下的水面波光粼粼。無論是詩歌長廊的石板上,還是廣場的地磚上,到處都鐫刻著歷代和本地相聯繫的詩歌,四處可見家長帶著孩子在此休憩、誦詩,講述著和這裡有關的故事,美景之下增添了不少詩情畫意。

孩子們在吟唱詩歌。人民網記者 劉微攝

據悉,平日時常會有市民自發到此組織詩歌朗誦會。記者參觀當日,鶴壁市朗誦協會的會員和市福田小學的學生們在太白廣場表演了精彩的吟誦節目。「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孩子們一邊作揖,一邊用稚嫩的童聲吟唱著《詩經·衛風·木瓜》。

這座與詩歌緊密相連的城市,以現代與傳統相結合的方式傳承經典,展示淇河流域深厚的文化風采。

保護生態大美濕地

淇河是鶴壁的母親河、生命河。它從太行山奔涌而出,孕育了煙波浩渺的千鶴湖、碧水涓涓的七里溝、神秘浪漫的金山寺、古風古韻的鹿台閣和飛鳥成群的淇河國家濕地公園等景點。2015年,淇河生態區被國家旅遊局、環保部評為「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2021年,淇河鶴壁段作為河南省唯一入選河流,入選生態環境部「美麗河湖」提名案例。

淇河國家濕地公園。人民網記者 劉微攝

跟隨採訪團,記者來到淇河國家濕地公園,看到澄澈的河水邊蘆葦蕩漾。「春江水暖鴨先知」,漫步園內,許多鴨、鵝在水中嬉戲,孔雀在岸邊踱步。丹頂鶴、灰鶴、白頭鶴、灰冠鶴……在鶴苑,更有多種稀有鶴在悠閒行走。據現場講解員介紹,鶴苑現有鶴類8種,另有其他禽鳥200餘只,「到鶴壁來看鶴」成為當地正在打造的一張新名片。

據了解,淇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面積4987畝,其中濕地面積4065畝,濕地率81.43%。濕地公園內地質地形多樣,溫泉資源豐富,水質良好,為動植物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據悉,當地投資近4億元,營造水源涵養林、建設生態緩衝帶和隔離帶、修建恢復河道生態濕地,構建喬灌草蘺藤濕相結合的淇河生態保護圈層,再現著從《詩經》中走來的大美淇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