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巨頭紛紛下場,數字農業仍是一場艱難且漫長的革命 「同頻共振」還存在哪些難點?

每日經濟新聞 發佈 2024-05-09T16:30:22.599647+00:00

每經記者:范芊芊 每經編輯:陳俊傑2月,是芒果樹開花的季節。在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金河村,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而上,就會看到車窗外漫山遍野的芒果樹已經掛上金色的花朵,陣陣花香瀰漫在空氣中。

每經記者:范芊芊 每經編輯:陳俊傑

2月,是芒果樹開花的季節。在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金河村,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而上,就會看到車窗外漫山遍野的芒果樹已經掛上金色的花朵,陣陣花香瀰漫在空氣中。

鹽邊縣以芒果為一大支柱性產業,如今當地已經形成了一條從種植到加工到銷售的全流程產業鏈,金河村的村民也因為當地芒果產業的蓬勃發展從貧困奔向了小康。

這背後離不開電商生態和數智供應鏈的構建。去年,京東雲入駐鹽邊後與當地共建了芒果產業的供銷服務平台,自上線以來,平台已實現1.1億的交易撮合。當年8月,中國特色•鹽邊館在京東的線上店鋪開通,包括攀枝花芒果在內的國家地理標識產品,進一步深加工為芒果乾等製品,由初級農產品變身地方品牌商品走向全國。

如今,包括京東、拼多多、阿里、騰訊等網際網路大廠都在加速布局數字農業板塊,將數位化技術融入種植、農產品加工、農產品銷售等環節,但由於當前我國農業存在產業落後、信息不對稱、耕地分布散、規模小等特點,農業數位化滲透率低,這是一場艱難且漫長的革命,轉型剛剛開始。那麼農業產業的數實融合發展在未來還有哪些空間,還存在哪些難點呢?

鹽邊縣金河村開花的芒果樹 每經記者 范芊芊 攝

電商模式僅是數位化技術賦能農業的其中一步

2021年底,新東方旗下東方甄選完成了直播帶貨首播,該平台的定位為農產品直播平台,一年時間內直播帶貨總銷量達1825萬單。將農產品的銷售從線下拓展到線上是數位化技術融入農業的其中一步。

為何新東方選擇從教育跨界進入農產品領域?可以預見的是農產品擁有的廣闊市場空間。不少特色農產品地處偏遠小鎮,無論是物流還是信息都存在閉塞的情況,因此農民存在賣貨渠道不通暢、農產品價格低等難題,而電商渠道的出現則解決了這一難題,也打開了這一市場。

金河村黨委書記馮正偉對此深有感觸。2月20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採訪時,馮正偉說,「原來主要通過外面的渠道商過來收購,後面逐步通過電商等實現線上銷售,渠道商收購價格可能要低一些,線上收購價格更有優勢,對農戶的增收達到10%-15%。」

實際上,除了新東方,自身就擁有電商資源的京東、拼多多、阿里等網際網路大廠早就關注到了這一賽道,並正在加速布局。

例如拼多多採用「農地雲拼」「產地直發」等模式,孵化了不少電商村;阿里早年推行「農村計劃」「百萬便利店計劃」「天貓小店計劃」,此後又通過生鮮電商、社區團購、農產品直播等模式,幫助農產品實現快銷、多銷、廣銷;京東則發布了「奔富計劃」,目前開設了超過2000個特產館,覆蓋40萬款特色產品。

但如果僅僅只是將農產品從線下拓展到線上售賣,以及開設直播賣貨等,僅能完成產品的銷售,無法實現從產品到產業的聯動效應,也很難為當地打造高質量、可持續的產業發展路徑。因此,數位化技術賦能還需要向中上遊走,才能真正賦能當地經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

數位化技術如何賦能農業產業鏈中上游?

近些年,網際網路大廠在中上游端的布局也不少。例如在產業鏈中游供應鏈端,京東部署了超1500個倉庫,倉儲總面積約3000萬平方米,發起「千縣萬鎮24小時達」時效提升計劃;拼多多平台在全國範圍內建設冷庫、生鮮冷鏈物流體系等設施,建立適合於生鮮農產品等供應鏈體系;阿里則在四川、陝西、山東等地建設產地倉,並在多個省會城市打造銷地倉。

除了構建物流體系,網際網路大廠們也在生產加工環節融入數位化技術。以京東雲的數智供應鏈為例,一方面通過構建產業供銷服務平台解決農戶、加工企業、下遊客戶信息不對稱等難題,另一方面則通過鄉村大數據中心、反向定製系統,精準分析消費者對農產品口味、包裝等偏好,反饋給種植端和加工企業。

攀香源是鹽邊一家生產果蔬凍乾的企業,既處於供銷平台的上游,也處於下游。作為上游而言,攀香源通過平台精準對接下遊客戶。作為下游,攀香源則對接農戶實現原料的供給,這一對接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戶賣貨難的問題。

「有些芒果(形狀)不好看,但是裡面肉品質是完全沒問題的。我們收購價格會比市場價高出兩毛到三毛,這樣也增加了農戶的收入。」攀香源果蔬深加工項目負責人余東表示。

相比於中下游端的布局,網際網路大廠在上游種植端的布局還在探索階段。例如京東雲智慧農場在湖北棗陽、陝西銅川等多地布局;騰訊用人工智慧養鵝;阿里則發布農業ET大腦,推出AI養豬養牛、AI種瓜,利用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賦能農業生產。不過目前真正落地的項目還比較少,距離真正實現「雲上農場」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為了進一步匯聚資源探索科技在農業種植端如何賦能,網際網路大廠近些年還舉辦了不少比賽,比如2019年騰訊與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合辦第二屆「國際智慧溫室種植大賽」,挑戰在六個月內利用 AI 和 IoT 物聯網等技術遠程控制溫室種植番茄;拼多多則聯合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共同舉辦「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旨在讓更多前沿農業科技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

數字農業是一場艱難且漫長的革命

網際網路大廠們在農業板塊的布局如火如荼,但需要注意的是,農業經濟數位化的滲透率仍然不高,還有較大的市場空間。中國信通院發布的《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顯示,2020年,農業、工業、服務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為8.9%、21.0%和40.7%。

對於數位化技術賦能農業的未來期待,2月21日,鹽邊縣副縣長宋沛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和京東雲的「以三產聚二產促一產」模式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期待未來通過鄉村大數據平台的應用,為果農在種植環節提供更科學的指導和建議,包括對市場的分析、對價格的判斷等。

余東對記者表示,下一步想通過智能的分揀系統,把一些糖度不夠、質量不是很好的果子通過智能化的系統分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馮正偉則期待未來利用數位化的技術賦能芒果的種植環節,監測溫度等。

此外,數字農業還有不少技術難關亟待突破。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曾表示,作為農業生產大國,我國智慧農業的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的差距,尤其是農業傳感器、農業模型和核心算法、智能農機裝備等核心關鍵技術,還需要堅持創新和突破。

整體而言,數字農業是一場艱難且漫長的革命,但也是大勢所趨。拼多多董事長兼CEO陳磊曾表示,拼多多的「百億農研」計劃是一個長期規劃,短期內不會過多考慮盈利數據。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李少華也曾表示,「阿里做農業沒有短期KPI,我們做好了打硬仗的準備,將用三年、五年甚至用30年的時間周期來布局。」

京東科技數智鄉村業務負責人劉賢志同樣認定「這是一件長期的事」。2月21日,他從農產品品牌打造的角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個單品的打造需要的環節很多,產品差異化問題的解決不是一夜之間的事情,需要全鏈條的參與,需要跟地方形成共識,持續若干年一起推動解決。以鹽邊項目為例,目前僅僅是開始,從未來發展的角度來說,也需要繼續將京東的網際網路、技術、產業資源協同整合和共享,助力鹽邊搭建特色產業生態。

每日經濟新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