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九子爭位 ,胤禩、胤禵都比胤禛優秀,為何笑到最後的是胤禛?

鐵馬冰河wu 發佈 2024-05-09T17:13:21.258043+00:00

和漢人帝王早早立儲的規矩不同,滿清的傳統是不立太子的,皇位繼承人由老皇帝臨死前親自指定,曰「擇賢而立」。

九子爭皇位

據史料記載,清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共有35個兒子。和漢人帝王早早立儲的規矩不同,滿清的傳統是不立太子的,皇位繼承人由老皇帝臨死前親自指定,曰「擇賢而立」。

康熙帝因兒子眾多,且覬覦皇位者不少,為避免父子兄弟之間的勾心鬥角,甚至同室操戈,自相殘殺,釀成爭位的大禍,他決定改變滿清舊俗,學習漢人立嫡長子為太子的辦法。

康熙十四年(1675)玄燁將孝誠皇后所生的皇二子胤礽立為太子。皇長子胤褆因為是庶出(嬪妃所生),沒有得立。後來,康熙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他的9個兒子為了爭奪儲位,明槍暗箭,刀光劍影,斗得不可開交。 太子胤礽幾遭諸兄弟栽贓構陷,立而廢,廢而又立,以至儲位虛懸日久,導致九龍奪嫡。

在康熙35個皇子中,排行第4的阿哥胤禛並不出眾,甚至略顯平庸

在康熙35個兒子中,勁氣內斂的四阿哥胤禛一直都不顯山不露水,似乎游離於父兄的注意力之外,更遠離儲位之爭的是非漩渦中。當然,他也沒有顯山露水的資本。

首先,他年紀偏大,諸子爭位時他已經40多歲,不具備年齡優勢,因此長時間入不了康熙法眼。

論父皇恩寵,他甚至遠不如兩立兩廢的太子胤禔。胤禔出痘(疑似天花)時,正值吳三桂發起「三藩之亂」 、兵凶戰危的緊要時刻,一向勤政的康熙親自守在病兒的床前護理。後來,胤禔因「謀反弒父(疑遭陷害)」 罪被廢黜,在宣讀廢除太子的詔書時,康熙痛哭流涕,泣不成聲,因哽咽而讀得斷斷續續,痛的肝腸寸斷,以至直不起腰(《清史稿》)。

論實力,他也遠不及8阿哥胤禩。史載,8阿哥胤禩頗有能力,其人擅謀略,有手段,而且有錢、有勢、人脈很廣,胤禩在康熙的35個兒子中是最優秀的一個,也最具才幹。

論功績,他也不及與其一母同胞的老14胤禵。胤禵自幼聰慧過人,且有勇略,康熙對他寵愛異常,從他少年時起就加以栽培,頻繁隨父出巡、出征,深受康熙親傳;成年後,更是被康熙封為「大將軍王」,代父西征,成為康熙的左膀右臂。據說,胤禵是康熙心目中最合適的接班人......

而自詡「富貴閒人」的胤禛,和才華出眾、光彩照人的老八、老十四比,就略顯遜色甚至平庸了。

處於夾縫中的胤禛,雖然內斂低調,不露鋒芒,但他的心機之深與韜晦之策,可是胤禩、胤禵都遠遠比不上的

在參與奪嫡的9個兄弟中,4阿哥胤禛無異於夾縫中求生存,但最後脫穎而出得以繼承皇位的卻是他,這不僅讓朝野譁然,諮議洶洶,以致稗官野史與民間傳聞關於他「篡改遺詔,竊奪皇位」的謠傳喧囂塵上,連他自己都覺得心虛,特意取年號雍正,以強調自己得位正當。

在眾多優秀的兄弟中,為何笑到最後的會是並不出眾的他?這一切還得以蒙太奇的倒敘鏡頭切換回去,再從頭說起——當年,因太子胤禔忤逆,康熙忍痛以患瘋病為由將他廢黜,這也引發了一個極其嚴重的後果:那些覬覦皇位、野心勃勃的皇阿哥們無不殫精竭慮地表現一番,為自己贏取聲望 ,以擴充勢力,找到支持自己的班底 ,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以衝刺上空缺的儲君尊位。

在其他皇子們劍拔弩張、明爭暗鬥之時,早已年過40的四阿哥胤禛在做什麼?

他似乎對虛懸的皇位無動於衷。他在虔誠禮佛,研究佛法,在淨室中清修,遠離儲位之爭的急流漩渦 。為了表明自己無意爭儲,他特意讓人鐫刻了一方玉印,上書「富貴閒人」四個篆字,自稱「天下第一閒人」,閉口不談國事,不諷議時政,絕不評立儲之事,更不評朝局,一副淡泊名利,與世無爭,風輕雲淡的閒適模樣——不拉幫結派,不諂媚取巧,不解釋,不取悅,不媚流俗,動機隨你去猜,只做自己。

但他並非毫無作為,他在極力示誠、孝敬父皇。史載,第一次廢掉太子胤禔後,康熙心情不好,大病一場。稍微懂些醫藥的胤禛日夜侍奉在康熙的病榻前,親自檢視藥方,查驗藥材,衣不解帶守護康熙,端茶倒水,先試湯藥 、飼餵飲食,用實際行動把自己的人品「表演」給康熙看,潛移默化地改變了康熙對他的成見,後來康熙誇他「人品貴重」可不是空穴來風的。

他還在禮遇、籠絡諸大臣。不管對方品級高低、官階大小,他都嚴格遵循官場禮節,態度謙恭,從不以勢壓人。他利用每次派差公幹的機會,在朝堂之外埋頭苦幹。某年黃河決堤,洪水直逼京師,胤禛派人率軍抗洪,堵缺口,固堤壩,因情勢危急,胤禛親自到潰壩處搬石頭、扛沙袋,在治理年年為害黃河 水患上,他取得了非常傑出的政績和成就,其突出表現與實幹精神均給康熙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在努力反思、糾正自己的性格缺陷。據說他年輕時性格並不沉穩,遇事容易急躁,康熙曾屢次批評、訓誡過他,並勒令他必須改過。他心裡由此警醒,一直在督促自己改進焦躁衝動的性格缺陷,最終獲得了康熙的認可。

潛伏爪牙、韜光養晦讓他獲得了康熙的認可,最終「撿漏」獲得了皇位

胤禛極擅韜光養晦,從不鋒芒外露,可謂" 大隱隱於朝",巧妙地將自己的野心斂藏並儲存起來,不至於遭人嫉恨而成為眾矢之的;但他並非庸碌無能之輩,在「隱忍」的同時還能大顯於朝,用踏實而又素樸的實際行動散發出「腹內自有崢嶸」的獨特氣息,讓康熙能高看自己一眼,讓群臣能信服自己,又不至於引起猜忌。等到眾阿哥們爭得頭破血流、魚死網破,同時又被惱怒不已的康熙挨個一一收拾妥當後,環顧左右,已無人能與爭鋒,胤禛這才不慌不忙、氣定神閒地正面出擊,撞大運似的「撿漏」般撿到了天下,成為鷸蚌相爭後那個最剽悍的漁翁。

【插圖源自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