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萃|「貝母」藥名由來

七里河發佈 發佈 2024-05-09T17:17:17.191812+00:00

貝母具有散結、瀉熱、潤肺、清火之功效,主治虛勞煩熱、感冒咳嗽等。說到貝母藥名的來歷,還真的與寶貝、母親有關。相傳很久以前,四川某地有一李姓孕婦,得了「肺癆病」,因為身體虛弱,孩子剛生下來就暈過去了。當她甦醒時孩子已經死了。連生兩胎,都是這樣,公婆和丈夫十分煩惱。

貝母具有散結、瀉熱、潤肺、清火之功效,主治虛勞煩熱、感冒咳嗽等。說到貝母藥名的來歷,還真的與寶貝、母親有關。

相傳很久以前,四川某地有一李姓孕婦,得了「肺癆病」,因為身體虛弱,孩子剛生下來就暈過去了。當她甦醒時孩子已經死了。連生兩胎,都是這樣,公婆和丈夫十分煩惱。為了自己家香火不斷,公婆欲休掉李女另娶媳婦。媳婦聽後,傷心地大哭起來。這時正逢一巫婆路過,聞訊毛遂自薦說能治好李女之病。公婆大喜,把巫婆迎進屋內好生招待。一連數日,巫婆裝神弄鬼,並對李女公婆說:「你們媳婦屬虎,虎要吃人的。」公婆聽了信以為真,嚇得面如土色,忙向巫婆求救。巫婆說:「只要服下我的馴服符桃,等將來孩子出生後,再將母親遠遠避開,定能逢凶化吉。」

第二年,當李女生下一個男孩後,公婆便按照巫婆的說法把媳婦送到深山老林,並命其獨自一人居住一段時間。此時,一位名醫上山採藥,問明情況後,把李女帶回自己家中,每天給她煎湯服用一種鱗莖草藥,經過一段時間治療,李女肺癆病痊癒。等到回家,孩子已經夭折。名醫告訴李女公婆,千萬不要輕信巫婆的話,媳婦之病痊癒後,生下孩子定能成活。隔年,李女又產下一個男孩,白白胖胖十分健康。後來,李女丈夫懷著感恩的心情找到名醫問道:「治好我媳婦病的這種草藥叫什麼名字?」名醫說:「這是野草,沒有名字,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吧。」丈夫想了想:「我的孩子名叫『寶貝』,母親又安全,就起名叫『貝母』吧。」名醫說:「好一個響亮的名字。對,就叫它『貝母』。」貝母的名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貝母的藥用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在這時候貝母還沒有種類區分,直至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才將貝母分為:產於四川的稱川貝母,產於浙江象山的稱浙貝母或象貝母。儘管兩種貝母均為清熱化痰藥,但是在應用上還是有區別的。川貝母清熱潤肺化痰作用勝於浙貝母,特別適用於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適合年老體弱者服用;浙貝母清熱化痰散結作用優於川貝母,特別適用於外感或肺熱咳喘,以及肺癰、瘰癧等症,適合素體熱盛的小兒及青年人。

來源:聯誼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