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入學或將成為歷史,可能只看年份不看月份,家長喜憂參半

教育橋 發佈 2024-05-09T17:18:43.403677+00:00

上學是一件大事,和上幼兒園不一樣,學生進入小學,開始學習基礎知識,從此就開始為高考做準備,家長的教育焦慮隨之上漲,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想盡各種辦法,拼盡所有給學生創造一個好的學習條件。

上學是一件大事,和上幼兒園不一樣,學生進入小學,開始學習基礎知識,從此就開始為高考做準備,家長的教育焦慮隨之上漲,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想盡各種辦法,拼盡所有給學生創造一個好的學習條件。

家長教育意識的提升是一件好事,然而,也有弊端,學區房越炒越「熱」,家長經濟負擔過重,對於寒門學子不是很公平。

教育的政策不能一成不變,近些年,各項措施陸續多地,其中就包括給學區房降溫,學區房的價值逐漸淡化,隨後,小學入學年齡也有了變化,眾人對此看法把不一。

6歲入學或將成為歷史,可能只看年份不看月份,家長喜憂參半

改變入學年齡,令很多家長措手不及,以往,入學年齡極其重要,學生必須滿6周歲,且生日在9月1日以前,方能在秋季入學,晚於這個時間點,將要再等上一年一些家長過於焦慮,掐著日子備孕生娃。

對於這一規定,9月2日出生的孩子,可是相當難受了,可能和9月1日出生的同齡人,差了1分鐘,還是要再等一年,對於這部分學生公平嗎?

希望取消入學年齡限制的呼聲越來越高,近期傳來消息,6歲入學或將成為歷史,以後可能只看年份不看月份,學生究竟要早點入學,還是要等一年,決定權交給家長,由家長根據實際情況選擇。

家長得知此消息,喜憂參半,感到開心的家長,主要是經濟壓力小了一些,等一年上學,意味著要承認一年的學前教育費用,有需求就有市場,學前教育費用水漲船高,家長想著再窮不能窮了教育,咬牙花了很多錢,不限制入學年齡就早點送孩子上學。

一部分家長表示擔憂,別看是同齡人,早出生的學生,相對來說,心智成熟較早,學習能力比較強,晚點出生的學生,學習能力稍差,一個班級幾十名學生,老師講課的內容和節奏,需要照顧大多數學生,是不是對優等生不公平?耽誤能力強的學生成長?

對於家長的擔心和喜悅,都能夠理解,我們還是要理性看待,一項政策的落地,會進一步調整,也會給學生、家長留一個過渡期。

過來人表示,多數學生適合晚點上學

晚一點上學,學生心智能成熟一點,大腦發育更加完全,理解能力、感知能力更強,也能夠坐住板凳,學生聽課的效果比較好,知識學的更紮實。

不想讓學生輸在起跑線上,不是爭搶上學的時間,過早上學,無異於拔苗助長,學生意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思想停留在幼兒園階段,貪玩本就是小學生的天性,上學後,如同上了夾板,被課堂紀律、學校規定約束,容易對學習產生厭煩心理。

學生長大一些後上學,能接受更多知識,探索世界欲望更強,學習動力會更強,家長會比較省心,對於以後,學生會有很多想像,所以,家長引導學生樹立一個學習的目標,學習效果會更好。

等一年左右再上學,學生的生理髮育方面較為成熟,自理能力更強,現在的學生,普遍被照顧的太好,上廁所、吃飯等表達需求的能力,有些薄弱,生活條件好了,學生反而變得更脆弱。

太早上學,學生控制不好自己的行為,內心會受挫,自尊心容易受傷,他們又不擅長表達,家長難以發現,長此以往就成了頑疾,等到家長發現再解決,往往改變不了了。

家長要怎麼做,才能幫學生做好上學的過渡

「幼小銜接」是一個熱點話題,很多家長認為要提前學習小學知識,這樣想是不對的,過早接觸學校課本知識,不利於學生日後學習,上課更加不認真聽講,學習欲望迅速下降,基礎知識不牢固,學習成績很難提高。

家長要做好學生入學前的心理準備,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培養良好的行為,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記憶能力,引導學生發現學習的樂趣,心中先有一個小夢想,然後再關注學習的情況,比如多看知識百科的書,做一些益智遊戲等。

還要培養學生規則意識和責任意識,禮貌待人,學會分享,同時也要有安全意識,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要及時和家長說,做好充足的準備再讓學生上學,效果會比家長預想的還要好。

討論話題:你怎麼看待不限制入學年齡的規定?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