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核武器」之下無冤魂?日本兵現身戰場,證明這場戰爭正在變味

度度狼gg 發佈 2024-05-09T17:43:46.823773+00:00

這幾天來,「華格納集團」宣布幹掉176名日本僱傭兵的消息,在網絡上瘋傳,而且據說同樣是僱傭兵性質的「華格納集團」,在戰鬥中還使用了被稱為「亞核武器」的溫壓彈。

#俄烏衝突一周年#

這幾天來,「華格納集團」宣布幹掉176名日本僱傭兵的消息,在網絡上瘋傳,而且據說同樣是僱傭兵性質的「華格納集團」,在戰鬥中還使用了被稱為「亞核武器」的溫壓彈。這玩意兒準確來說,就是一種富含燃料的高爆彈,爆炸後可以迅速產生高溫和缺氧環境,廣泛適用於攻擊樓房、地堡或者洞穴等密閉空間,療效顯著。

於是自1945年廣島、長崎出現超高溫環境以來,又一次有日本人在爆炸中被氣化了,要說176人並不算多,按照二戰時期的日軍編制,也就是一個步兵中隊的樣子。

或許「華格納集團」公布的數字未必準確,既然都燒得沒有人類形狀了,點數又如何能夠點得清楚呢?然而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確實有日本兵,出現在了烏克蘭戰場上!

從2022年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到今天剛剛好一周年了,所以這幾天美俄首腦都很忙,拜登抽冷子突訪基輔,舞舞扎扎講了些話;普京幾乎等於向全球發表了國情咨文,口氣仍然很是強硬,周年了嘛,都得很正式地亮個相表個態。

仔細聽聽總統們的政治秀,好像沒有誰特別回憶起,這一年來戰場上的幾十萬亡魂和幾百萬失去家園的百姓,沒有誰著重說明戰爭的殘酷性,好像是哪個電影裡的台詞來著:It is war!

作為鐵桿軍迷和軍事創作者,雖然對俄烏戰爭一直默默關注,卻基本不發表什麼見解,畢竟有那麼多高手大師,每日裡辛苦地連篇累牘,只是時過境遷,如今到了不吐不快的時節。

一、普京真不是一個軍事家

記得俄烏戰爭剛剛爆發的時候,頭條還曾開闢了一個「俄烏衝突」的專欄,各種專家大咖紛紛站出來揮斥方遒,認定烏克蘭人撐不過一個月或者數周時間,就得屈膝投降,專家們的理由是:

俄羅斯不是號稱「戰鬥民族」、總統不是被譽為「普京大帝」?揍一個被戲稱為「演員斯基」的小丑,那不就是個玩啊?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打臉,如今整整一年快過去了,這場戰爭仍然看不到馬上結束的希望。

從俄羅斯到烏克蘭,目前都在咬著牙苦撐,維持著一場哪一方也輸不起的戰爭,陷入了兵家大忌之消耗戰,其中俄羅斯帶頭大哥普京的軍事表現,尤為讓人大跌眼鏡。

戰前:盲目自信,認為以世界第二(姑且這麼稱謂)的軍事力量,打擊烏克蘭肯定是碾壓的一邊倒局面,基輔的求饒只在旦夕之間。渾然忘記了俄羅斯軍事科技的停滯不前、綜合國力的不斷下降、軍隊戰鬥力和士氣的下滑。

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絕大部分軍事遺產,而蘇聯當年那是與美國並列的兩大超級強國,因此在國際社會的普遍印象中,俄羅斯的常規軍事力量跟它的核武庫一樣,龐大而可怕,畢竟30多年前,整個歐洲還在蘇聯的鋼鐵洪流下,經常性地瑟瑟發抖。

問題是「哥已不再是當年的哥」,上世紀90年代的海灣戰爭是個分水嶺,軍隊的科技化和信息化,已經成為新時代戰爭的核心戰鬥力。國力的衰退,使俄軍的裝備水平大大落後於世界先進潮流,加之數十年沒有參加真正的戰爭,軍隊腐敗叢生士氣堪憂。

坊間傳聞,普京早就未雨綢繆,命令俄軍情報部門以大手筆收買烏軍高級將領,一俟俄軍進兵,則烏軍將望風而降「簞壺以迎王師」。不料總參的情報部長和親信們,把幾十億美元的大部分都貪污挪用了,唯獨把普京蒙在鼓裡,於是戰端一開才發現,根本不是想像中的情況。

甭管這事是不是真的,俄軍內部的問題確實很嚴重,卻是不爭的事實。兵者,國之大事也,不可不察,在對已方軍隊缺乏深刻了解的情況下,貿然出兵伐烏,足以說明普京並不知兵,有些時候,「引而不發」才是王道。

戰時:

第一批殺入烏境的俄軍,只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卻並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隨後便在烏軍的反擊下,節節後退,放棄不少已經攻占的戰略要地,也讓烏克蘭和北約們士氣大振:傳說中無敵的毛熊,不過如此嘛!

於是普京再動員再增兵,這就是典型的「添油戰術」,錯過了一擊而中的最佳時間。等到西方的軍援源源而來,烏軍的實力得以恢復和增強後,俄軍繼續又不得不投放新的力量,演變成為以一國之力跟整個北約組織拼消耗,坐失戎機也。

最讓人無法理解的,是普京在戰爭期間的畏手畏腳,戰爭是零和遊戲,從來沒有誰會同情失敗者,要麼不打,打則無所不用其極,以打勝為唯一目標,千萬不能自己束縛了自己的手腳。普京在戰爭爆發之初,居然稱之為「特別軍事行動」,如此又當又立,豈非拿戰爭當兒戲?

輕率定性的後果,是俄軍作戰中顧忌甚多,不能炮火覆蓋城市,不能設立禁飛區,甚至攻擊烏軍指揮機構也怕造成平民誤傷,陸空運輸通道更是沒有完成封閉,西方大批武器裝備和軍需物資,亦可暢通無阻交到烏軍手中,這打的什麼鳥仗?

歸根到底,俄烏戰場上的有些奇葩現象,跟普京的出身大有關係,他是從KGB而不是軍隊出來的,政治上很強硬,權謀上有一套,但真的不是一個軍事家。中國古代的「兵聖」們,即便穿越回來看熱鬧,也得被普京這個外行給氣得吐幾盆血然後死回去。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天的國情咨文中有個細節,普京第一次使用了「戰爭」的詞語,來替換之前的描述,想必也有些痛定思痛:任何一個優秀的軍事家,打仗都不該這麼扭捏,現在才想起重新定性來,一個字:晚了!

二、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

非常搞笑的是,一大票中國的網友們卻因為俄烏戰爭,撕裂為「俄粉」和「烏粉」兩大幫派,一夥每天唱衰俄羅斯,一夥經常埋汰烏克蘭,互相之間還掐得不亦樂乎,弄得外國人也看得一臉懵比:中國人到底支持誰呢?

先給戰爭定個性,筆者從來不認為這是一場什麼「侵略戰爭」,因為侵略戰爭是具有幾大標誌性元素的,包括企圖占領對手的全部國土、掠奪對手的戰略資源、實施軍事管制和統治,甚至還會有對平民的大規模暴行等等。

「侵略戰爭」在某科上有這樣的定義:是某一國家為了自身發展的利益,對其它國家武裝進攻、政治奴役、經濟掠奪和軍事占領的非正義戰爭,它同時具有預謀性、欺騙性、掠奪性、破壞性和殘酷性。

翻遍史書中的侵略戰爭,從抗日戰爭到衛國戰爭,再到歐洲國家的反法西斯戰爭,莫不如此。然而事情很清楚,俄羅斯並未想吞併烏克蘭,俄軍在戰場上的行動也是非常克制的,普京更不想背上人道主義包袱,所以俄軍在作戰中多有畏手畏腳,這至多是一場懲罰性作戰。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公然違背蘇聯解體時所做出的承諾,無限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距離把飛彈部署進烏克蘭只差一步之遙,這是任何一個大國都無法忍受的。不妨回憶下,前幾年南棒同意部署「薩德」,曾經在東亞地區引起多大的地緣政治風波?

薩德還不過是個防禦性的對空裝備,如果換成進攻性飛彈系統,我們又當作何反應?不是說某國軍隊開進外國領土,就一定要定性為「侵略戰爭」,具體問題必須具體分析,79年PLA的坦克轟隆隆軋進諒山,哪位鍵盤俠來評價評價?家有惡鄰,早晚老拳相向。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是亘古不破的真理,如果連這一點都缺乏理解,就沒有資格對俄烏戰爭指手劃腳。況且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的情況本就特殊,曾經都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

拋開歷史的因素,直面當下,誰是我們最大的戰略和競爭對手?答案明擺著的。人家無時無刻地不在琢磨你、打壓你、折騰你,口罩的幕後和經濟的困難,與我們每個人休戚相關,老輩有教誨話糙理不糙:別祖墳還哭不過來,去哭亂石崗子。

現在有俄羅斯替我們分擔著相當大的戰略壓力,挺身而出跟美國和北約掐架,成為我們最大敵人的敵人,那便是我們目前的朋友。倒不是說非要感謝幾句,咬著嘴唇閉上嘴,隔岸觀火悶頭發展不香嗎?

我們有好幾代人沒有經歷過戰爭了,並不知道戰爭的殘酷和無情,它直接關係到每個人的生命和福祉,如果俄羅斯撐不住,政治層面發生內部巨變(亡國是沒可能的),讓美國和北約騰出手來,挾勝利之威再來攪動亞太局勢,一句話:我們每個人都將難以獨善其身!

對於俄烏戰爭,我們不下場、不軍援、不結盟,這既是戰略定力,同時也是戰略底線。但是對唇亡齒寒的朋友,在可能的範圍內,能幫還是要幫的,因為幫朋友也是在幫自己,羅斯福當年怎麼解釋「租借法案」的?不也曾有一幫美國人反對鼓譟過嘛。

咱們不是什麼國際軍事政治專家,但總得搞清楚我們的利益和立場所在,外交也不是非黑即白那麼簡單,空談「正義」更是貽笑大方。1931年日本人侵占東北時,國聯也吵吵要調查要譴責,可有哪個國家真幫我們了嗎?老祖宗早就說過:假道伐俿那就是個坑啊!

三、這場戰爭已然變味

現如今的世界秩序,是建立在二戰反法西斯勝利的基礎之上,而德國和日本,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兩個策源地。作為戰敗國,它們在戰後分別遭到美國的閹割和軍事控制,失去了軍政強國的能力和地位,但是它們果真死心了嗎?

借著俄烏戰爭天下大亂之機,趁著美國嚴重需要小弟幫忙之際,德國人正在企圖重新成為歐洲大陸的話事人,偷偷擴充武裝是必選項,還出現了荷蘭作戰旅接受德軍指揮的奇葩狀態。敲敲黑板,當年小鬍子是如何掙脫《凡爾賽和約》的束縛,半公開擴軍成為歐洲第一軍事強國的?

正是利用了美西方對蘇俄的仇視,利用自身靠近蘇俄的地理位置,迎合和滿足了美西方「禍水東引」的齷齪心理,於是10萬德軍滾雪球一般擴大到30萬、50萬甚至數百萬,到頭來第一棒子卻敲在波蘭腦袋上,更把西線的英法聯軍揍得稀里嘩啦。

俄烏戰爭繼續拖下去,必然會影響到歐洲的局勢,東歐小國們在大哥的眼色下雖想幫忙,畢竟實力有限,而它們身後的最大國家和經濟體,那就是統一後的德國,完全有理由擔心,德國人會趁亂謀求解套,軍國主義的幽靈正在歐洲上空飄蕩。

這絕非危言聳聽,在社交媒體的視頻和照片上,烏克蘭軍隊行舉手禮的畫面屢見不鮮,極右翼思想正在泛濫。而俄烏戰爭造成的混亂局勢,恰恰為此類思想提供了溫床,美英早晚會跟上個世紀30年代一樣,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面子。

東洋三島也蠢蠢欲動,日籍僱傭兵出現在俄烏戰場上,絕非偶然,日本人在利用一切機會顯示軍事存在,妄圖成為一個「正常國家」而非附庸,其背後的目的昭然若揭,君不見小區里,在主人力有未逮的情況下,狗多半是要掙脫繩索撲出去的。

筆者從來不是什麼「俄粉」或者「烏粉」,卻毫不掩飾對倭國的憎惡,大抵是抗日戰爭史研究較多的原因,所以感覺「旭日軍旗」特別刺眼,難免有個結論:如果日本兵出現在世界某一地區,那麼它們的戰場對手,就一定是我們支持的對象,不接受反駁。

居然還有人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論,試圖去評價俄烏戰爭的雙方,簡直是混淆概念。美國人帶著一幫嘍羅打群架,逼著中小國家選邊站隊,這還算是新鮮事嗎?英勇的志願軍戰士們曾力戰22國聯軍,干就完了。

四、總有一方會求饒

拜登到基輔玩完「快閃」,俄羅斯外交發言人隨即宣布,美國總統到訪烏克蘭是「得到了安全保證的」。言外之意,普京已經事先承諾,拜登大耍政治秀的幾個小時裡,俄軍保證不打炮,否則哪顆不長眼的蛋蛋砸過來,80多歲的老頭沒被炸死也得嚇得半死。

雖說是互相要臉的場面話,但是足以說明,美俄之間是有「末日熱線」的,互相之間也是划過紅線的,比如北約不能赤搏上陣、比如俄羅斯不能使用戰術核武器等等,大家要在劃好的圈圈裡玩耍,所以某些人擔心的大殺器亂扔,其概率可以忽略不計。

在這個圈圈裡,俄烏兩軍還得以常規軍事力量,繼續拼下去耗下去,直至哪一方撐不下去再坐到談判桌前,恐怕是俄烏戰爭結束的唯一方式。誠然,俄羅斯確實被拖得精疲力盡,普京也在發言中也承認「目前很困難」。

然而瘦死的駱駝比驢大,這兩個國家的綜合體量和戰爭潛力,仍然存有巨大差距,最直觀的數據,是人口為1億4000萬對4300萬,在雙方傷亡大體相等的情況下(均在20餘萬左右),最先失血過多的一方肯定會倒下去。

西方運來再多的武器裝備,那也是需要人來操縱和駕駛的,兵源匱乏將是烏克蘭解不開的結,即便再來幾個中隊的日本兵,還是杯水車薪。戰爭畢竟是在烏克蘭的領土上進行,所造成的設施破壞和人口流失,根本是不可逆的。

在普京張開雙臂迎接王主任之前,中方曾在德國的慕尼黑宣布,向烏克蘭方面「分享」了我們所提出的和平方案要點,烏外長隨即在2月21日公開表示,一旦收到完整的文本資料,烏克蘭方面「將仔細研究並得出結論」

是得好好研究了,為了美西方和北約的利益,把自己的國家拖進戰火,更讓人民流離失所,實在是不夠明智的選擇。歷史上爆發的每次戰爭期間,遭受苦難最多的,永遠是普通老百姓,這一點毋庸質疑。

1941年6月23日,小鬍子曾經在柏林的國會大廈發表演講,談及蘇德戰爭的爆發時大叫:「總有一個國家會跪地求饒,但絕不會是國家社會主義的德國」!台下當時歡聲雷動,結果僅僅四年過後,小鬍子自己就燒成了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