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收入在古代相當於幾品大員?

文史好旺角 發佈 2024-05-09T23:05:47.788812+00:00

中國自三皇五帝開始,經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不同的朝代對於俸祿的發放也不盡相同。

中國自三皇五帝開始,經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不同的朝代對於俸祿的發放也不盡相同。

是奴隸社會還是封建社會,是重農抑商還是多元化發展,因此,俸祿發放的形式與數量都和各朝代當時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以及政治經濟制度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所以在假定其他背景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對古代官員俸祿的購買力與現代進行比對,可以得出有一定誤差範圍的古代官員收入,現在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朝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俸祿主要形式

俸祿形式主要有采邑、祿田和稍食三種。采邑又稱食邑制度,君主將土地賞賜給貴族、功臣,連同土地一起的還有土地上的居民連同對他們的管轄權,因此采邑是封建社會君主專制的產物。

祿田又稱職分田,即按職位高低授予官員不同面積的土地作為俸祿,祿田僅有土地的稅收權並無所有權,顯然是照食邑差了一個檔次。

不論是采邑還是祿田,都是以年為發放單位的針對有爵位的高級官員的,因為他們還可以通過稅收穫取資金。而稍食也是按月發給低品級官員的工資,也有「均其稍食,分其人民以居之」的說法。

漢代官員的俸祿分為十六個等級,當時稱為「秩次」,用「石」作為計量單位。

漢代中央部門的正一品的太尉、司徒、司空俸祿在萬石(350斛),即56000元;九卿俸祿在中二千石(180斛),即29000元;二品的三師三輔俸祿在二千石至真二千石之間(120斛-150斛),工資水平在19000-24500元的區間內;

三品的都尉,中郎將等官員其俸祿為比二千石(100斛),即16100元;四品的御史中丞,尚書令等官員其俸祿在千石(90斛)即14000元的水平;五品如我們熟知的黃門侍郎、諫議大夫、郡史等等,其工資水平在7000-12000不等;

六品縣令俸祿三百石(40斛)即6000元;下三品的低級官員如縣尉、縣丞工資水平在二百石(30斛)即4600元;等級最低的小吏其俸祿僅為百石(16斛穀物),在當時可維持五口人的生活,其收入相當於現在的2500元。

唐代官員分九品三十級,正四品以下正從又上下,無論中央還是地方的官員,都按此官品標準定俸祿,唐代的俸祿有永業田、職分田、祿米、俸料,連僕役的生活費用都算在內。

唐代正一品官員祿米700石,俸料31000文(一千文為一貫,即一兩銀子),另有12頃職分田,算下來其月薪可達116000元;三公九卿的薪資待遇也能達到7萬元的水平;正四品的御史中丞月薪為4萬元;

正五品的州長史月薪在3萬元;正六品的京兆縣令月薪為23000元;正七品的縣令月薪為17000元;再往下的九品芝麻官月薪僅為一萬元。由此可見,唐代俸祿名目雖多,但總水平卻並不高,最低級的官吏待遇遠不如漢朝時期。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發展最繁榮的朝代之一,兩宋時期開通坊市、促進貿易往來,農耕用具的更新、水利設施的建設都促進了宋朝經濟發展的商業化、貨幣化。

國庫充盈,官員的工資水平自然也有所提高,除了基本工資外還有祿俸和衣賜,加上米麵、酒茶、牲畜馬匹等生活用品都有補貼,「公用錢」、「公使錢」、「供給錢」名目眾多。

特別是元豐改制以後官員除正式月俸、職錢、祿粟之外,地方官還有「職田」,職田稅收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宋朝的宰相、樞密使等官員正俸(基本工資)在300貫,加上糧補、衣補等各種賞賜和補貼,折合下來其工資高達52萬餘元;

參知政事正俸200貫,待遇合算後約為37萬元;節度使雖然品階僅為從二品,但由於工作的特殊性,正俸有400貫,每年的公使錢3000貫,待遇合算後更是高達76萬餘元;

六部尚書、翰林學士薪資接近,正俸55貫,待遇合算後約為11萬;州刺史正俸35貫,待遇合算後約為75000元;縣令正俸15貫,待遇合算後約為2萬。

官品是明朝時期確定俸祿的依據,這與與宋朝以官階為依據大相逕庭,明朝九品十八級,初期官員的俸祿都是米,明中後期改為「米鈔兼發」,只給少部分米,其餘部分折成錢,米糧與銅錢之間的折算率卻逐年降低,演變成「米一石僅值十四五錢」。

太師、太傅、太保等正一品的高官年俸僅為千石,即每月4萬多的工資;正二品的六部尚書月薪三萬餘元;三四品的侍郎、知府等官員月薪都在1-2萬的區間內;

五品的長史、知州官員月薪還能維持在7千元;到了知縣、縣丞、主簿、縣吏等基層官員,月薪僅為兩三千元,薪資水平的降低自然引發了大部分官員的貪腐現象。

清朝俸祿發放就較為簡單了,官員分九等按品發放、有正從之分。

康熙年間,御史趙璟就曾上奏說,知縣每年45兩俸銀,平均到每月也就3兩多點,家人溫飽、餵養馬匹加起來一個月也要五六錢銀子,月俸不足五六日之費,不取之百姓勢必饑寒。因此,雍正元年加增養廉銀的補貼制度。

因為有養廉銀的發放,各省總督折合薪資近50萬元,漕運總督、各省巡撫、按察使薪資也都在20萬元以上,由於這些官員職位的特殊性,因此清朝統治者對他們俸祿的發放也毫不吝嗇。

普通官員可就沒這麼幸運了,從二品內閣學士的薪資僅為22000元,正四品六科給事中薪資僅為15000元,甚至還沒有正七品知縣35000元的薪資高呢。

總結

官員的薪資問題一定是要與社會生產力相適應,與物價相適宜的,過高則民不滿,過低則官取之百姓。通過文章簡單的介紹,相信您對古代薪資水平也有了大概的了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