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縣:「大數據」讓生態智能養豬新模式成為現實

每日甘肅 發佈 2024-05-10T01:47:03.042037+00:00

徽縣:「大數據」讓生態智能養豬新模式成為現實隴南日報記者 竹翠 楊麗君 李董生豬飼餵實行全自動作業,豬場內全程視頻監控,場內環境包括溫度、濕度、氨氮等實行恆溫、恆濕、通風通氣智能化控制,排泄物、廢水收集後經過處理用來灌溉……近日,記者在位於徽縣銀杏樹鎮馬莊村的甘肅智源農業開發有限

徽縣:「大數據」讓生態智能養豬新模式成為現實

隴南日報記者 竹翠 楊麗君 李董

生豬飼餵實行全自動作業,豬場內全程視頻監控,場內環境包括溫度、濕度、氨氮等實行恆溫、恆濕、通風通氣智能化控制,排泄物、廢水收集後經過處理用來灌溉……

近日,記者在位於徽縣銀杏樹鎮馬莊村的甘肅智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生豬規模化養殖基地看到,「大數據」智能化管理讓自動化綠色生態智能養豬新模式成為現實。

總投資3800萬元、占地138畝的甘肅智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生豬規模化養殖項目於2022年8月竣工投產,項目總建築面積2.16萬平方米,包括功能性繁育舍、分娩舍、保育舍、公豬舍、後備母豬舍、育肥舍等。

投產以來,該養殖項目走綠色低碳、生態環保、智能高效之路,建有數位化控制中心、智能化圈舍和四大控制系統(數位化控制飼餵系統、數位化環控系統、生物安防系統、糞污無害化處理系統),配建糞污處理、消毒、化驗室等配套設施。

「在實行『大數據』智能化管理之前,原始的養殖場所有生產線上的管理全都依靠員工的個人經驗來記錄和預判,生產效益很低。」徽縣畜牧獸醫站站長蔡應生介紹,該項目的四大控制系統保障了從配種、分娩、保育、育肥的流水線作業,節省人工,減少浪費,保證營養科學,提高了養豬精細管理的能力。

這樣一來,既實現了養豬場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又為生豬在最適宜環境下健康生長、精準飼餵和生產綠色優質產品創造了條件,節本增效顯著。

「我們通過智能化管理系統對豬場的水、電和溫濕度實行自動控制,對豬的吃、喝、住等實行全程監控,保證豬舍每一頭豬都能過上冬暖夏涼、衛生舒適的生活。」蔡應生說。

如今,徽縣智源「大數據」生態智能養殖模式成果已經凸顯,目前已引進能繁母豬2600頭,銷售仔豬5000多頭,達產後可形成年出欄5萬頭生豬的產業規模,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級生豬產能調控基地,實現了從配種、分娩、保育、育肥為一體的生豬智慧養殖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聘請25人組成專業管理團隊,探索出就近務工、土地流轉、託管代養等聯農帶農機制,流轉土地2000多畝,吸納務工群眾122人,採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了當地養殖產業的發展。

「豬糧安天下」,生豬和糧食一樣,是一種基礎產品、戰略產品,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高度相關。

徽縣生豬產業具有區位優勢、生態優勢、模式優勢、防疫優勢、全產業鏈優勢,生豬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優勢明顯。目前,全縣萬頭以上生豬養殖場有4個,產值上億元(興疆牧歌、中康利)的畜牧企業有2家。2022年全縣生豬養殖出欄量20.1萬頭,全縣畜牧業產值由2020年的4億元達到7.5億元,基本形成了種業、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等全產業鏈架構。

「明年幾個大型養殖場全面達產,徽縣30萬頭生豬產業帶初步形成,通過幾年的努力,預計可達到全省生豬生產第二名。」蔡應生介紹。

對於未來的發展,蔡應生說:「我們將爭取新疆牧歌二期20萬頭仔豬繁育基地早日投產,通過托養代管等模式,2025年生豬出欄將突破50萬頭,全縣生豬飼養量(存欄+出欄)達到100萬頭,畜牧產值達到20億元以上。」

據了解,徽縣100萬頭生豬產業集群形成後,可帶動玉米種植、飼料加工、有機肥生產、物流運輸、屠宰加工、餐飲住宿、務工等相關產業,全縣人均增收850元左右,真正起到以畜牧業為牽引,帶動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使徽縣生豬真正成為富民強縣的主導產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