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遺產」真強大,後代吃了2000多年:第77代孫出生就是頂峰

今史獨唱 發佈 2024-05-10T03:57:02.134294+00:00

產房外人頭攢動,北洋軍更像熱鍋上的螞蟻,全軍上下都行動了起來,仿佛要把整個城鎮包圍,中心的產房更是圍的里三層外三層。

1920年2月23日,大年初四。

產房外人頭攢動,北洋軍更像熱鍋上的螞蟻,全軍上下都行動了起來,仿佛要把整個城鎮包圍,中心的產房更是圍的里三層外三層。別說螞蟻,就連一縷陽光都很難照射進去。

這麼熱鬧,並不是人們在歡度新年,而是在迎接一個新生命的出世。這個孩子的身世大有來頭,他傳承著孔聖人的血液。

全軍、全城、乃至全國都在等待這個新生兒的誕生。

「哇,哇,哇…」幾聲嬰兒的啼哭從產房傳出,伴隨著13下清脆的銅鑼聲。

孔聖人第77代孫——末代衍聖公孔德成出生了。

北洋軍上下沸騰,連開十三響禮炮慶祝。人們都說:「這孩子真會挑人家啊!出生就繼承了孔子的『遺產』,這孩子要享福了!」

為什麼一個新生兒的誕生會受到這麼大的關注?孔子的遺產到底是什麼?

儒家思想帶來的「財富」

在中國這片土地生活,大多數人對儒家思想都有一定的了解。

儒家思想自春秋戰國延至今日已過千年,其被奉為「正統思想」,一直在思想教育方面有著極高的地位。

千年前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到如今剩下的能有幾家?儒學確實做到了千年不衰。

儒學思想被奉為「正統思想」自然有它的道理,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不可否認的是儒學思想給後人帶來了碩大的財富。

歷朝歷代都有人學習儒家思想,孔家77代人見證了千年的中國文化,著實不易。

儒學文化影響極大,早在漢武帝時期就得到了推崇。

兩千餘年的思想傳承,儒學經受住了時代變遷。若是問孔子為他的後人留下了什麼「遺產」?那麼儒學思想必定包含在內。

衍聖公——衍聖至今

其實第一個衍聖公並不是孔子。最早在漢朝,孔子第九代後人孔騰被漢高祖劉邦封為「奉祀君」。

從此,孔家後人都世襲這個爵位。

一直到宋朝,宋仁宗改「奉祀君」為「衍聖公」。從第46代孔家後人開始為衍聖公第一代傳承人,到孔德成正是第31代衍聖公。

衍聖公這個爵位並非徒有其名,其具有一定的權利。

作為衍聖公的傳承人,歷朝歷代的國家政府都要尊重孔家。

孔家可以專心研究儒學,不用為一日三餐發愁,政府會按時為孔家撥款撥糧。孔家更像是為國家專門研究儒學思想的部門。

一些朝代會劃給孔家一大片地,分封給孔家傭人、農民,像是對待貴族一樣,讓孔家自給自足。

還有一些朝代的領袖,將當代的衍聖公拉到朝廷當官。總之幾千年,孔家一直被各個朝代以禮相待。

眾人期待下誕生的男嬰

出生在這個不平凡的家庭,孔德成生來就有自己的「宿命」。或許小小年紀的他並不知道自己來到這個世上有多大的任務。

對儒家思想有深度的研究人,提起衍聖公孔德成一定會非常熟悉。

作為孔子的第77代孫,孔德成可謂是實打實的儒家思想「繼承者」。自小住孔府、學儒學,深受儒家思想影響,肩負著發揚儒家思想的使命。

作為延續了兩千餘年的「貴族」,孔德成自出生就備受矚目。

出生就掀起如此波瀾?因為人們都十分關心王氏腹中孩子的性別。

因為孔德成之父只留下他這麼一個孩子,而且還是遺腹子。這關係幾千年的孔家傳承,甚至關係到儒學正統的傳承,所以才備受矚目。

孔德成之父孔令貽,第76代孔家傳人,人已中年,膝下卻無一子。對於尋常人家而言,有兒有女都沒關係,但他是孔令貽,他肩負著延續「衍聖公」的使命。

所以膝下無子,令他十分頭疼。

孔令貽先後有四位妻妾。

其原配孫氏與他十分恩愛,但是還未給孔令貽生下子嗣就病逝了。隨後孔令貽納妾,但小妾仍然沒有能夠為孔令貽誕下子嗣。

孔令貽不禁懷疑:衍聖公世襲30代,難道真的要斷在我這?

「功夫不負有心人」,孔令貽在娶第二任妻子的時候,成功為他誕下一子。

但老天又和孔令貽開起了玩笑,孔令貽這個兒子在3歲的時候就夭折了。

孔令貽人以年過半百,膝下卻無子嗣,孔令貽近乎陷入「瘋狂」。

他隨後又納王氏為妾,王氏為孔令貽誕下兩女。雖說有了孩子,但是卻沒有兒子,離他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

1919年,孔令貽帶著遺憾離開了人間。所有人都感到詫異,難道孔家76代傳承,真的要斷了嗎?

這時,國民政府通過多方打聽,發現王氏肚子裡還有「孩子」。孔家的傳承全部落在了這個遺腹子身上。

王氏很爭氣,為孔家延續了香火,成功誕下一子,這個孩子就是第77代孔家傳人——孔德成。

努力生活,擔起孔家使命

孔德成是幸運的,他出生在孔家,錦衣玉食,萬受矚目。

但作為孩子,孔德成是悲慘的,因為在他出生沒多久,他的母親就離他而去了。

孔德成先喪父,後喪母,在襁褓之中就成為了孤兒。

但孔德成終歸是孔家後人,他有他的宿命,他有他的「任務」,他必須肩負起傳承的使命。

就這樣,孔德成在其百歲宴之時,懵懵懂懂就成為了第31代衍聖公。

他也是歷朝歷代頭一個在襁褓中成為衍聖公的孔家後人。

孔德成十分熱愛學習儒學,這也許和他流淌的孔家血液有關。

在孔德成5歲之時,他就能夠獨立完成祭祀。在別的孩子還在玩泥巴的時候,孔德成就已經能夠獨立完成祭祖的儀式。

可見孔德成比同齡人都成熟。

可能和其他的孩子相比,孔德成沒有一個完美的童年,因為基本沒有人願意和孔德成做朋友。

一方面礙於他的身份,另一方面,孔家在那個動盪的時期被政府嚴格保護,他也沒有機會和其他的孩子相處。

孔德成從小就上私塾學習,並不會因為沒有父母的管教而放鬆教育。

因為是18世紀,孔德成的學習內容並不像古裝劇那樣枯燥。有時候孔德成還會學習樂器,有時還會和外籍老師學習外語。

總之,孔德成的私塾,更像是為他一個人建造的學校。

孔德成有兩個姐姐,對孔德成十分愛護,把孔德成視為掌中之寶。

孔德成從小就在兩個姐姐的愛護下長大,彌補了沒有父母關愛的遺憾。

漸漸地他們都長大了,兩個姐姐相繼出嫁,孔德成只能望著姐姐離去。因為孔德成知道,孔家因為有他才是孔家,他必須堅強。

孔德成是思念姐姐的。他和姐姐說:「姐姐,等你們出嫁了,孔家就只剩我了」。

但是孔德成並沒有表現得很不舍,因為他知道,孔家的臉面都在他這裡,即使有情緒,也要藏在心裡。

祖輩傳承的氣節,從未忘記

1935年,孔德成被國民政府封為「大成至聖先師俸祀官」。

這就意味著,孔德成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力,有了一定的話語權。

當時日本人在國內十分「活躍」。

日本人關注到了孔德成,給孔德成發出邀請,希望孔德成能夠發表演說,鼓勵「中日合作」。孔德成當即回絕了日本人的請求。

因為他從未忘記祖輩傳承的骨氣和民族的氣節。

不僅如此,孔德成還發表了抗日演說,動員國內有志之士積極投身抗日戰爭,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

那年孔德成不過是熱血方剛的小伙子,面對日本人的威脅,能說出這樣的話著實不易。

1949年,國民政府倉皇撤出大陸,臨走前,蔣介石發出密令,必須帶走三個極具影響力的人。

分別是張恩溥、章嘉呼圖克圖,還有就是孔德成。

孔德成到了台灣並沒有選擇休息,而是繼續傳承儒學經典。

孔德成舉家搬到了台灣,蔣介石為其在台北修建了孔家廟,幫助孔德成繼續宣揚儒學。

為了讓孔德成安心研究儒學,國民政府繼續為孔家提供衍聖公的待遇,每個月都會單獨為孔家撥款。

作為孔子的第77代孫,孔德成在世的目的就是研究儒學,發揚儒學。

從1955年開始,孔德成就一直在台大擔任教授,期間風雨無阻,踐行著先輩「有教無類」的思想,為學生灌輸著儒學經典內容。

孔德成也想過回大陸看一看自己的老家,看一看自己的先輩。

但是因為一些原因,孔家的一切也已經不復存在了。孔德成心灰意冷,不願再回到那個令他傷心的地方。

過了很多年,孔德成也已不再年輕。從一個意氣風發的抗日青年,變成了一個步路蹣跚的老人。

孔德成出生在了一個動盪的時代,父母早早離世,從小在姐姐的愛護下長大。

孔德成想起從前,想起了姐姐。

在兩岸人的幫助之下,孔德成終於和姐姐在日本重逢。

孔德成抓著姐姐的手,激動的說不出話。

分別時,孔德成想起曾說過,要姐姐經常回來看自己。如今再次相見,兩個人都已成為了老人。

2005年11月15日,正逢台灣大學校慶之際。學校授予孔德成榮譽博士學位,感謝孔德成50年來對學生的諄諄教誨。

孔德成很謙遜,並沒有表達太多,只是覺得自己還沒有教夠學生,還希望能傳承更多。

2008年10月28日,孔德成與世長辭。在世88年,時刻牢記自己是孔家後人,堅持民族氣節。

孔德成誕生百日繼衍聖公爵位,3歲初次登台祭祀,直至88歲才停止學習,孔德成一世都在為儒學奔波。

儒學思想從他的手中順利交接給了他的後代,孔子為他的後人留下的「遺產」一代代被他的後人傳承和發揚著。

結語

儒家思想的傳承從未停止,儒學也早已滲入到每個中國人的「血液」之中。

儒家思想由古至今,為幾十代華夏兒女帶來了無數的精神財富。

儒家思想2000餘年的傳承,通過無數先輩積累的儒學經典,到孔德成的手中並沒有停止。

從兵荒馬亂的戰爭年代,逐步走入安穩的現代,孔德成穩穩地接住了他的這一「棒」。

孔德成在世八十餘年,在世期間將儒學思想不斷發揚光大。穩穩將「儒學正宗」的頭銜遞到了後輩人的手中。

孔子的「遺產」又將繼續傳承給下一個孔家的後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