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卡拉之戰——巴耶濟德被帖木兒囚禁

野夜與荒 發佈 2024-05-10T04:02:40.061815+00:00

1396年,匈牙利王國、法蘭西王國、英格蘭王國、醫院騎士團、威尼斯共和國及歐洲各地的其他軍團和個體組成的聯軍與奧斯曼帝國在多瑙河岸上的尼科堡爆發大戰,最終由奧斯曼帝國取勝。

1396年,匈牙利王國法蘭西王國英格蘭王國醫院騎士團威尼斯共和國及歐洲各地的其他軍團和個體組成的聯軍與奧斯曼帝國多瑙河岸上的尼科堡爆發大戰,最終由奧斯曼帝國取勝。

1402年7月,奧斯曼帝國蘇丹巴耶濟德一世率軍與帖木兒帝國的建立者帖木兒(帖木兒此時自稱蘇丹)率領的韃靼軍,在安卡拉城附近交戰,最終奧斯曼軍戰敗,巴耶濟德一世被俘。

在尼科堡戰役中,巴耶濟德打敗了歐洲十字軍,之後他便集中精神對付處於奧斯曼帝國中間的拜占庭帝國

此時的拜占庭,僅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還在負隅頑抗,巴耶濟德派兵封鎖君士坦丁堡長達6年,城中的居民已經開始縋城投降,眼見拜占庭就要支撐不住了,可是這時卻突然發生了轉機,成吉思汗的後裔帖木兒率領大軍向奧斯曼帝國殺來!

巴耶濟德得到這個消息後,趕忙調兵,把巴爾幹半島上的兵力也調到小亞細亞半島上來,君士坦丁堡也不圍了。帖木兒的能征慣戰早已出了名,何況這次親率十幾萬大軍來侵。巴耶濟德儘管也是一個不可一世的軍事奇才,但奧斯曼極盡所能也只湊出了7萬人,巴耶濟德不得不謹慎應對。

先攻打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對帖木兒來說並不是明智之舉,他本來也沒想先對奧斯曼下手,只是打了一些周圍的小國。那帖木兒為何又改變決定,直接攻打奧斯曼帝國呢?那時因為奧斯曼帝國先招惹了帖木兒。

事情是這樣的:奧斯曼帝國向東部擴張時,巴耶濟德的兒子蘇萊曼王子曾率軍入侵了一個土庫曼王公的領地,俘獲了這個王公。

沒想到這個王公是受帖木兒保護的,帖木兒憤怒地寫信給巴耶濟德,要求他釋放俘虜,還在信的末尾處發出恐嚇,說巴耶濟德不過是一隻螞蟻,竟敢招惹大象,不怕被踩死?

收到帖木兒的來信後,巴耶濟德也寫了封回信,說你們人多又如何,我的近衛軍可不怕你們韃靼人,那些王公是求著我保護的,你要想保護他們,就來我的大帳里找吧!巴耶濟德為了報復帖木兒,特意用更大的金色字母寫自己的名字,而帖木兒的名字用小小的黑色字母寫在了自己名字的下面。

帖木兒收到回信後非常生氣,於是先是發兵向南侵占了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在消滅了這些威脅之後,帖木兒才進軍小亞細亞,奪下奧斯曼在東方的一座城錫瓦斯作為大本營。接著,帖木兒向西進攻位於小亞細亞半島心臟地帶的安卡拉,因為這裡是奧斯曼帝國控制小亞細亞半島中部和東部的政治軍事重鎮。

1402年6月,巴耶濟德率軍趕到安卡拉。帖木兒佯裝敗逃,向錫瓦斯退去。巴耶濟德率軍直追,在哈里斯河的一個拐彎處的樹林裡擺下陣勢,這種地形不利於帖木兒的騎兵作戰。巴耶濟德以為帖木兒要麼會來迎戰,要麼會撤走。然而,他萬萬想不到帖木兒會率軍從南部繞開奧斯曼軍再度去攻安卡拉。

巴耶濟德派出的斥候兵找不到帖木兒的蹤影,直到安卡拉被帖木兒包圍時,巴耶濟德才收到情報。為了不讓安卡拉被洗劫,巴耶濟德催促著士兵急忙趕路,因為缺水不少人被渴死。等到趕到安卡拉時,奧斯曼軍已經精疲力竭。

1402年7月,帖木兒軍與奧斯曼軍在安卡拉城外擺開陣勢對決。奧斯曼軍的左翼是蘇萊曼王子指揮的小亞細亞嫡系部隊;右翼是塞爾維亞大公斯特凡領導的塞爾維亞軍隊和其他忠誠的歐洲軍隊;巴耶濟德本人坐鎮中軍,由近衛軍簇擁著。

這樣的安排可以說是很穩健的,可錯就錯在巴耶濟德把一些投降的小亞細亞韃靼人,擺在了前面,當作耗費敵軍力氣的炮灰。這些韃靼人的國家剛被滅不久,國君逃走後跑到了帖木兒的陣營里,如今在帖木兒的軍隊裡發現了往日的國君,於是雙方一交戰,他們就投降了。奧斯曼軍一下子就損失了1萬多的兵力,約占總兵力的四分之一。

之後是雙方的一場激戰,帖木兒軍以極大的數量優勢占了上風。奧斯曼軍也奮勇殺敵,面對帖木兒的戰象部隊也沒有退怯。雙方血戰超過14個小時,在奧斯曼軍眼看支持不住時,巴耶濟德才令蘇萊曼王子和斯特凡大公帶一部分人撤退,自己則帶著近衛軍和希臘僱傭兵繼續血戰。奧斯曼軍所剩不多,他們奮力拼殺為蘇丹殺出了一條血路。巴耶濟德上馬準備逃跑,結果馬被弓箭射中,他和王后被生擒。

安卡拉之戰以奧斯曼軍大敗而結束,之後巴耶濟德被囚禁,在屈辱中死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