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友講的外國人基因優良、人類雜交優勢,靠譜嗎?

誠君健談 發佈 2024-05-10T04:13:45.029664+00:00

他們認為,陳宏友的言論並無不當,不過是說了一些大實話;陳宏友在演講中,不僅表示「學習是為了金錢」,更是鼓吹學習就可以走出國門,與外國人雜交,從而改良中國人的基因。

合肥師範學院副教授陳宏友因在安徽省廬江中學勵志講座中發表「不當言論」言論被奪話筒事件鬧得沸沸揚揚。

社交媒體上不乏力挺陳宏友的人。

他們認為,陳宏友的言論並無不當,不過是說了一些大實話;無論陳宏友的言論是否恰當,作為學生都應該尊師重道,不應該做出搶奪老師的話筒這種「大逆不道」的行為。

在我看來,陳宏友不僅被學生搶奪話筒,接下來最嚴重可能將面臨被永久褫奪話筒(取消教師資格)的嚴厲處罰

因為,陳宏友的言論並不限於「不當」,而是涉及極其嚴重的錯誤和荒謬。

「種族優劣論」,法西斯主義理論之一

陳宏友在演講中,不僅表示學習是為了金錢」,更是鼓吹學習就可以走出國門,與外國人雜交,從而改良中國人的基因。

甚至奉勸學生,以後要娶或者嫁給白人,就算是娶黑人或者棕色人種都不要娶華人。

他的這番言論屬於典型的「種族優劣論」,是臭名昭著的法西斯主義五大理論基礎之一,往嚴重了說,屬於「反人類」言論的範疇。

對於這種黑白分明的事情,這裡我們就不多說了。

接下來我們主要討論一下他宣揚的「雜交優勢論」。

生物學上的雜交優勢

生物學上,雜種優勢是由美國植物學家、遺傳學家,被稱為雜交玉米之父的喬治·哈里森·沙爾於1914年提出的,指物種內部雜交產生的後代在遺傳上比親本(父母代)具有更好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並有可能表現出某些更好的表型特徵的遺傳學現象。

100年來,雜交優勢主要被用在植物領域,雜交育種推動了全球主要農作物產量的大幅度提高,為人類糧食安全提供了很大的保障。

但是,直到現在,儘管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都得了巨大的發展,卻仍不能很好地解釋雜種優勢的遺傳學機制。

我們知道,除了部分病毒,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雙螺旋結構的脫氧核糖核酸,即雙鏈DNA。

這就意味著,每個遺傳功能單位,即基因片段包含一對等位基因。


基因決定的生物學特徵稱為基因的表達型。比如,有人的是黑頭髮,有人是黃頭髮;有人是捲髮,有人是直發。

而這些生物學性狀是由一個基因座上一對等位基因中的一個來決定,被稱為顯性基因,通常用大寫字母表示,比如A;另一個不能表達的稱為隱性基因,用小寫字母表示為a 。

一對等位基因分別來自於母本和父本,如果一個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具有相同的基因型,就叫純合子,表達為AA或aa;否則,叫雜合子Aa 。

A或a的表達出來的生物學性狀都有可能更優良;這樣,如果是純合子,表達出來的性狀就有可能好上加好。但是,也有可能都有缺陷,純合子就會顯示出劣勢;而此時,雜合子具有一半的機會避免表達出缺陷劣勢。

已知,動物和人的很多疾病都是有缺陷的基因湊在一起形成純合子造成的。比如,色盲。

但是,這些所謂優劣勢都是隨機的,純合子、雜合子理論上並不存在絕對的機會的好與壞。

只不過,一旦兩個缺陷等位湊成純合子產出有缺陷後代就會比較「顯眼」而已;如果是雜合子就可能避免缺陷的表達。

也就是說,從絕對機會上講,並不存在所謂的雜合子優勢,即雜交優勢。

植物學利用雜交來育種,不過是在雜交可以產出更多可能性的基礎上,經過多代人工選擇,選出表達優良表現型的種子,即所謂良種而已。

這就是被人類利用了100年的雜交育種卻不能得到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理論支持的原因。

自然狀態下,生物的繁殖一般發生在一定地理範圍的圈子裡。遺傳地理範圍越近,越容易更多產生出純合子;相反,遺傳地理範圍越遠,越容易更多產生出雜合子。

人類也存在雜交優勢嗎?

如上所述,如果雜合子的確必定具有優勢的話,那麼,跨地理範圍的雜交就更有可能獲得雜交優勢。

問題是,所謂的雜交優勢並不絕對;農業育種表現出來的雜交優勢是人工選擇的結果。

在人類,倫理道德決定了不能像農業雜交育種那樣只選擇表現出來優勢的個體進行多代繁育——否則就是法西斯主義。

因此,從生物學原理上講,人類原本不存在雜交優勢;更不存在利用假設中的雜交優勢來培育優勢後代的問題。

如何解釋人類「遠交優勢」或「混血優勢」現象呢?

儘管從生物學上講並不存在絕對的雜交優勢。

但是,不僅人類利用雜交優勢進行植物育種,有很多在人類進行的研究證據似乎也支持雜交優勢的存在。

這又如何解釋呢?

當然,在人類這方面公開發表的研究不多,多數是小樣本的小型研究。


迄今,最大的一項研究來自我國,由中國農業大學利用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的資料進行。

結果顯示,地理距離上越遠的父母生出來的孩子可以接受更長時間的教育,「遠交」距離每增加1000公里,後代總的受教育年限就增加0.21年。


並舉例說,如果一個北京出生的男人在上海上大學,並娶了一個上海出生的女人,那麼幾年後,他們的孩子將比沒有遷移的北京出生的男人的孩子平均多接受2.5個月的教育。

另一個例子是,1950年代很多湖南省的年輕人自願遷移到新疆,湖南與新疆之間的距離大約是3000公里,這些湖南新疆移民的孩子比沒有移民的湖南和新疆人生的孩子平均多接受7.5個月的學校教育。

調查還顯示,不僅是接受教育年限,遠交婚姻生出的孩子身高方面也具有一定優勢。

比如,遠交婚姻與省內通婚相比 ,男性的後代多接受0.13年的教育,身高平均高1.15厘米;女性的後代分別是0.08年和0.35厘米。

因此,作者得出結論認為,人類也存在遠交婚姻相關的雜交優勢。

但是,顯而易見,能遠距離移民的人群。即使不能說都是精英,但至少條件很差的人群能遠距離遷移的比例就會小很多。

而世代蝸居在一隅的人群中,條件很差,甚至極端壞的人口比例要比能遠距離遷移的人群高得多,這沒有什麼可爭議的吧。

這種劣勢的影響又有多大呢?

綜上,理論上講,即使是植物學上,雜交優勢也未必存在。

在人類,雜交優勢更是一種傳說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