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嵊州:讓師生用餐更安心

光明網 發佈 2024-05-10T05:51:59.818617+00:00

光明日報記者 陸 健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劉 習一支支茭白整齊碼好,用繩子繫緊後打包裝袋……清晨6點多,浙江紹興嵊州市普惠蔬菜基地開始熱鬧起來。「通過『校食安』平台,基地里每天都有3000多斤農產品直達校園餐桌。」嵊州市鹿山街道江夏茭白產銷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謝煒廣高興地說。

光明日報記者 陸 健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劉 習

一支支茭白整齊碼好,用繩子繫緊後打包裝袋……清晨6點多,浙江紹興嵊州市普惠蔬菜基地開始熱鬧起來。「通過『校食安』平台,基地里每天都有3000多斤農產品直達校園餐桌。」嵊州市鹿山街道江夏茭白產銷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謝煒廣高興地說。

剡湖街道的大灣禽業合作社也是嵊州市「校食安」監管平台的供貨商。「原來村民們擔心雞鴨鵝賣不出去,不敢搞大規模養殖。」合作社負責人張虎說,納入平台後,有了穩定的校園訂單,合作社規模越來越大,現在有100多戶養殖戶共同搞養殖。

記者了解到,通過數字賦能,嵊州市不斷升級更新「校食安」監管平台,通過升級追溯管理、配送監控、家校互動等模塊,既保障師生「舌尖安全」,又讓當地農戶獲得了更多收入。

「你看,這裡能夠實時看到校園後廚的情況。」在嵊州市市場監管局的「校食安」綜合研判中心,食品流通科工作人員洪璐傑指著大屏幕對記者說,通過一張電子「食安地圖」,153所學校的後廚、售賣窗等區域一覽無餘。針對異常情況,系統還可以完成自動抓拍、留存,方便工作人員進行管理。在屏幕的另一側,則動態滾動著當天各類食材的檢測結果,如發現不合格食品還能實時記錄、預警,為校園食品安全添上一把「安全鎖」。

「我們每天可檢測300多份農產品樣品。」在嵊州市益嘉配送有限公司的校園食材檢測中心裡,檢測員拿出一袋紅辣椒,檢測其有無農藥殘留。據悉,目前「校食安」通過政府買單方式,經營戶將農產品就近送到第三方檢測中心進行免費檢測,檢測結果都會被錄入「雲端」實時共享,讓農戶享受到優惠和便利。

「校食安」念了兩本經,一本安全經,一本致富經。「一方面,學生們吃得安全,家長放心;另一方面,本地農戶有了穩定訂單增加收入。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嵊州市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說,通過「校食安」,嚴把質量關,本地優質農產品實現了從菜園直接到校園的精準產供銷模式,一年食材採購額超5000萬元,帶動了15個農業合作社和300多戶農戶增收。

在「校食安3.0版本」的基礎上,嵊州還推出了「電子食安身份證」應用模塊,家長可以在手機上查看各類食材的檢測報告,師生用餐更加放心、安心,也有效解決了農戶檢測信息接收慢、食材溯源環節長等問題。不僅如此,有了官方平台幫忙「吆喝」,當地優質的農產品也被市場認可,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進一步提升。2022年,嵊州市「電子食安身份證」普及使用率已達96%,輻射帶動經營戶戶均增收超過4萬元。

《光明日報》( 2023年02月23日10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