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思巴——忽必烈親封的帝王師

朝子亥 發佈 2024-05-10T05:55:41.142623+00:00

但其實在元朝以前,那些封建王朝從來沒有完全控制過西藏,就算是在強大的盛唐時期,唐太宗也得通過文成公主進藏和親的手段來維持吐蕃與唐朝的邊境穩定,以至於唐朝晚期吐蕃也成為禍亂天下的主力軍。

西藏一直以來就是比較神秘的地方,其特有的藏傳佛教以及特殊的行政劃分自古就受到我國歷代封建王朝的重視。

但其實在元朝以前,那些封建王朝從來沒有完全控制過西藏,就算是在強大的盛唐時期,唐太宗也得通過文成公主進藏和親的手段來維持吐蕃與唐朝的邊境穩定,以至於唐朝晚期吐蕃也成為禍亂天下的主力軍。

宋朝時期中原王朝內部更是自顧不暇,吐蕃也就是西藏的前身再一次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一直到蒙古大汗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後,由於忽必烈在西藏實行的種種制度以及將西藏實際領導者封為帝師,西藏這次正式被納入中國的版圖,受到中國中央政府的直接領導,自此成為了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領土。

這一切的功勞不僅在於忽必烈的遠視政府,更多的都歸功於被忽必烈親封的西藏帝王師——八思巴。

倘若沒有八思巴為藏族人民以及藏傳佛教做出的努力,西藏與祖國的統一可能並不會那麼順利,藏族與內地的文化交融也必將面臨重重阻力。

聖童八思巴,結交忽必烈

八思巴本名八思巴·羅追堅參,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吐蕃西藏人。

當時的天下正是宋朝在南方苟延殘喘、蒙古鐵騎橫掃亞歐大陸之際,吐蕃作為距離中原近在咫尺的一個政權,也讓蒙古人垂涎三尺。

八思巴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來到世間,不過幸好他出生於吐蕃貴族,而且吐蕃並沒有被中原的戰亂所波及到,這讓他從小就在優渥的環境下長大。

而且他的家族也是當地極具威信的薩迦派,是西藏一個非常有名望的宗教派別。

在西藏這個佛法宗教林立的地方,八思巴從小就天賦異稟,三歲的時候就可以口誦真經,宣揚佛法以及佛教心咒,這讓當地人民十分為其詫異,並將此現象視為天降奇才,稱他為「八思巴」,在藏語中指的就是「聖童」的意思。

可以看出八思巴小的時候就註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此時的大蒙古帝國正欲向天下擴張,吐蕃就這樣到了蒙古的規劃當中。

因此在蒙古大汗窩闊台的命令之下,蒙古開始和吐蕃談判。

這次涼州談判八思巴也隨行而去,此時的他方才10歲。

這次涼州和談十分的順利,吐蕃也正式歸附了蒙古。這次以後八思巴也留在了涼州繼續跟隨薩班學習佛法,不久以後,年僅17歲的八思巴就成為了薩加教派的首領。

公元1253年,總領漠南漢地事務的忽必烈奉蒙古大汗蒙哥的命令率領蒙古鐵騎借道吐蕃南下進攻大理國,以此來實現征服天下的宏圖。

正是在這場機緣之下,忽必烈成功結識了八思巴。

當時的八思巴已經成為了藏地吐蕃的宗教首領,而吐蕃也是歸附於蒙古,因此忽必烈就召見八思巴由他負責供給蒙古軍馬所需的軍備物資。

但是八思巴以地區地廣人稀,物資匱乏為由直接拒絕了忽必烈的要求。

在與其交談的過程中,忽必烈認為八思巴小小年紀就對佛法有著很深的見解,有些佛法知識甚至那些所謂的得道高僧都不如八思巴,這讓八思巴給忽必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與忽必烈交談的過程中,八思巴也敏銳的察覺到忽必烈語言談吐間有吞吐天下之志,還察覺出眼前的蒙古王公有「思大有為於天下」的政治抱負,因此在與忽必烈交談的過程中,變相其宣揚起佛教中「護國佑民」的思想,這讓忽必烈十分感興趣。

交談過後,忽必烈率領一家人都受了八思巴喜金剛灌頂的儀式,以此來表示自己對藏傳佛教的皈依以及對八思巴的尊重。

在臨行之前,八思巴被忽必烈尊為「上師」,奠定了以後恩威天下的基礎。

御奉帝王師,轄制天下僧

在蒙哥汗死後,蒙古的汗位之爭再次開始。起初的忽必烈勢力並沒有他的競爭者阿里不哥強大,但是八思巴率領吐蕃佛教群眾以及藏地人民堅定的支持忽必烈,這讓忽必烈在贏得汗位之爭、當上蒙古大汗之後更加倚重八思巴。

忽必烈當上大汗之後,為了拉近吐蕃與內地的關係以及方便政府的管理,修建了一條從青海直達吐蕃境內的道路。

此舉得到了八思巴的全力支持,這條道路也成為了後來內地通往西藏的主幹道,為兩地的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公元1260年,忽必烈正式封八思巴為大蒙古帝國的「國師」,還為其篆刻了專門的法定玉印,正式成為了蒙古帝國的官員,可見其受寵之至。

數年後忽必烈又在西藏設立了總制院,也就是宣政院的前身,這一舉措徹底將西藏全境全權交給了八思巴掌控,西藏的政務以及宗教管理大權讓八思巴一人總攬,八思巴也成為了吐蕃實際上的「皇帝」,西藏也首次實現了「政教一體」的政治格局。

八思巴後來在西藏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人口普查,基本上確立了烏思藏十三萬戶體制。

由於八思巴不僅在朝堂上受寵之至,在西藏全境也威望甚高,導致西藏以他為核心形成了一個正式的宗教政權,也讓西藏徹底結束了數百年來各宗教林立卻不精誠團結的分裂局面。

在八思巴的奏請之下,忽必烈也在西藏設立了一個職位,類似於清朝駐藏大臣一樣負責西藏的事務,為西藏得以被中央政權直接領導奠定了十分雄厚的基礎。

公元1270年,終於一統天下建立元朝的忽必烈再次加恩於八思巴,封他為亘古未有的「大元帝師」一職。

還為其鑄造金印以及冊寶,這一舉措開創了元朝的帝師制度,讓八思巴象徵著元朝政府進行藏族地區的統一工作以及行政事務,這次舉措也讓中原王朝長期統一吐蕃的政治理想得以實現,遠超漢唐等盛世。

八思巴作為元朝的帝師也讓藏傳佛教深入內地,使其成為了元朝統一天下一種重要的文化手段。

忽必烈為再一步加強八思巴的政治地位,還向全國宣稱八思巴乃是上天派來的西天佛子,是佛陀的化身,帶著普度世人的使命來到人間。

並且讓全天下的佛教信徒全都歸於八思巴的轄制之內,成為了當時天下實際的佛教之主。

佛教也由此成為了元朝的國教,幾乎所有的蒙古王公以及朝廷大員幾乎都信仰佛教。

八思巴在西藏的政治地位大大提升,一定意義上維護了西藏地區的團結,鞏固了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統治。

監造元大都,創新蒙古字

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後,蒙古人也就成為了天下的實際統治者,但是他們並沒有屬於自己的文字,一直以來使用的也是類似於維吾爾文的蒙古文。

俗話說統一天下最重要的就是統一文化,必須要上始皇帝一樣「書同文,車同軌」,這樣才有利於元朝的統治。

因此在忽必烈的授意之下,八思巴又開始為忽必烈創立一種新型蒙古文字。

由於此時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多民族國家,為了全國人都能夠適應並且學習,八思巴所創立的蒙古文需要「拼寫一切語言」。

為此,八思巴所創立的蒙古文就是一種有音無義的拼音,就類似於西方字母的音標,專門用來拼寫沿用已久的蒙古語、漢語以及藏語,方便元朝統治天下。

最終所確立的文字被稱為「八思巴蒙古新字」,成為了元朝官方推行的「國字」頒布全國,還培養了專門人才來學習。

推廣這門語言,儘管作為一種新型語言的八思巴文識別以及學習比較困難,但不可否認的是,八思巴文的創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蒙古人民社會發展的進程。

八思巴深得忽必烈的信任和倚重,因此挑選都城選址、建立皇宮方案這些對於國家比較重要的事情都交給了八思巴去承做。

八思巴也由此成為了第一代北京城的選址者、設計者以及規劃者。

元大都最終建成之後,忽必烈十分滿意,深得皇心。

正是因為大都城在歷史上的地位也不可小覷,他是自唐朝以來國家規模最大的一座新建城市,八思巴統一的規劃和嚴密的建設讓元大都城在中國城市建設史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在大都城建成不到三十年間,元大都已經成為了全國最為繁華的城市。

明朝所建成的北京紫禁城就是在元大都的遺址上修建的,基本上沿用了元大都的規劃和水利系統。

由此可見,八思巴不僅是一位佛教大乘者,在治理地方安定、輔佐君王執政以及工程建造方面也十分精通,堪稱是一個全才。

八思巴的一生,不僅有效的維持了一方安定,而且在我國佛教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面對忽必烈要求西藏所有宗教都必須皈依薩迦教時,八思巴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西藏的宗教自由得以保護,維持了西藏各民族間的團結。

不過他對於祖國最大的貢獻莫過於徹底使西藏地區順利的納入了中國的版圖,為西藏與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