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 :他們決裂了,我很心疼

武志紅 發佈 2024-05-10T10:51:21.828198+00:00

作者 | 天雅責編 | 陳沉沉一個令人悲傷的童話故事2023年伊始,國產動畫圈拋出了一部「現象級爆款」:《中國奇譚》,豆瓣9.3。其中第三集《林林》,令我深受觸動。它講述了一個關於「代際仇恨傳承與演化」的故事:深山裡僅存有兩隻狼——狼媽媽和女兒林林。

作者 | 天雅

責編 | 陳沉沉




一個令人悲傷的童話故事




2023年伊始,國產動畫圈拋出了一部「現象級爆款」:


《中國奇譚》,豆瓣9.3。


其中第三集《林林》,令我深受觸動。


它講述了一個關於「代際仇恨傳承與演化」的故事:


深山裡僅存有兩隻狼——狼媽媽和女兒林林。


年幼單純的林林,經常幻化成人的模樣,跟村里獵人的兒子小虎一起玩耍。


在他們彼此眼裡,對方就是跟自己一樣的「人」,沒啥不同。


但狼媽媽知道後,大驚失色,表示明天要立刻搬家離開。


林林對此非常不解:「為什麼呀?」


狼媽媽:「你根本不知道人類對我們有多殘忍!」


第二天,林林還是背著媽媽,偷偷跑去找小虎,給小虎展示自己剛剛掉下的乳牙(狼牙)。

透過這顆乳牙,小虎爸爸開始懷疑林林的身份,並設下圈套——


邀請林林來家裡吃飯,趁機在飯菜里下藥。


林林中毒後,慌慌張張跑回山林找媽媽,獵人們隨即跟了出去。


在山林中,狼媽媽為了保護女兒,跟獵人搏鬥廝殺而中箭身亡。


而林林,在目睹媽媽被害後,憤怒之下將小虎的爸爸推下山崖。

一夜之間,林林失去了媽媽,小虎失去了爸爸,雙雙成了孤兒。


倖存歸來的獵人告訴小虎:「林林是一頭狼。」


但小虎不願意相信,因為在他的記憶里,林林一直是個可愛的小姑娘。


多年以後,小虎成為了一名農夫,林林成為了一頭真正的狼,他們隔岸相望,卻相對無言……

這是一個令人悲傷且無奈的故事,它的悲劇性在於:


一件事,看起來誰都沒有錯,但結果卻很殘酷。


林林和小虎嚮往單純的友誼,

獵人選擇獵殺狼和保護村民,

狼媽媽捨命保護自己的孩子,

林林攻擊獵人來替媽媽報仇……


在各自的身份里,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情有可原,無可指責;


但人與狼身份之間的天然鴻溝,以及上一輩積累下來的恩怨,造就了殘酷的結局:


不僅扼殺了林林和小虎的友誼,也扼殺了各自父母的生命。


影片導演陳廖宇說,


這是一個「殘酷青春物語」類的故事:人與狼之間猶如一面鏡子,兩者在鏡前映射出互為表里的靈魂 。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聊一聊:


在孩子的成長中,隱藏在「代際仇恨」這面鏡子裡背後的東西。




「代際仇恨」的傳承與演化




什麼是代際仇恨?


顧名思義,就是來自上一輩、或上上一輩人之間的敵意與仇恨。


在很多家庭里,它一點也不陌生。


比如:


婆媳不和,媽媽與奶奶之間的恨;

父母離異,爸爸與媽媽之間的恨;

鄰里矛盾,父母與鄰居之間的恨……


於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總會有意無意地,把這份恨傳遞給孩子。


當孩子年紀尚小的時候,往往會無條件認同養育者,並隨著養育者去恨某人。


來訪者小麗,便是如此。


打記事起,媽媽就一直在小麗耳邊念叨一件陳年往事:


她剛生下小麗的時候,患上產後抑鬱,婆婆非但不體諒她,還整天罵她嬌生慣養。


有一回她被逼急了,差點想抱著小麗跳樓,幸虧丈夫及時阻止,並帶她搬了出去。


從那以後,她跟婆婆形同陌路,老死不相往來。


也因此,小麗從小就跟奶奶非常疏離,一直認為奶奶是個冷漠無情的「壞人」。


倒不是因為奶奶對她做過什麼過分的事情,而是因為媽媽對奶奶的恨意,鑲嵌到了她的身上。


這,就是代際仇恨的傳承。

落到孩子身上,它往往會導致兩個結果:


① 恨意的泛化


如果孩子習慣認同父母,並背負著上一輩的恨,去持續恨一個人。


那麼這份恨,很有可能會隨著時間出現「泛化」


就像小麗。


在跟隨媽媽疏遠奶奶的過程中,她無形中也在疏遠爺爺、姑姑等人,因為他們跟奶奶是「一夥」的。


除此之外,每當媽媽跟其他人產生衝突的時候,她也會運用同樣的模式,跟隨媽媽去疏遠那個人。


逐漸地,她恨的人越來越多,她感受到的敵意也越來越深,整個人開始變得封閉,不敢跟外界接觸。


② 自我的分裂


但如果,孩子沒有完全認同父母,而是遵從了自己的體驗。


那麼,他看到的、感受到的事物,很有可能跟父母不一樣。


這個時候,他便很容易在認同和懷疑之間搖擺,形成分裂。


就像影片裡的林林和小虎。


如果他們選擇認同上一輩的仇恨,就意味著他們要放棄彼此的友情;


如果他們想繼續友情,就意味著他們要背叛父母,背叛自己的種族。


似乎無論選擇哪一方,都意味著對另一方的否認與傷害。


長此以往,在兩股力量的相互撕扯下,便很容易形成自我的分裂。


這是林林和小虎的難題,也是許多被鑲嵌在代際仇恨里的孩子們共同的難題。




如何化解「代際仇恨」的鑲嵌




而如果,你也像林林、小虎或小麗一樣,被鑲嵌在代際仇恨里左右為難,無所適從。


首先我想對你說一句:


這不是你的錯。


媽媽跟奶奶吵架,彼此嫌隙,這不是你的錯;

爸爸跟媽媽離婚,彼此怨恨,這不是你的錯;

父母跟鄰居干架,彼此憎恨,這不是你的錯……


關於上一輩的恩怨糾纏,統統都不是你的錯。


也因此,你不需要為此承擔任何責任。


試著為無辜的自己,設立一個「保護屏障」。


規避代際仇恨的僭越與入侵,並通過覺察事實真相,從上一輩的愛恨中分離。


在諮詢室里,小麗很長一段時間都認定奶奶是個「壞人」,對其恨之入骨。


直到後來,在諮詢師的一次次澄清中,她猛然意識到:


關於所有奶奶對媽媽的惡劣行徑,均來自媽媽一人之口。


事實上,她從未親眼瞧見奶奶傷害媽媽。


「那在你的記憶里,奶奶給你的真實觀感是怎樣的?」諮詢師問道。


小麗低下頭,沉默許久。


她跟奶奶一直很疏離,沒有太多交集。


為數不多的印象就是,每年小麗生日的時候,奶奶都會親手做上小麗最愛吃的馬蹄糕,讓爸爸帶回去給小麗。


「咦,奶奶怎麼知道我愛吃馬蹄糕?」在回憶過程中,小麗突然冒出這一句。


「或許,你可以親自問問她。」諮詢師回答道。

帶著這份困惑,小麗第一次登門拜訪了奶奶。


而從跟奶奶的交談中,她聽到了另一個版本的故事:


孫女出生時,媳婦患上產後抑鬱,每天躺在床上一動不動。


她鞍前馬後地照顧孫女和媳婦,卻常常被嫌棄啥也干不好。


有一回她太委屈了,跟媳婦吵了起來,媳婦就鬧著要跳樓……


「你出生的頭兩年都是我帶的,我當然知道你愛吃馬蹄糕啦……」末了,奶奶輕描淡寫地補充了一句。


不知為何,聽到這句話時,小麗的眼淚唰地流了下來,久久不能自已。


「原來,奶奶並不像媽媽說的那麼冷漠無情,她一直是愛我的。」


隨後,小麗開始陷入新一輪情感糾結:


「怎麼辦?我該選擇媽媽,還是選擇奶奶?」


在諮詢室里,諮詢師平靜且溫和地看著她:


為什麼非要二選一呢?媽媽和奶奶確實彼此傷害過,且關係斷裂了。

但你和媽媽的關係還在,你和奶奶的關係也還在。

你可以選擇愛媽媽,她不一定是個好媳婦,但她可以是一個好媽媽;

同時,你也選擇愛奶奶,她不一定是個好婆婆,但她可以是一個好奶奶。


與現實的關係碰撞,從中形成自己真實的感覺。


這是一個孩子在代際仇恨的鑲嵌之下,從「分裂」走向「整合」的必經之路。


只有這樣,她才會形成對他人、對世界的真實感知,活成一個獨立完整的人。


這不容易,但值得。




寫在最後




仇恨必然造就痛苦。


如果我們選擇讓它一代代傳遞下去,就會形成恨的惡性循環。


而透過小麗的故事,我們看到了「讓恨終止、讓愛延續」的可能性。


就像在影片《林林》的評論區里,一位觀眾留下的8個字:


痛在當代,合在千秋。


我們這一代的痛,就在這一代解決,而下一代的關係,由他們自己感知,自己發展。


藉此機會,我也想對父母說一句:


育兒是一場修行,養的是孩子,修的是自己。


當我們用代際仇恨去捆綁或束縛孩子的時候,其實也錯過了自己反省和成長的機會。


在成人的世界裡,各自處理好各自的愛恨情愁,讓孩子帶著自己的初心,輕裝上陣。


這才是養育孩子的正確方式,也是我們自身修煉的必經之路。


與你共勉。

天雅,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專業,廣州心協三級心理諮詢師。

本文原創首發:武志紅(ID:wzhxlx)。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