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難興(十章)懷恩為何得到朱見深重用,甚至敢與皇帝正面爭辯

驚心鳥 發佈 2024-05-10T13:09:15.797085+00:00

明憲宗朱見深執政的時代是宦官專權極為嚴重的時代,這個時代宦官們的權力極大,不但能夠深度參與國家政務討論,而且對政治路線的決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還有一位宦官是的權勢是在同時代的汪直之上,是成化年間的第一宦官。

明憲宗朱見深執政的時代是宦官專權極為嚴重的時代,這個時代宦官們的權力極大,不但能夠深度參與國家政務討論,而且對政治路線的決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談起這個時代的宦官代表,必然會說到在歷史上臭名昭著的西廠廠公汪直。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還有一位宦官是的權勢是在同時代的汪直之上,是成化年間的第一宦官。他不僅掌握著主導朝廷政治的司禮監,而且也兼顧東廠和錦衣衛兩大特務機構,其受到朱見深的寵信還在汪直之上。這位宦官便是當時的司禮監掌印太監懷恩,也是明朝的兩位被皇帝下旨修廟祭祀的宦官之一。

懷恩的一生非常具有傳奇色彩,他跨越了宣德、正統、景泰、天順、成化和弘治六個年號,服侍過五位明朝皇帝,始終受到皇帝寵信,在明朝的宮中屹立不倒,堪稱明朝名宦之首。史書上記載懷恩本來出身於文人士大夫家族,父親是戴希文是太僕卿,族兄戴綸更是朱瞻基的老師,朱瞻基登基後便讓戴綸出任兵部侍郎。然而戴綸在兵部侍郎位置上與朱瞻基發生衝突,被朱瞻基派錦衣衛當場打死,這便是轟動朝野的「戴綸案」。戴綸死後朱瞻基株連戴家,戴希文死於獄中,懷恩因為年幼被閹割後送入宮中。

懷恩入宮後被選入內書堂讀書,由朝廷派翰林學士教導,作為皇帝執政的私人秘書之類的角色。懷恩由於是文官家族出身,讀書識字等遠在別的太監之上,很快便受到皇帝的重用。天順五年,懷恩升任了司禮監左少監,並且帶隊處理定安王朱成鏻和居順郡主儀賓許琮互相攻訐的案子。這個案子並不大,也就是家長里短的糾紛。但懷恩能領銜處理,說明在皇帝朱祁鎮心中已有了不低的地位。皇室內部的案子非皇帝的親信不能前往處置,懷恩能夠帶隊,還是派駙馬都尉石璨及錦衣衛千戶馮瑤輔助,可見其在宮中的地位。

按照明初的舊制,司禮監的官員以司禮監太監為首,左右少監各一人輔助,下面設有左右監丞、典簿、長隨、奉御等。懷恩出任司禮監少監,其地位是僅次於司禮監太監,在宦官中的地位已經不低。到了明憲宗朱見深登基後,懷恩更加受到重用,被升任司禮監掌印太監,全面掌握司禮監的事務。朱祁鎮臨終時留下的司禮監掌印太監是牛玉,但因為牽涉入廢除吳皇后的案子,被朱見深降罪,所以懷恩才取而代之。按照史料記載,司禮監掌印太監的權力很大,有著「內相」的稱號,堪比內閣的首輔。

《明史》上說,「凡內官司禮監掌印,權如外廷元輔。掌東廠,權如總憲。秉筆、隨堂視眾輔。各設私臣掌家、掌班、司房等員。」從這個描述看,懷恩堪稱當時的明宮太監之首,行政上掌握司禮監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權力,同時還掌控特務機構東廠,說他權傾朝野也不為過。還有的史書指出,成化年間的錦衣衛指揮使馬瑛也是懷恩的侄子,也就是說懷恩能間接掌控錦衣衛的事務。如此看來,當時懷恩的權勢甚至超過了同時期的內閣首輔。而歷史上名聲赫赫的西廠汪直,也只掌握一個特務機構,從這點上看是遠遠比不了懷恩的。

懷恩能掌握如此大的權勢,這與明憲宗朱見深的充分信任是分不開的。幾乎在整個成化年間,懷恩都是司禮監掌印太監,參與了各種重大歷史事件的決策,對朝政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他在反對西廠太監汪直迫害忠臣、反對皇貴妃萬貞兒廢除皇太子朱祐樘等事情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保護了一大批明朝忠臣良將。為此他甚至不惜面對面的與朱見深爭辯,氣得朱見深摔了硯台,將他趕出書房。儘管如此,朱見深依舊很信任他,在怒火平息後還派太醫給懷恩治病。懷恩的功績和名聲在歷史上很好,很多史書都給予他極高的評價,稱之為一代賢宦。

很多人看到史書上如此描述懷恩,對其中的一些敘述感到不解。比如懷恩的權力太大了,同時掌握司禮監、東廠和錦衣衛,這是非常危險的。朱見深將如此大的權力交給懷恩,難道就不怕懷恩做出謀反的事情麼?朱見深是猜忌心思非常重的皇帝,對於文武大臣都是防範再三,就怕他們權力過大後威脅到皇權。可朱見深卻對懷恩如此放心,的確是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而且以小氣著稱的朱見深對於懷恩的當面爭辯也沒有放在心上,雖然他當時氣得砸了硯台,但事後卻派太醫給懷恩看病,表現出了異於常態的關心和照顧。

朱見深對懷恩超乎尋常的信任,一直受到很多歷史學者的關注,也給出了各種不同的說法。有的說是懷恩在宦官中資歷老,所以朱見深對其非常尊重。也有的說是朱見深知道懷恩是忠於他和國家的,所以才賦予了懷恩超乎尋常的大權。實際上這種似是而非的說法是很難讓人信服的,國家權力的賦予根本不可能如此簡單的解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最為脆弱的,也是最虛無飄渺的。如果僅憑個人的主觀判斷就能確定,那歷史上那麼多謀反的案子就不存在了。朱見深是以多疑著稱的皇帝,他能給予懷恩如此大的信任,必然有其重要的原因。

懷恩在史書上留下的記載不多,但是從這些隻言片語中卻給人留下了不少耐人尋味的蛛絲馬跡。懷恩本姓戴,但在宮中卻改名叫懷恩,這是很值得探討的事情。他在宮中資歷很高,在宣德初年就已經進宮了。然後他便一帆風順,很快得到皇帝的信任,在天順五年的時候成為司禮監左少監。雖然史書中沒有記載這期間懷恩有什麼功績和經歷,但從他的名字中卻能得到一些訊息。懷恩這個名字一看就知道是進宮後才有的賜名,而不是隨意改的。一般而言,給宦官賜名的,要麼是上級大太監,要麼是直接服侍的宮中貴人。

懷恩是司禮監的宦官,直接服侍的就是皇帝,但史書上並沒有出現皇帝給他賜名的記載。而恰好在懷恩之前,朱祁鎮時代有一位司禮監太監叫做懷忠。這兩位太監都以懷為姓,都做到了司禮監太監的位置,顯然是有一些關聯的。根據太監們的潛規則推測,這位當過司禮監太監的懷忠,很可能就是懷恩在宮中的領路人。懷忠在朱祁鎮復辟後出任司禮監太監,三年後因年老轉到南京司禮監養老。又過了兩年,懷恩便以司禮監左少監的職位處理案子,這條升遷之路與懷忠如出一轍,可見朱祁鎮是將懷恩當作懷忠的繼任者來使用的。

既然如此,懷恩作為懷忠的餓繼任者,自然會繼承懷忠留在宮中的政治資源。而懷恩受到朱見深重用的根本原因,與他繼承了懷忠的政治資源息息相關。懷忠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出名,但其資歷卻足夠的老。他在永樂年間就已經進宮了,宣德年朱瞻基設內書堂時,懷忠跟過從翰林院派來的講習。從資歷上看,懷忠的資歷僅次於朱祁鎮即位之初的司禮監太監金英,和朱祁鈺時期的司禮監太監興安。金英在朱祁鈺時期獲罪被貶,興安則在朱祁鎮復辟後被追究參與更換太子朱見深的罪責,因此懷忠就成為了當時地位最高的太監。

從史書記載來看,朱祁鎮和朱祁鈺時期的司禮監是兩套制度混用的時代。司禮監本是皇宮中的禮儀部門,主管皇家祭祀等禮儀事務的。朱瞻基為了讓司禮監太監幫他處理政務,於是教太監們讀書習字,成為了他的私人秘書。朱祁鎮即位後因為年幼無法處理政務,所以司禮監便有了更大的權力,於是被擴張出了另一套工作班子。這套工作班子以司禮監掌印太監為首,下設數名秉筆、隨堂太監等,主要是幫著皇帝處理政務。兩個班子平行工作,本來是誰也管不著誰的。但因為朱祁鎮寵信王振,讓王振當了掌印太監,於是司禮監的局面發生了變化。

本來司禮監是以司禮監太監為首,當時的司禮監太監是金英。王振當了掌印太監後,仗著朱祁鎮的寵信,越過金英發布命令,久而久之就取代了金英在司禮監的地位。土木堡之變後王振身死,金英繼續以司禮監太監的身份掌控司禮監,並參與了北京保衛戰等重大的歷史事件。明代宗朱祁鈺即位後,金英勾結官員貪腐的案子被曝光,於是被下獄囚禁。與金英同時代的太監興安接替了司禮監太監的位置,成為司禮監的主管官員。朱祁鈺想要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當皇帝,便廢除了當時的皇太子朱見深,興安被認為是這個事情的參與者。

朱祁鎮復辟後追究廢除皇太子之事的罪責,參與的太監都被下獄處死,興安因為資歷老而被免職退休。然後懷忠接替成為了司禮監太監,參與奪門之變的牛玉成為了司禮監掌印太監。朱祁鎮重用三大權力集團,分別是宦官、勛貴和武將,因此以牛玉為首的司禮監權力極大。懷忠去南京養老後,牛玉成為司禮監唯一的首領,也就是宮中宦官集團的首領。當時懷恩被升任為司禮監做少監,無論在資歷和權勢上都不如牛玉,但也僅次於牛玉。牛玉在朱見深即位後被罷免,懷恩接過司禮監掌印太監的官位,成為宮中宦官的一把手。

從各方面的史料分析,朱見深讓懷恩接替牛玉掌管司禮監,不只是因為懷恩的資歷地位僅次於牛玉,也是因為懷恩所在的太監派系最乾淨。從王振開始,司禮監就出現了兩個派系,分別是掌印太監和司禮監太監。雖然史料上沒說懷恩是從司禮監太監接任掌印太監,還是從司禮監左少監接任掌印太監,但從這兩個官位看懷恩都是司禮監太監這個系列的。懷忠是司禮監太監,懷恩至少是司禮監左少監,都與掌印太監這個系列不搭界。對於明憲宗朱見深而言,朱祁鎮時代的掌印太監這個系列的官員,是他最為猜忌的。

朱祁鎮兩次執政都重用司禮監掌印太監,先有王振後有牛玉,使得這個派系的太監權勢很大,與勛貴、武將等勾結非常緊密,能夠左右朝政方向。朱見深對這種情況很不滿,也擔憂這種勾結危及到皇位,所以一登基就開始清理這些勾結的勢力。他先處置了錦衣衛指揮使門達,又廢除了勛貴家族出身的吳皇后,還罷免了牛玉,這都是打破朱祁鎮留下的利益鏈的操作。如此以來牛玉掌權時的司禮監被清洗,原來依附於司禮監掌印太監的宦官勢力也就被清除了。懷恩不在牛玉的派系裡面,又不是朱祁鎮時代重要的參政太監,所以反而能夠獨善其身。

懷恩繼承的是懷忠留下的體系,是原來司禮監太監這一套。這一套人馬一般不參與政務,主要是干祭祀禮儀等活,所以道德上比較乾淨,利益鏈上比較清白。讓懷恩來接替牛玉,可以卻斷牛玉建立的宦官與勛貴、武將的利益鏈,削弱了宦官集團對皇帝的威脅。懷恩在資歷上足夠老,在朝廷中口碑很高,一向被認為是公忠體國的太監。而且懷恩是文官家族出身,不被文官集團和內閣排斥,這更加有利於朱見深文官治國的理念,方便司禮監和內閣之間的公務往來。可以說朱見深選用懷恩,是綜合分析朝廷各種利益鏈和局勢變化而做出的選擇。

實際上朱見深不選擇懷恩,也就無人可用了。司禮監掌印太監作為宮中太監之首,必須要足夠的資歷和威望。懷恩在宣德初年就進宮了,是資歷最老的太監之一。他在天順年間已經是司禮監左少監,還能處理皇室事務,威望也是數一數二的。經過朱祁鎮和朱見深的幾次清洗後,資歷和威望比懷恩好的太監,都已經在南京養老,身上還背著各種案子。尤其是牛玉被罷免,派系被清洗後,太監派系只剩下懷恩一系的人。朱見深不是朱元璋那種一人包打天下的皇帝,要是沒太監輔助,他啥都幹不了。所以選用懷恩是他唯一的選擇,也是最正確的選擇。

在成化初年內憂外患的歷史背景下,朱見深不但需要穩住明朝的國勢,還要清洗朝廷的利益集團,所以必須有強力的手下輔助。懷恩上位後很快幫助朱見深控制了司禮監,掌控了東廠和錦衣衛,保證了宮中的安全。再加上懷恩尊重文官,不隨便插手內閣和朝廷的政務,符合朱見深扶持文官集團的政治方向,贏得了內閣大臣們的肯定。於是懷恩成為了皇帝、司禮監和內閣之間的潤滑劑,也稱為解決當時明朝困局的關鍵人物之一。朱見深知道懷恩是這種政局下不可或缺的人物,所以賦予了他極大的權力,放手讓他施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