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男主」的流量密碼不靈了?

博客天下 發佈 2024-05-10T15:28:24.435454+00:00

當話題的潮水褪去,作品露出真容,「雙男主」題材迎來了重新被審視的契機,一些未曾被揭開的部分也展現出來——製作方趨之若鶩的「爆款公式」並不是真正能讓觀眾「上頭」的關鍵,劇情本身、製作水準和人物關係更深層次的刻畫顯得更為重要。

當話題的潮水褪去,作品露出真容,「雙男主」題材迎來了重新被審視的契機,一些未曾被揭開的部分也展現出來——製作方趨之若鶩的「爆款公式」並不是真正能讓觀眾「上頭」的關鍵,劇情本身、製作水準和人物關係更深層次的刻畫顯得更為重要。

作者|柯雪葭\編輯|伍成

《光·淵》空降了,沒有預告沒有宣傳,開播5天只發了一張海報,官微甚至沒有認證。

低調阻擋不了網友們「審判新劇」的熱情。作為一部「雙男主」的劇集,該劇從背景設定、演員妝造,到台詞表演、角色互動都聚焦了觀眾的目光。

一時之間,熱搜榜上與《光·淵》有關的熱梗頻出,但評價卻差點意思。張新成的劉海和付辛博的抬頭紋都成了吐槽的焦點,二人在劇中的互動也被截取出來,成為「雙男主」互動的反面教材。

與常駐熱搜的熱鬧相對的是,播放數據也不盡如人意。播出5天後,《光·淵》的正片有效播放市場占有率仍然在10名開外,占比最高僅有1.69%(數據來自燈塔專業版)。相比劇集本身,大眾的注意力更多投射到了環繞在劇集周圍的爭議話題上。

按照以往的經驗來說,「雙男主」劇集一直是頗受歡迎的類型,也是最容易打造爆款的類別。但從上述效果看,這個曾經的「財富密碼」似乎不再靈驗了。

當話題的潮水褪去,作品露出真容,「雙男主」題材迎來了重新被審視的契機,一些未曾被揭開的部分也展現出來——製作方趨之若鶩的「爆款公式」並不是真正能讓觀眾「上頭」的關鍵,劇情本身、製作水準和人物關係更深層次的刻畫顯得更為重要。

錯亂的定位

《光·淵》的故事發生在一個虛構的世界中,時間點是新元文明253年。這裡因為一場天災使一些人有了基因的缺陷,他們沒有共情能力,被成為「零度共情者」。

在此設定之下,社會的熱點話題是犯罪率升高是否與零度共情者有關。為此,國際聯合調查署成立了特調組,隊長就是駱為昭(付辛博飾),實習探員裴溯(張新成飾)也被牽扯其中,而他正是一名零度共情者。

從上面的情節來看,《光·淵》在一開始有著足夠的懸疑感,引起了觀眾極大的好奇心。但真正推動劇情發展的「雙男主」,似乎並沒有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張新成扮演的裴溯,曾經因為一張拍攝路透而頗受認可,同樣的妝造在播出後卻慘烈翻車,遭到了網友的強烈吐槽。「姨」字作為一種特定的形容詞重出江湖,網友們暫時忘記了曾對這種用詞裡包含的性別歧視和年齡歧視問題口誅筆伐。

付辛博飾演的駱為昭,形象氣質更像是普通刑偵劇里的中年糙漢警察。由於演員本身一向以青春陽光的形象示人,為了與角色相匹配,他被安上了鬍子和抬頭紋,讓很從觀眾以為看到了本山大叔。

更有網友開創性地用「男女老少」來形容裴溯的形象——矛盾感與它的貼切程度成正比。這個不知所云的形容詞事實上透露出了這部劇面臨的問題——找不到合適的定位。

首先,如果以大眾對於雙男主的標準來判斷的話,這兩個主角站在一起,要讓觀眾立刻「上頭」實在有點強人所難。妝造的違和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演員本人的演技也不足撐起更加複雜的情感,這使得他們在共同出鏡時的互動都非常流於表面。

當帶著看普通懸疑劇的心態進入這部劇時,主角之間頻繁的互動、爭執、眼神交流、肢體接觸之類情節顯得非常沒有必要。這些瑣碎的部分,讓本就並不豐富的人物內在顯得更為單薄,且反覆地拉扯著觀眾,讓人無法更加專注劇情本身。

其次,熟悉國產劇的觀眾都知道,《光·淵》的故事被設在了一個魚龍混雜、宛如「東方哥譚」的新洲,看似懸浮離奇,但卻是主創為了保留故事的奇情與烈度所做的最大努力。

實際上,架空設定早已有之。早期以架空設定試水的作品,單從製作和劇情來說,都不算太優質。但隨著製作水平的成熟,也有成功的案例。像此前熱播的《司藤》也是利用架空設定保留了原著中「半妖」的內核,播出後觀眾也給予了肯定。然而這類做法對於製作水準、服化道的審美以及演員的演技等都有更高的要求。

目前看來,《光·淵》在這方面,還是時而有讓觀眾無法代入的情況出現,一邊想像著這是純屬虛構,一邊又無法避免回到現實。

什麼是「雙男主」

不過, 堅持看下去的觀眾發現,作為一部懸疑劇,《光·淵》的製作水平和敘事邏輯都在及格線以上,案件也頗有社會意義,「好像真的在用心拍。」

不得不承認的是,《光·淵》相比與幾年前此類作品的1.0階段,已經有了相當的進步。比如第4集的追車戲,無論是鏡頭調度、場景還原還是演員表演都讓人眼前一亮,驚險刺激不輸經典港片。

劇中的案件總體上是合格的,有曲折有邏輯也有社會議題,那句被傳閱了無數遍的「你可以教孩子防備陌生人,提高警惕,但是不能讓她們怕穿碎花裙子」,在案件的詮釋下顯得更加振聾發聵。

從一部普通的懸疑刑偵劇的角度來看,《光·淵》算是交出了不錯的答卷。劇中主角二人「一個站在光亮處周圍鮮花錦簇,一個站在黑暗裡身後冥花遍布」的鏡頭設計顯示出主創的誠意和用心。隨著最初的爭議逐漸平息,輿論場中也不乏「真香」的聲音。但整體來說,對於一部「雙男主」劇來說,它還差著點火候。

實際上,廣義的「雙男主」劇集有著更深刻的延伸,也並非一個近年才有的新鮮類別。

很多80後還記得,小時候看過張衛健和郭晉安演的《日月神劍》,阿日和阿月的日常耍寶也給觀眾帶來許多快樂。而餘韻還未散去的開年爆劇《狂飆》,安欣和高啟強一正一邪的20年的對抗,從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雙男主」設定。

但類似於《光·淵》這種劇集的尷尬在於,觀眾很難以普通劇集的眼光去看待它們。比起高期待帶來的高要求,更艱難的情況是,大多數的關注來自於「看戲」的目光。

輿論的疾風驟雨在前,《光·淵》還沒能撬動更廣泛的觀眾為其遭受的爭議「平反」。更何況,在看過《狂飆》這種劇情和演技都在線的高質量劇集之後,觀眾看劇的標準也更加嚴苛。

與此同時,2020年播出的《棋魂》和《終極筆記》又被重新提起,這兩部劇都由經典IP改編,同樣是在不利的輿論環境下憑藉劇集質量和「雙男主」的魅力實現逆襲的黑馬劇。

這樣的例子在國產劇中並不罕見,判斷一部劇中「雙男主」所帶來的周邊效應有多大,往往依靠觀眾二創的數量、質量以及傳播的廣度,在「雙男主」還沒有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類型時,國產劇對於這類作品的二創已經相當成熟。

從早年的經典劇集《逆水寒》《士兵突擊》,到開啟流量時代的仙俠劇《古劍奇譚》,再到正午陽光打響「國劇門臉」名號的《偽裝者》《琅琊榜》,觀眾對於劇中人物關係的熱愛由來已久。

這些劇集類型迥異,而無論劇集質量如何,在人物塑造上都相當鮮明生動,留下了經典的螢屏形象。

對於這些劇集的主創來說,並不會在創作時考慮調整劇中男性角色之間的情感關係來吸引觀眾,而是專注於劇情本身,當戲劇衝突出現之後,角色之間的關係自然就會被體會到了。《琅琊榜》的導演孔笙在得知觀眾將梅長蘇和蕭景琰組成CP之後,驚訝道:「世上還有這種事?」

近年來還有《民國奇探》《獵罪圖鑑》這類雙男主劇集讓觀眾收穫了「嗑CP」的樂趣。劇中讓觀眾津津樂道的情節是否是主創有意為之我們不得而知,但拋開「過度解讀」,引人入勝的劇情、邏輯自洽的人物關係是吸引觀眾的基礎。

美國大眾文化研究代表人物約翰·費斯克認為,粉絲是「過度的讀者」,與其他讀者相比只是程度不同。粉絲不會停留於文本官方或表面的意義,而會挖掘其中符合心理期待的深層內涵。費斯克的學生約翰·詹金斯將粉絲稱為「文本盜獵者」,指粉絲在文化工業中盜獵走對自己有用的符號材料,並根據自己的臆想重新並置。

比如,作為一部全民熱追、老少咸宜的劇集,普通觀眾並不會在《狂飆》中看出男性之間「過度的感情」,但在另一部分觀眾眼中,高啟強與安欣的「相愛相殺」,高啟盛對高啟強的「偏執」,安欣與李響的「意難平」,都是在觀劇之外絕佳的延伸的素材。

無心插柳往往意想不到,有心種花反成了畫蛇添足。一番折騰下來,這些「過度的讀者」們也在社交媒體上傾吐心聲,「主創把劇本邏輯和人物關係做好就夠了,我們會自己找糖嗑。」

「爆款神話」不再

《光·淵》上線後不久,網絡上傳出了《烽火流金》正在後期配音,可能會更名播出的消息。網友又有了新的關注熱點,但這一次對於是否還能造出「頂流」的期待,並沒有過去那麼樂觀。

前幾年影視行業中對於「雙男主造頂流」的熱衷,事實上暴露的是國產劇創作的路徑依賴。同類IP版權被瘋搶,一時之間備受爭議的IP成為了製作公司和演員們競相爭取的「香餑餑」。

事實上,被大眾熟知的「爆款神話」只是冰山一角,很少有人再提起,2018年播出《S.C.I.迷案集》,2019年播出的《少年江湖物語》,其實都是與爆款同期播出的「雙男主」劇集。

而《光·淵》的主演之一張新成此前還演過一部《最強男神》,在2018年無聲無息地播出了。如今深耕電影圈的易烊千璽,早年也和黃子韜演過漫畫《艷勢番》改編的《熱血同行》。

這些劇集由於題材小眾、圈層屬性明顯,大多數劇集播出時很難觸達大眾,因此爆款就顯得尤為突出,成為市場上的「倖存都偏差」。在輿論場中,似乎只有具備足夠的爭議的作品,才有資格被作為典型來討論。

然而,對影視作品來說,高關注度是一把雙刃劍,熱度與審視相輔相成,被關注的越多,所遭遇的評判也更加尖銳。

小眾題材一定要靠「過度的讀者」和「上頭的CP」才能躋身大眾視野嗎?也不盡然。2020年的《鬢邊不是海棠紅》播出時也曾面臨觀眾戴著「有色眼鏡」的「審判」,「CP不好嗑」幾乎成為了共識,但這部劇創造性地獲得了獎項加持,主演黃曉明和尹正也憑藉這部劇讓觀眾認可了他們的演技。

徹底的主流化還是迎合圈層受眾的期待,一直是擺在影視創作者面前難題。但隨著觀眾的審美逐年變化,當下的劇集市場,流量和質量已經不是零和博弈。

大多數情況下,熱衷於「雙男主」的觀眾女性占比更高,女性觀眾將男性角色之間的情感羈絆解讀為親密關係,一定程度上是對於傳統性別刻板印象的反抗。她們通過想像與再創作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於勢均力敵、平等自由、靈魂共振的情感的需要,構建理想相處方式。

但吸引觀眾的從來不是被強行設定的關係和互動,而是劇作本身獨立鮮明的人物形象與足夠的情感張力,在此基礎上,提供豐富的創作空間投射觀眾自己的想像。

而對於一部足夠優質的劇集來說,無論是「雙男主」還是「雙女主「,或是多人群像劇,其觀眾都會是更多元的。如前文提到的《士兵突擊》《琅琊榜》等劇集,雖然是「二創素材庫」,但仍然有眾多男性觀眾將其視為經典。

在長時間的等待之後,《光·淵》空降播出,正是讓輿論與市場冷靜下來的契機。當最初的爭議熱潮散去之後,「當作一部普通類型劇看」成為大部分觀眾的共識。一次性放出8集之後,《光·淵》沒有再更新,隨著時間推移,「催更」的聲音逐漸超過了「審判」的聲音。

雖然《光·淵》的搖擺不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劇集的效果,但之後的劇情,如案件質量過關,偶有精彩橋段出現的話,仍然有口碑翻盤的可能。

如同網友所說,消除狂熱的最好辦法不是封禁,而是把作品都「抬上來」。在祛魅之後,讓劇作回歸劇作本身。

畢竟,CP感是玄學,但演技不是;爆款可遇而不可求,但好作品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