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省17市都來了!冀魯豫片區的這場協調會議開在了聊城

大衆網聊城 發佈 2024-05-10T16:14:20.736041+00:00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袁志威 聊城報導2月23日,運河沿岸,東昌湖畔,一場《冀魯豫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工作規劃》編制工作會議正在聊城召開,山東、河北、江蘇和河南四省文物行政部門負責同志,片區涉及的17市文物行政部門負責同志等悉數到會。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袁志威 聊城報導

2月23日,運河沿岸,東昌湖畔,一場《冀魯豫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工作規劃》編制工作會議正在聊城召開,山東、河北、江蘇和河南四省文物行政部門負責同志,片區涉及的17市文物行政部門負責同志等悉數到會。會上,四省共同簽署了《冀魯豫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探索冀魯豫片區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改革新路徑,打造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示範典型。

會上,河北、江蘇、河南和山東四省文物行政部門簽署了《冀魯豫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戰略合作協議》

據了解,冀魯豫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是國家文物局和中央宣傳部公布的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片區,包括河北、江蘇、河南和山東四省17市76個縣。開展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工程是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的六個重點項目之一,編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工作規劃是實施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工程的基礎性工作。本次會議,規劃編制單位介紹了規劃編制情況和思路,四省就《冀魯豫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工作規劃》編制工作進行了研討,形成了下一步規劃編制工作的具體方案和思路,明確了目標,夯實了任務,明晰了路徑,為下步四省聯合推進片區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或許你並不完全理解,為什麼要把這場涉及4省17地市76個縣的會議開到聊城,但如果你細數起聊城這幾年在文物保護方面所做的工作,你一定會發現它的優勢所在。

優勢一:

聊城歷史厚重

兩河交匯,文物資源豐富

聊城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代表農耕文明的黃河文化和代表商業文明的運河文化在這裡交相輝映,明清兩代是運河沿岸九大商埠之一,漕運發達,百業興盛。漫長的歲月,給聊城留下了眾多文物古蹟。目前,全市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及以下文物保護單位900多處,建成公共博物館17家、館藏文物近9萬件(套)。

同時,聊城還是山東省較早傳播馬列主義和建立黨組織的地區之一,1926年建立了共產黨的組織——陽穀縣九都楊村黨支部,1927年建立了東昌縣委,領導聊城、東平、陽穀、臨清、東阿等縣黨的工作。

光榮的歲月,為聊城留下了眾多的革命文物。目前,全市8個區縣中,有7個被列入國家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已公布省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16處,納入山東省革命文物名錄的不可移動文物有58處。可以說,革命文物不僅是聊城最珍貴的文化資源,更是聊城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也為此次會議在聊城召開奠定了堅實基礎。

優勢二:

聊城舉措有利

革命文物,煥發了新的生機

據了解,歷屆聊城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視革命文物保護工作。特別是近幾年,從體制機制、資金保障、活化利用等方面入手,推動文物保護工作,讓革命文物煥發了新的生機。聊城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主任的文物保護委員會,出台《聊城市文物保護管理條例》,印發《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實施方案》《聊城市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實施方案》等。

此外,聊城還加大地方文物保護資金投入,自2021年起設立市級1000萬元文物保護專項資金,爭取各級資金4000餘萬元用於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6個;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依託革命舊址建成紅色景點景區22個,推出多條紅色旅遊線路產品;依託魯西第一黨支部紀念館、馬本齋烈士陵園、魯西北革命烈士陵園等18個黨性教育基地打造了「魯西紅色文化教育長廊」,獲「山東省文化創新獎」。

同時,東昌府區道署東街、狀元街、城隍廟街,臨清桃園街等4條街區入選山東省第二批歷史文化街區;8處革命場館入選「全省100家紅色研學基地」,6條旅遊線路入選「全省100條紅色旅遊線路」……

冀魯豫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工作規劃協調會議選擇在聊城召開,這不僅是聊城文物工作優勢的體現,更是一次加速傳播聊城名片的機遇。「聊城將會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切實把革命文物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開啟文物保護工作的新篇章。」聊城市政府副市長馬衛紅在致辭中表示。(通訊員 胡海濤 王子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