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寫小說還寫書!當ChatGPT遇上文學創作:AI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人類?我們和幾位知名作家聊了聊

每日經濟新聞 發佈 2024-05-11T20:39:24.835505+00:00

每經記者:蔡鼎 每經編輯:蘭素英在由斯派克·瓊斯導演、於2013年上映的人與人工智慧相愛的科幻電影《她(Her)》中,有一個有趣的細節:儘管人工智慧已高度發達,男主卻堅守著一份「古老」的工作——幫他人寫信。因為心思細膩、感情豐富,男主能根據顧客提供的資料寫出包含真情實感的信件。

每經記者:蔡鼎 每經編輯:蘭素英

在由斯派克·瓊斯導演、於2013年上映的人與人工智慧相愛的科幻電影《她(Her)》中,有一個有趣的細節:儘管人工智慧已高度發達,男主卻堅守著一份「古老」的工作——幫他人寫信。因為心思細膩、感情豐富,男主能根據顧客提供的資料寫出包含真情實感的信件。

這不僅是科幻作品的設定,現實里,人類的大腦和神經系統複雜的工作原理及過程尚不能被人工智慧完全理解,這就意味著人的感受和想法無法通過模型或算法被分解或找出規律,而這些恰恰是從古到今人類進行文學創作的源泉。

然而,爆紅人工智慧聊天軟體ChatGPT的橫空出世,對涉及多種體裁的文學創作提出了嚴峻挑戰。不僅如此,近期,在美國最大電子書平台亞馬遜上,悄悄颳起了一陣「AI寫作書籍」的熱潮:不少業餘作家利用ChatGPT在幾個小時內就能完成一本幾十頁的電子書,並通過Kindle的自助出版服務直接出售。這意味著ChatGPT可能將開始顛覆文學創作領域。

那麼,ChatGPT的出現是否真的會對這類職業造成實質性的衝擊?究竟會帶來哪些影響?作家又該如何科學使用這些人工智慧工具?

中國科幻作家代表人物之一,七次中國科幻銀河獎、四次全球華語星雲獎金獎獲得者江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從試用ChatGPT的結果來看,它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文學創作能力。」但他指出,ChatGPT寫出來的東西始終和人創作出的獨特風格有差別,「它可以為個人提供許多靈感和參考,但主要的創作工作還是由人自己來完成,所以可能將來的做法是『人機共創』,而不是人工智慧取代人類作家。」

圖片來源:亞馬遜網站出售的AI創作電子書

AI的文學創作邊界正不斷擴大

上線僅5天,ChatGPT用戶數量就突破100萬,推出兩個多月,月活用戶就達到1億,被稱為網際網路史上用戶增長最快的消費者應用程式。

ChatGPT的迅速風靡不僅在資本市場上颳起一陣颶風,也讓不少行業的從業者擔心其「飯碗不保」。

ChatGPT不僅能「寫」古詩、現代詩、還能創作有邏輯的短篇小說,讓人不免懷疑如此一來苦練寫作是否還有意義。

此外,隨著人工智慧的迅速疊代,以及文學消費被迅速生活化和場景化,也有學者認為:恐怕文字創作「仰仗」AI會越來越多,尤其在懸疑、推理、幻想等類型寫作以及遊戲、「劇本殺」等領域,人工智慧優勢越來越明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其實這並不是人工智慧第一次在人類面前展現出驚人的「創作能力」。2017年智慧機器人小冰「出版」的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曾賺足輿論的目光,它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第一部機器人撰寫的詩集。當時,「AI小冰」的詩歌大獲好評,其「創作水平」甚至遠超文化素養一般的普通人。

如今,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OpenAI推出的ChatGPT已經開始幫助學生寫論文、幫助程式設計師寫遊戲代碼、幫助公關公司寫文案,《福布斯》雜誌甚至稱全美已有89%的學生藉助過ChatGPT寫作業。不僅如此,自去年11月發布以來,ChatGPT已被人們用來撰寫求職信、製作兒童讀物。

ChatGPT對文學創作領域帶來的衝擊無疑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說是顛覆性的。」江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試用ChatGPT的結果來看,可以說,它大體上相當於人類網際網路寫作的平均水平,因為它是基於相關性來進行寫作的,自然會把一些鮮明的個人風格抹除掉,而形成一種平均風格,或者叫做AI風格。」

ChatGPT或加速作家的優勝劣汰

「我們生活在由和我們非常不同的人在我們出生很久以前發明的思想牢獄之中。」

這句話是學者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十周年暢銷紀念版)序言中所寫,指的是人類現代社會的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和文化價值觀,都是在幾千年前由其他人類祖先發明和建立的,而現代人在某種程度上仍然生活在這些早期的構想中。

很難想像,這句話其實是尤瓦爾·赫拉利用GPT3(OpenAI於2020年推出的一個自然語言處理的計算模型,ChatGPT前身)所寫。赫拉利對ChatGPT寫出的連貫邏輯感到震驚。

但知名美籍華裔科幻作家姜峯楠(Ted Chiang)則給出了保守的看法,他在近日給《紐約客》寫的文章中表示,ChatGPT為所有網絡信息製造著經過深度壓縮的模糊圖像,它或許適合大多數用戶,但不適合那些具有原創性以及懂得獲取原始文本的用戶。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 四川省作協副主席、作家羅偉章指出,一種好的文學寫作,有兩個層面,一是腦,二是心。羅偉章表示,他不是太清楚ChatGPT是否「有心」,但「如果它沒有,它就永遠也代替不了作家,作家這個職業就不會消失。」羅偉章說道。

其次,羅偉章認為,ChatGPT的出現,或將加快作家的優勝劣汰。他指出,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而之所以成為藝術,是因為好作家有自己的語言追求和語言個性,並因此為語言的豐富和發展做出貢獻。

「如果ChatGPT做不到這一點,也不能代替作家。ChatGPT帶來的真正局面,可能是對作家的『強度過濾』,即是說,無心無腦和沒有語言志向與能力的作家,多半就混不下去了,留下來的,是真作家、大作家。」羅偉章對記者補充道。

對此,江波表示認同,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ChatGPT能夠模仿特定的風格寫作,寫出來的東西也像模像樣,但始終和人寫出的獨特風格的東西有差別。個體的寫作,重要的是獨特的創意和風格,所以自由的人類寫作者,始終還是能找到一些生存空間,而不會被AI徹底擠出市場。做一個獨特的作者,可能是後ChatGPT時代更重要的生存法則。

江波在採訪中直言, 「對(寫作)行業而言,可能那些格式比較固定,內容缺少變化的寫作,很快可以由ChatGPT這樣的AI來進行,例如公文、新聞、摘要之類的。

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新中國首家詩歌專業期刊《星星詩刊》主編龔學敏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也指出,「對於有標準的東西而言,人工智慧就會很快超過人類的水平,也會加速淘汰一些低層次的作家。但我認為人工智慧對真正的作者和文學創作其實並沒有多大影響,因為在探索未來未知領域方面,人工智慧沒有這樣的能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421248465

如何與AI相處?作家這樣說

近期亞馬遜悄然興起的「AI寫書潮」,也再次讓外界對人工智慧或將顛覆寫作行業的展開熱議。

2007年,亞馬遜推出了Kindle直接出版服務,催生了自助出版小說行業。這項服務可以幫助作者們在家中就直接銷售和推廣自己的書籍,而不用費心或花錢去尋找文學代理商或出版社。如今,ChatGPT的出現,更是令這些自助出版小說的作家們如虎添翼。那麼,人工智慧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取代人類作家?

龔學敏認為,即使人工智慧已經發展到今天的階段,但仍有一些人工智慧無法提供的東西。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前幾年AI創作的詩歌就曾賺足眼球,如今人工智慧進行內容創作又火起來了,這絕不是偶然,這是因為人類在發展,也跟網際網路越來越緊密了。如今,人工智慧的出現導致人類已經面臨著『知識貶值』的時代。在當前這個文學時代,人工智慧只能模擬過去人類已經有的、已經表達過的情感和想像力,因此人類過去的、已有的知識會貶值,但永遠不會貶值的會是那些優秀作家、詩人的想像力,這是人工智慧無法提供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牛津大學早在2013年的一項研究認為,在未來20年內,美國47%的工作崗位可能會被人工智慧或自動化淘汰,但現在看來這一預測似乎並不正確。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合伙人Anu Madgavkar就表示,這是因為需要將人類的判斷應用於這些技術,才能避免錯誤和偏見:「我們必須將這些東西視為提高生產力的工具,而不是完全替代我們的工作。」

對於ChatGPT的出現,江波認為,更重要是對作家寫作方式的改變。他向記者指出,「我看到有人用ChatGPT嘗試寫作小說,簡單的段子還過得去,詩歌也像是那麼回事,但要寫一個長篇小說,估計就沒有能力了。從根本上說,大概ChatGPT還不具有邏輯推理的能力,而只是擁有極為淵博的知識,同時具有廣泛聯想的能力。所以用它作為參考是很不錯的工具,但想要達到一些特定的目的,就很困難,還必須要有人的介入才行。」

也有觀點認為,從效率角度來說,ChatGPT作為一個高效的AI輔助工具,在它的幫助下,人類工作的效率將再次提升,憑藉更少的人即可完成同樣的工作。比如廣告文案撰寫、內容創作等任務,在充足資料庫的支持下,ChatGPT能在短時間內生成許多符合要求的結果,人們只需要篩選出滿足自己需要的即可。原本需要多人完成的任務,在ChatGPT的幫助下只需要一人,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就變相替代了人的工作。

江波也認為,藉助人工智慧工具,會極大提高作家的思維和創意。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文學)創意往往是從交流中碰撞而來的,但人和人之間的交流會受到太多限制,和AI的交流則完全打開了所有的束縛,甚至包括一些隱私性的東西。當下的作家,或許還會順著既有的軌道前進,並不習慣AI的輔助。但將來的作者,一定會有AI輔助,而且經過自己長年的訓練,會特別適合作者個人。

將來(文學創作)的做法可能是『人機共創』。ChatGPT可以為個人提供許多靈感和參考,但主要的創作工作還是由人自己來完成。我個人非常樂見它的大範圍推廣,雖然這一定會帶來弊端,但對於一些聰明人,對於能夠善加利用的人,這是一個生產力工具的巨大飛躍。作家失去的工作只是一小部分(工作),但是獲得的將是一個廣大的世界。我對此抱有樂觀的看法。」江波對記者補充道。

對於年輕作家使用ChatGPT,江波認為,ChatGPT是個強有力的工具,但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變成工具的傀儡,而要做工具的主人。

「一個腹中空空的人,是無法成為主人的,他一定會在和AI的博弈中敗下陣來。所以在開始使用這種工具之前,需要有強力的訓練,讓自己的知識體系強大而富有彈性。這需要廣闊的知識基礎和對世界的深刻理解。暫時放棄ChatGPT,直到自己已經有了表達的經驗,然後再打開這個大門會更有利。」江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一步說道。

每日經濟新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