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6個折戟「帝國墳場」的國家,看阿富汗的歷史發展進程(下)

神之使然 發佈 2024-05-11T21:10:56.993631+00:00

上一章回顧:從26個折戟「帝國墳場」的國家,看阿富汗的歷史發展進程。令人意外的是,三大超級大國英國、蘇聯和美國都曾經折戟於此,不僅難以將其徹底征服,更是白白消耗了大量國力,進而導致國家的衰弱甚至瓦解,也因此讓阿富汗有了「帝國墳場」的響亮稱號。

上一章回顧:從26個折戟「帝國墳場」的國家,看阿富汗的歷史發展進程(上)

導語:在伊朗高原的東部有一片皆是高原和山地的遼闊土地——阿富汗,他幾乎處在廣袤的世界島的最中央,著名的絲綢之路從各個方向匯聚於此,使其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戰略要地。令人意外的是,三大超級大國英國、蘇聯和美國都曾經折戟於此,不僅難以將其徹底征服,更是白白消耗了大量國力,進而導致國家的衰弱甚至瓦解,也因此讓阿富汗有了「帝國墳場」的響亮稱號。回顧過去的幾千年時光,先後有26個異族國度折戟於此,有些持續了上百年,而有些則曇花一現。他們的崛起和沉寂共同見證了東伊朗民族中普什圖人乃至整個伊朗文明波瀾壯闊的歷史發展進程。


目錄

  • 米底帝國(1)和阿契美尼德帝國(2)的統治(前625至前329年)
  • 第一次完全淪陷:馬其頓帝國(1)、塞琉古帝國(2)、孔雀帝國(3)和巴克特里亞王國(4)的統治(前329至前167年)
  • 帕提亞帝國(3)和薩珊帝國(4)的統治(前167至484年)與貴霜帝國(5)的入侵(37至240年)
  • 第二次完全淪陷:嚈噠帝國(6)的統治(484至556年)
  • 薩珊帝國(4)的統治(556至651年)
  • 第三次完全淪陷:阿拉伯神權共和國(7)、李唐帝國(8)、倭馬亞帝國(9)和阿拔斯帝國(10)的統治(651至873年)
  • 薩法爾帝國(5)和薩曼帝國(6)的統治(873至994年)
  • 第四次完全淪陷:伽色尼帝國(11)、塞爾柱帝國(12)、古爾帝國(13)、花剌子模帝國(14)、蒙古帝國(15)、卡爾提德蘇丹國(16)、帖木兒帝國(17)、大明帝國(18)、黑羊帝國(19)和烏茲別克汗國(20)的統治(994至1510年)
  • 薩非帝國(7)和漢達基帝國(8)的統治(1510至1738年)與莫臥兒帝國(21)和布哈拉汗國(20)的入侵(1526至1649年)
  • 第五次完全淪陷:阿夫沙爾帝國(22)的統治(1738至1750年)
  • 杜蘭尼帝國(9)的統治(1750至1762年)
  • 第六次完全淪陷:大清帝國(23)的統治(1762至1826年)
  • 巴拉克宰帝國(10)的統治(1826至1839年)
  • 第七次完全淪陷:大英帝國(24)的統治(1839至1842年)
  • 巴拉克宰帝國(10)的統治(1842至1879年)
  • 第八次完全淪陷:大英帝國(24)的統治(1879至1919年)
  • 巴拉克宰帝國(10)和阿富汗共和國(11)的統治(1919至1980年)
  • 第九次完全淪陷:蘇維埃聯盟(25)的統治(1980至1991年)
  • 阿富汗伊斯蘭國(12)對阿富汗的統治(1991至2001年)
  • 第十次完全淪陷:美利堅合眾國(26)的統治(2001至2021年)

第四次完全淪陷:伽色尼帝國(11)、塞爾柱帝國(12)、古爾帝國(13)、花剌子模帝國(14)、蒙古帝國(15)、卡爾提德蘇丹國(16)、帖木兒帝國(17)、大明帝國(18)、黑羊帝國(19)和烏茲別克汗國(20)的統治(994至1510年)

從10世紀末開始,遼闊的阿富汗土地隨著薩曼帝國的衰弱再次陷入到了異族的統治之下。與先前的異族統治時期所不同的是,這一次淪陷總共長達5個多世紀。在這漫長的時間裡,阿富汗土地乃至整個世界島見證了突厥人和蒙古人所建立了一個又一個強大的遊牧帝國。

994年,歷史上首個蘇丹國——伽色尼蘇丹國(帝國)在蘇布克特勤的統治下先後在巴爾赫和內沙布爾戰役大敗薩曼帝國境內最大的諸侯呼羅珊埃米爾阿布·阿里,並進一步征服呼羅珊全境。伽色尼帝國就此成為統治阿富汗的第11個異族國家(994至1040年,歷時46年)。

1040年,伽色尼蘇丹馬蘇德一世率軍5萬西征塞爾柱帝國,儘管先後攻占塞爾柱蘇丹圖格魯勒一世僅有的兩座大城——內沙布爾和梅爾夫,但卻在對方的游擊戰術下逐漸陷入崩潰,最終在丹丹坎戰役中全軍覆沒。塞爾柱帝國就此成為統治阿富汗的第12個異族國家(1040至1157年,歷時117年)。

1157年,塞爾柱蘇丹艾哈邁德·桑賈爾驟逝,塞爾柱帝國瞬間分崩離析。除統治巴比倫尼亞和波斯的塞爾柱王室成員穆罕默德繼承塞爾柱衣缽外,剩餘地區皆四分五裂。其中,占大半阿富汗的古爾帝國就此成為統治阿富汗的第13個異族國家(1157至1215年,歷時58年)。

1215年,花剌子模皇帝阿拉烏丁·摩訶末大舉入侵早已元氣大傷的古爾帝國。隨著古爾首都伽色尼城的陷落及古爾蘇丹阿勞烏丁·穆罕默德的被殺,古爾帝國就此覆滅。花剌子模帝國就此成為統治阿富汗的第14個異族國家(1215至1221年,歷時6年)。

1221年,花剌子模皇帝札蘭丁·明布爾努輾轉來到伽色尼城布防,儘管其6萬守軍在八魯灣之戰殲滅蒙古3萬先鋒,但他終因恐懼蒙古主力棄城逃往南亞,幫助成吉思汗兵不血刃入主伽色尼城及大半阿富汗。蒙古帝國及後繼的伊兒汗國就此成為統治阿富汗的第15個異族國家(1221至1335年,歷時114年)。

1335年,伊兒汗不賽因驟逝,伊兒汗國瞬間分崩離析。阿富汗分裂為脫合帖木兒汗國、卡爾提德蘇丹國、莫克蘭人和戈馬爾人等勢力。其中,占大半阿富汗的卡爾提德蘇丹國就此成為統治阿富汗的第16個異族國家(1335至1381年,歷時46年)。

1381年,面對帖木兒帝國的悍然入侵,卡爾提德貴族們竟對是戰是和爭吵不休,致使帖木兒大帝輕而易舉地攻入赫拉特,卡爾提德蘇丹嘉泰丁二世被迫向其俯首稱臣。帖木兒帝國就此成為統治阿富汗的第17個異族國家(1381至1413年,歷時32年)。

1413年,鄭和船隊在第四次下西洋期間登陸波斯灣門戶荷姆茲,而剛剛經歷第一次內戰和黑羊帝國入侵的帖木兒蘇丹沙哈魯在權衡利弊之後恢復與大明帝國先前的宗藩關係。大明帝國就此成為統治阿富汗的第18個異族國家(1413至1507年,歷時94年)。

在此期間,黑羊蘇丹賈汗·沙赫趁帖木兒帝國爆發第二次內戰大舉入侵,一度在1457年攻克其首都赫拉特,首次將戰火燒至阿富汗。黑羊帝國就此成為統治阿富汗的第19個異族國家(1457至1459年,歷時2年)。

1507年,烏茲別克可汗穆罕默德·昔班尼趁帖木兒帝國爆發第三次內戰揮師南下攻入其首都赫拉特將其滅亡,致使東部邊境的喀布爾王公巴布爾成為帖木兒帝國最後的末裔。烏茲別克汗國就此成為統治阿富汗的第20個異族國家(1507至1510年,歷時3年)。


薩非帝國(7)和漢達基帝國(8)的統治(1510至1738年)與莫臥兒帝國(21)和布哈拉汗國(20)的入侵(1526至1649年)

在被突厥人和蒙古人統治5個多世紀之後,作為哈希姆、白羊和薩珊王室後裔的薩非教團逐步建立伊朗文明歷史上第三個波斯帝國——薩非帝國,並在西方大航海時代的浪潮中與奧斯曼帝國和莫臥兒帝國並稱當時的伊斯蘭三大帝國。

1510年,薩非皇帝伊斯邁爾一世趁穆罕默德·昔班尼遠征巴布爾之際率軍4萬直撲呼羅珊,穆罕默德·昔班尼聞訊之後率軍2萬回援。最終,伊斯邁爾一世採用誘敵深入及前沿火炮在木鹿之戰擊殺穆罕默德·昔班尼。薩非帝國就此成為統治阿富汗的第7個伊朗民族國家(1510至1709年,歷時199年)。

在此期間,巴布爾在1526年建立的莫臥兒帝國長期控制阿富汗最東邊的喀布爾地區,甚至與薩非帝國多次爭奪坎大哈地區,直到1649年第八次坎大哈戰役之後才逐漸退出漫長的爭奪戰。莫臥兒帝國就此成為統治阿富汗的第21個異族國家(1526至1649年,歷時123年)。

此外,作為烏茲別克汗國繼承者的布哈拉汗國在阿布德·阿拉赫二世的統治下一度在1595年攻克薩非帝國東部重鎮赫拉特。布哈拉汗國再次成為統治阿富汗的異族國家(1595至1598年,歷時4年)。

1709年,普什圖人的漢達基家族領袖米爾維斯·霍塔克在坎大哈宣布脫離薩非帝國,就此建立阿富汗普什圖人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獨立國家——漢達基帝國。漢達基帝國就此成為統治阿富汗的第8個伊朗民族國家和第1個普什圖人國家(1709至1738年,歷時29年)。


第五次完全淪陷:阿夫沙爾帝國(22)的統治(1738至1750年)

1738年,取代薩非帝國的突厥人國度阿夫沙爾帝國大舉入侵內亂不止的漢達基帝國。阿夫沙爾皇帝納迪爾沙率軍10萬攻破漢達基首都坎大哈,3萬守軍連同漢達基皇帝海珊本人盡皆被殺。隨著漢達基帝國的覆滅,最後一個統一伊朗高原的阿夫沙爾帝國就此成為統治阿富汗的第22個異族國家(1738至1750年,歷時12年)。


杜蘭尼帝國(9)的統治(1750至1762年)

1747年,阿夫沙爾皇帝納迪爾沙被殺,普什圖人的杜蘭尼家族領袖艾哈邁德沙在坎大哈宣布脫離阿夫沙爾帝國,就此建立阿富汗普什圖人歷史上第二個真正屬於自己的獨立國家——杜蘭尼帝國。

1750年,杜蘭尼皇帝艾哈邁德沙連下赫拉特、馬什哈德和內沙布爾等呼羅珊重鎮,最終迫使居於馬什哈德的阿夫沙爾皇帝沙魯克俯首稱臣。杜蘭尼帝國就此成為統治阿富汗的第9個伊朗民族國家和第2個普什圖人國家(1750至1762年,歷時12年)。


第六次完全淪陷:大清帝國(23)的統治(1762至1826年)

1762年,巴達克山國王蘇勒坦沙與其宗主杜蘭尼皇帝艾哈邁德沙一同遣使覲見清高宗宏歷。與巴達克山使節純粹的朝貢所不同的是,杜蘭尼使節更想通過向清廷「炫耀」他們在第三次帕尼帕特戰役的戰績,以遏止清軍染指西亞和南亞的企圖。然而,清高宗早已看穿杜蘭尼使節的伎倆,大筆一揮迫使杜蘭尼使節默認已成強弩之末的杜蘭尼帝國成為大清帝國藩屬國的事實。大清帝國就此成為統治阿富汗的第23個異族國家(1762至1826年,歷時64年)。


巴拉克宰帝國(10)的統治(1826至1839年)

1826年,普什圖人的巴拉克宰家族領袖多斯特·穆罕默德汗廢黜杜蘭尼皇帝阿尤布建立巴拉克宰帝國,並沒有重申與大清帝國宗藩關係的打算,且在隨後幾年時間裡逐步征服原杜蘭尼帝國境內的其他割據勢力。巴拉克宰帝國就此成為統治阿富汗的第10個伊朗民族國家和第3個普什圖人國家(1750至1762年,歷時12年)。


第七次完全淪陷:大英帝國(24)的統治(1839至1842年)

1839年,大英帝國為防俄羅斯帝國南下遂先發制人穿越波倫山口入侵巴拉克宰帝國,第一次英阿戰爭就此爆發。戰爭初期,英軍在連克坎大哈、伽色尼和喀布爾等重鎮之後扶持杜蘭尼家族的蘇加沙復辟杜蘭尼帝國,從而建立對阿富汗的傀儡統治。大英帝國就此成為統治阿富汗的第24個異族國家(1839至1842年,歷時3年)。


巴拉克宰帝國(10)的統治(1842至1879年)

然而,立足未穩的英軍根本無力鎮壓此起彼伏的阿富汗人民起義及捲土重來的巴拉克宰家族。1842年,英國僅僅過了三年就隨著甘大麥決戰的戰敗被迫從阿富汗撤軍,巴拉克宰家族得以復辟。巴拉克宰帝國就此恢復對阿富汗的統治(1842至1880年,歷時38年)。


第八次完全淪陷:大英帝國(24)的統治(1879至1919年)

1879年,英國在第二次英阿戰爭期間連下坎大哈、伽色尼和喀布爾等重鎮並迫使巴拉克宰君主穆罕默德·雅庫布汗簽署《甘達馬克條約》建立傀儡統治。不過,阿富汗人民自發在喀布爾、謝爾布爾和邁萬德等戰役挫敗英軍,致使英國修正條約將阿富汗改為無外交權的附庸國。大英帝國就此恢復對阿富汗的異族統治(1879至1919年,歷時40年)。


巴拉克宰帝國(10)和阿富汗共和國(11)的統治(1919至1980年)

1919年,巴拉克宰君主阿曼諾拉汗為奪回外交權發動第三次英阿戰爭,陷入泥潭的英國很快陷入僵局,最終被迫簽署《拉瓦爾品第條約》歸還外交權。巴拉克宰帝國就此恢復對阿富汗的統治(1919至1973年,歷時54年)。

1973年,穆罕默德·達烏德在首都喀布爾發動政變推翻巴拉克宰君主穆罕默德·查希爾終結阿富汗君主制,旋即建立阿富汗共和國。阿富汗共和國就此成為統治阿富汗的第11個伊朗民族國家和第4個普什圖人國家(1973至1980年,歷時7年)。


第九次完全淪陷:蘇維埃聯盟(25)的統治(1980至1991年)

自贏得第三次英阿戰爭以來,阿富汗長期都是一個較為親蘇的獨立國家。1977年,阿富汗首次實施親美政策。1978年,阿富汗爆發沙爾革命恢復親蘇政策。1979年,阿富汗再次發生政變實施親美政策。短短几年的國內動盪和外交搖擺致使蘇聯在1980年直接出兵發動蘇阿戰爭,很快便攻占阿富汗幾乎所有重鎮。蘇維埃聯盟就此成為統治阿富汗的第25個異族國家(1980至1991年,歷時11年)。


阿富汗伊斯蘭國(12)對阿富汗的統治(1992至2001年)

1989年,陷入泥潭的蘇聯最終在國際壓力下完成從阿富汗撤軍,不過當時的阿富汗總統穆罕默德·納吉布拉繼續實施親蘇政策,直到1991年蘇聯的最終解體。然而在次年,沒有蘇聯支持的阿富汗共和國便被阿富汗伊斯蘭國所推翻。阿富汗伊斯蘭國就此成為統治阿富汗的第12個伊朗民族國家和第5個普什圖人國家(1992至2001年,歷時9年)。


第十次完全淪陷:美利堅合眾國(26)的統治(2001至2021年)

2001年,美國等國以反恐為由發動美阿戰爭,很快便攻占阿富汗幾乎所有重鎮,並進一步扶持建立親美的傀儡政府。美利堅合眾國就此成為統治阿富汗的第26個異族國家(2001至2021年,歷時20年)。


結語:隨著陷入戰爭泥潭的美國等國的最後撤軍,阿富汗人民獲得了繼英阿戰爭和蘇阿戰爭之後的美阿戰爭的最終勝利,不愧擁有「帝國墳場」之名。也許,阿富汗土地只是歷史上各大帝國逃避不了的極盛而衰和物極必反發展規律的一個最為特別的見證者。


參考資料:

  • ["布哈林"]《全球歷史地圖》;
  • ["布哈林"]《中國歷史地圖視頻詳細版》;
  • 百度百科、圖片;
  • 影視:《帕德瑪瓦蒂王后》、《戰爭之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