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名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獲確認

光明網 發佈 2024-05-13T04:11:22.005019+00:00

一支國際研究團隊在英國《自然·醫學》月刊20日刊載的論文中說,一名獲稱「杜塞道夫病人」的愛滋病患者約10年前接受幹細胞移植,停止抗艾藥物4年後體內未再檢測到活躍的愛滋病病毒,從而成為繼「柏林病人」和「倫敦病人」後第三名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2018年12月1日,在印度孟買,一名印度學生參加世界愛滋病日紀念活動。

新華社北京2月21日電 一支國際研究團隊在英國《自然·醫學》月刊20日刊載的論文中說,一名獲稱「杜塞道夫病人」的愛滋病患者約10年前接受幹細胞移植,停止抗艾藥物4年後體內未再檢測到活躍的愛滋病病毒,從而成為繼「柏林病人」和「倫敦病人」後第三名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

2018年12月1日,在印度孟買,一名印度學生參加世界愛滋病日紀念活動。新華社發

研究人員主要來自德國。他們在論文中沒有公布這名男性患者真實姓名,只說他現年53歲,2008年確診患愛滋病,3年後又確診患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接受過化療,但不久後白血病復發。2013年,他在德國杜塞道夫大學醫院接受骨髓移植,使用的造血幹細胞來自一名女性捐贈者。

與「柏林病人」和「倫敦病人」接受幹細胞移植時的情況一樣,那名捐贈者的CCR5受體同樣出現一種罕見變異,可阻止愛滋病病毒進入宿主細胞。

「杜塞道夫病人」2018年11月停止接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德國之聲援引研究人員的話報導,這是判斷患者是否被治癒的唯一方法。患者停用抗艾藥物48個月後,研究人員沒有在他的血液中檢測到具有感染能力的愛滋病病毒,只是在部分血液和淋巴組織樣本中檢測到愛滋病病毒殘留的零星遺傳物質。實驗證明這些殘留物沒有複製病毒的能力。

用研究人員的話說,這是患者被治癒的有力證據,而這一治癒病例提供了「寶貴見解,希望它能指導今後」相關治療方案。

2012年7月24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白宮外,人們舉起「我們能結束愛滋病」的橫幅。新華社記者張軍攝

「杜塞道夫病人」在一份聲明中說,他為自己的「全球醫生團隊感到驕傲,他們成功地治癒了我的愛滋病——當然同時也治癒了白血病」。他上周「隆重」慶祝自己接受幹細胞移植10周年,並邀請了幹細胞捐贈者。

CCR5是愛滋病病毒攻擊人體的一個主要切入點。研究人員認為,通過幹細胞移植將免疫細胞置換為沒有CCR5受體的細胞,可能是停止藥物治療後患者體內愛滋病病毒沒有反彈的原因。

不過,多名專家提醒,治癒病例接受的幹細胞移植療法風險很高,且有諸多制約因素,不便推廣。

事實上,攜帶CCR5基因突變的人本就極少,骨髓配型也是道難關,術後感染風險、排異反應等亦不容忽視。這些年來,世界範圍內研究人員對其他多名患者也開展過類似嘗試,但都未獲成功。

某種程度上說,新研究反而進一步證明,針對CCR5受體的基因編輯療法可能成為治癒愛滋病的關鍵。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報導,目前已經有研究人員在探索如何使用基因編輯技術令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免疫系統中的CCR5受體發生基因突變。

2011年8月23日,在南非約翰尼斯堡以南約45公里的小鎮奧蘭治農場,志願者利迪亞·姆巴洛來到64歲的愛滋病患者安娜家中幫助她進行簡單的治療。新華社記者費茂華攝

參與研究「倫敦病人」病例的英國劍橋大學教授拉溫德拉·庫馬爾·格普塔說,幹細胞移植療法僅能作為最後的手段來治療那些同時患有血液系統疾病的愛滋病患者,並不適用於所有愛滋病患者。

美國人蒂莫西·布朗是全球首個愛滋病治癒患者,因在德國柏林接受幹細胞移植獲稱「柏林病人」。他1995年被診斷出愛滋病,2006年確診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次年在柏林接受放射療法和幹細胞移植,之後愛滋病和白血病均消失了。

十餘年後,被稱為「倫敦病人」的愛滋病患者亞當·卡斯蒂列霍在接受幹細胞移植治療後,在相當長的觀察期內也未再檢測到活躍的愛滋病病毒,被廣泛認為是第二名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

去年,有研究人員分別在不同的學術會議上宣布,還有兩名愛滋病患者患白血病後接受了幹細胞移植,停用抗艾藥物10多個月後體內也未再檢測到活躍的愛滋病病毒。不過,相關研究尚未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王鑫方)

來源: 新華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