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宇宙中,這些小行星以僑領的名字命名

中國僑網 發佈 2024-05-13T17:36:28.005942+00:00

閃爍繁星中,一些小行星以人的名字命名,這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榮譽。而這其中,有多顆小行星以傑出僑領的名字命名,成為「夜空中最閃耀的星」。

浩瀚宇宙,星河燦爛。閃爍繁星中,一些小行星以人的名字命名,這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榮譽。而這其中,有多顆小行星以傑出僑領的名字命名,成為「夜空中最閃耀的星」。

陳嘉庚星

1990年3月31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在國際《小行星通報》刊物上發布公告,將中國紫金山天文台於1964年11月9日發現的第2963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陳嘉庚星」。

陳嘉庚是知名僑領,被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1874年10月21日,陳嘉庚出生在閩南漁村,而後創業於東南亞成為「橡膠大王」。陳嘉庚一生奉行「國家之富強,全在於國民;國民之發展,全在於教育」的理念,在各地創辦和資助學校達118所。

圖為廈大校主陳嘉庚先生。王東明 攝

1911年,陳嘉庚先後創辦了集美小學、集美中學、師範、水產、航海、商科、農林等校(統稱集美學校)和福建省最早的綜合性大學——廈門大學。第2963號小行星以陳嘉庚名字命名,與其為科學教育事業所作的貢獻密不可分。

陳嘉庚是「科教興國」的先行者。在傾資興學過程中,他非常注重培養科學技術專門人才,集美學校很早便有了商科、航海、農林等專業。他還儘可能地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在全國倡導科學教育。1949年,陳嘉庚向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提交7項提案,其中之一是:「科學建設為建國首要之圖。查現在全國各中學有科學館之設備者寥寥無幾,欲培養科學人才,實應自中學始。」該提案全部為大會所採納。

中國科學院為了紀念陳嘉庚對教育事業所作的貢獻,向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建議把第2963號小行星命名為「陳嘉庚星」,並獲得國際小行星中心認可。

李陸大星

李陸大是東南亞著名的慈善家、實業家,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一批為家鄉捐資興辦公益事業的海外僑領代表。

祖籍福建安溪的李陸大生前雖身居異邦,卻心繫故土,積極參與家鄉公益事業。慈山學園、俊民中學、安溪一中、陸大醫院、官橋醫院,以及穎如大橋、振羽大橋等都留下了他的慈善印記。據不完全統計,自20世紀80年代到2007年逝世的20多年間,李陸大或興教助學、興醫惠民,或修橋造路、修繕古蹟,累計捐資1.5億元人民幣。

人們向李陸大銅像獻花。劉伯怡 攝

為表彰其在中國公益事業的貢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將編號為「3609」號的小行星命名為「李陸大星」。

1996年4月16日,在「李陸大星」命名典禮上,李陸大說:「中國是我的故鄉,我在這片土地上出生成長,這裡是我的根之所在。我雖然旅居海外多年,但中國一直是我魂牽夢縈的地方。當我在海外創業略有成就時,最大的心願就是能為故鄉和故鄉的父老鄉親奉獻綿薄之力。適逢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好時機,使我有幸能一了多年夙願。」

陳偉南星

陳偉南1919年出生於廣東省潮州市沙溪鎮,1937年赴港謀生,當過店員和小販,香港淪陷後回鄉務農。1946年再度赴港,艱苦創業,先後創辦香港星洲膠業有限公司、香港星洲貿易有限公司、香港屏山企業有限公司。他用數十年的努力創立了雄厚基業,其桑梓情懷也愈發濃烈。

陳偉南為學子頒發獎學金。 陳啟任 攝

數十年來,陳偉南捐資數千萬元在潮州市潮安縣沙溪鎮建立寶山中學;幫助母校韓山師範學院(原韓山師專)修建教學樓、校史館、校道、東校門、西校門等,捐資總額800餘萬元,加強教學設施和師資隊伍建設;捐資百餘萬元港幣給予潮汕星河獎基金會,獎掖優秀的潮汕學子……據不完全統計,陳偉南在教育、文化、醫療等公益事業,累計捐資逾一億元人民幣。

2008年11月,經國際天文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編號為8126號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陳偉南星」。

在授予命名證書時,紫金山天文台稱,之所以將陳偉南的名字刻上天穹,是因為他是德高望重的愛國實業家和慈善家,奉行"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的格言,將全部精力貢獻給中國的文化教育和慈善事業。

來源:中國僑網微信(ID:qiaowangzhongguo)綜合中國新聞網、中國僑網

編輯:冉文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