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儋州海花島救治成功,擱淺海豚要回家了!

北青網 發佈 2024-05-14T06:43:13.058810+00:00

2月20日下午,儋州市海花島海洋樂園內,一隻灰色的印太瓶鼻海豚從水底緩緩伸出頭,試圖呼喚岸上的「老熟人」——馴養員吳花麗,對方卻「視而不見」。

日前,儋州海花島海洋生物科研基地工作人員為擱淺海豚進行健康檢查。伍卓千 攝

■ 海南日報記者 曹馬志

2月20日下午,儋州市海花島海洋樂園內,一隻灰色的印太瓶鼻海豚從水底緩緩伸出頭,試圖呼喚岸上的「老熟人」——馴養員吳花麗,對方卻「視而不見」。

選擇無視,是因為不認識、不喜歡?都不是,是為了讓海豚「斷奶」。

別看這隻海豚已經成年,體長2.5米,重達180多公斤,可想要回歸大海,它必須戒斷對人類的依賴,靠自己的能力重新適應和回歸大自然。這個階段,被吳花麗和同事們稱為「斷奶」。

去年4月7日,這只在昌江黎族自治縣棋子灣沙灘邊擱淺的海豚,被轉送至海花島海洋生物科研基地接受專業治療。與它朝夕相處的吳花麗,不僅給予悉心照顧,還陪著一起游泳,在這個過程中,雙方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它有些黏人,我們一下水工作,它就會主動游過來,還會用滑溜溜的身體輕輕蹭我們。」但作為海洋生物保護專業人士,吳花麗知道,擱淺的海豚治好後,最終要回到大海的家,和人太親近將不利於它在野外的生存。

「別看它現在游得這麼歡,剛開始它受傷嚴重,幾乎不能動彈,更別提游泳了。」現場,剛檢查完海豚體表情況,海花島動物醫院經理李強勝告訴海南日報記者,要想讓海豚「斷奶」,恢復海豚自主遊動的能力尤為關鍵。

於是,吳花麗和多位馴養員同事成了海豚的「游泳教練」,每天手把手教學,海豚從一進水就嗆水,到藉助浮漂游,逐漸可以獨立游,找回原本海上「游泳健將」的狀態。

「斷奶」行動從3個月前開始。

去年12月,經過多次體檢評估,這隻海豚的傷勢基本痊癒,可以進入到野化訓練階段,它的生活也隨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吳花麗和同事們再也不和海豚伴遊,除了體檢等必要時刻,不再和海豚有任何接觸。

此外,這隻海豚搬到更大的水池後,考慮到野外海豚是群居動物,海花島海洋生物科研基地還找來兩隻海豚和它一起生活。它的食物也從魚漿、凍魚,逐漸變成了小活魚。

「目前,這隻擱淺海豚傷口完全癒合,已經完成野化訓練,『斷奶』效果良好。」儋州海花島海洋生物科研基地動物總監張玉東介紹,正在和省、市相關主管部門對接,完善必要的手續,他們計劃本月底將海豚放生大海。它很快就可以回到最熟悉的「家」了。

(海南日報那大2月20日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