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有個北魏村,這個村子的背後,有著曹操兒子的塵封往事

青史觀 發佈 2024-05-14T14:01:41.679229+00:00

上一期的文章,我們說到了和曹魏集團聯繫密切的鄴城,今天我們就來帶您聊聊關於曹操立儲和曹操的兒子曹乾的故事。曹操最終選擇曹丕做「接班人」作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文學家,曹操半生南征北戰,他剿滅袁紹北征烏桓,基本統一北方。

上一期的文章,我們說到了和曹魏集團聯繫密切的鄴城,今天我們就來帶您聊聊關於曹操立儲和曹操的兒子曹乾的故事。

曹操最終選擇曹丕做「接班人」

作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文學家,曹操半生南征北戰,他剿滅袁紹北征烏桓,基本統一北方。不過,詩作風格氣勢雄渾如幽燕老將的曹操,也會發出「騰蛇乘霧,終為土灰」的感慨。知天命之年的曹操,身體每況愈下。公元208年的赤壁慘敗讓他感到力不從心。這個東漢晚期的政治家開始考慮選擇「接班人」問題。

古代繼承人選擇講求嫡長子制度,意思是把正妻所生的長子算作第一順位「接班人」。曹操原配是丁夫人,但是沒有子嗣,劉夫人給曹操生下了長子曹昂,不過她過早去世,曹昂成了丁夫人的養子。這麼看來,曹昂最有資格繼承曹操的功業。

可惜的是,在公元197年曹操征張繡之戰中,曹昂被殺。曹操只能在剩餘子嗣中繼續選人,他的繼室卞夫人生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子。「黃須兒」曹彰擅長衝鋒陷陣,不適合做接班人,曹熊體弱多病,英年早逝。政治上成熟較早的曹操子嗣中,只剩下了曹植和曹丕。

最初,風流倜儻的曹植比較得寵愛,坊間對他「支持率」也很高,但是悶聲發財的曹丕靠著一點一點的幕後工作扭轉了局勢,最終成了曹魏政權的「掌舵人」。

王昭儀積極幫助曹丕上位

曹操南征北戰,曹丕在鄴城處理政務。這期間,他彬彬有禮,贏得了朝中實權派人物的好感,最終得到了他們的支持。另外,曹丕還利用老婆郭女王的關係,對曹操的近侍、妻妾展開「攻堅」,內外夾攻之下,曹操對曹丕的態度有了轉變。

這其中還有一位很關鍵的人物,那就是曹操妾室之一的王昭儀。在她「枕頭風」的作用下,曹操對曹丕的好感與日俱增。《三國志·魏書》中曾記錄:「(曹)干(養)母有寵於太祖。及文帝(曹丕)為嗣,干母有力。」

而文人氣息濃厚的曹植卻讓曹操越來越厭煩。公元218年,曹植不聽勸阻,夜晚駕車從司馬門徑直出城。司馬門是皇宮的外門,曹植在此通過是違禁,這件事觸及了曹操底線,不過他還是照顧兒子面子,把負責司馬門管理的公車令處死平息輿論。

事後,曹植在曹操心中地位一落千丈,曹丕勝算大增。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還軍洛陽,當月,他因病去世,時年66歲,諡曰魏武王。曹丕成為接班人後,於公元220年10月逼漢獻帝劉協退位,他改國號為魏(曹魏政權),改元黃初,他就是魏文帝。曹丕上位後,朝堂政治開始重新洗牌。

曹干和王昭儀得到了優待

曹丕繼承大統後,自然對王昭儀感激涕零,就連王昭儀的養子、曹丕同父異母弟曹干也受到了優待。曹乾的生母是地位低微的陳妾,曹干三歲時,生母去世,曹操把他交由沒兒子的王昭儀撫養。曹丕繼位後,曹干從弘農侯晉爵為燕公,封地從今陝西來到了河北。8歲時,曹干更是晉爵為河間王,和功勳卓著的曹彰等人一樣都獲得了王爵。

一直到曹丕駕崩前,他還對王昭儀和曹干念念不忘,囑咐兒子曹睿(魏明帝)一定要好好對待他們。曹睿也謹遵父親遺言,對王昭儀母子頗多恩賞。

不過,在魏明帝青龍二年(公元234年),曹干卻做了一件「錯事」。

大臣奏報,曹干私通賓客,意思是不經允許,在封國內和賓客私自往來。魏明帝不忍加罪於自家叔叔,只是讓使臣帶來詔書,對曹干告誡一番。曹干自然不忘叩頭謝罪。足堪玩味的是,在曹干「犯錯」的同一年,東平王曹徽的手下毆打壽張縣(轄區範圍在山東省,1964年撤銷建制)吏,事後,曹徽封地被削奪一個縣以示懲戒。而一樣被告發的曹干卻沒有受到實質性懲罰,可見魏明帝對他的格外「照顧」。

其實,王昭儀幫助曹丕並非是對他有多少好感,她這麼做也是為了給自己找一個政治靠山。這個女人心裡知道,必須在曹植和曹丕之間押寶,押對了,自己才能在波譎雲詭的後宮中有一席之地。幸運的是,賭一把的王昭儀最終贏了,還賺了個盆滿缽滿。

而對於幼年喪母喪父的曹干來說,如果沒有擋風的牆,自己也很難在朝堂政治下自保。幸運的是,他因為養母緣故,得到了曹魏數代皇帝的庇佑,一生平平安安。

雖然如此,但錦衣玉食的曹乾的日子卻未必好過。

曹魏宗室的活動受到了嚴格限制

曹魏時期對宗室王侯的管理非常嚴格,這些人在封地內好吃好喝,但是要想參政卻基本沒門。曹丕登基後,將自己的同輩兄弟「安置」在了黃河南北,這些王爺一舉一動都受到了朝廷委派官員的監督。

當年有過具體的規定,諸侯遊獵的範圍不得超過王都30里,否則就要被問罪。王侯衛隊的士兵大都是老弱病殘。陳思王曹植的衛隊不過150人,後來還進行過一次減員。而且,曹丕還特別喜歡給他們換封地,變著法地進行折騰。

以曹干為例,他在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封燕公,第二年成河間王,黃初五年,他被改封到樂城縣,黃初七年又改封到了冀南的巨鹿。到了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232年),18歲的曹干又被改封為趙王。

不到12年的時間,曹干被迫換了三四個封地,連封號都被改了三次。這樣的經歷早已磨光了他的銳氣,年輕的他只好小心翼翼生活,生怕被大臣告狀。

簡而言之,曹魏時期的宗室王侯,位高但未必權重,有能力但無處施展。也難怪曹植會在詩中發出「崑崙本吾宅,中州非我家」的牢騷了。在那種環境下提心弔膽過活,不給憋出精神病來就不錯了!

北魏村因曹干而得名

三國時代的燕地說的是今河北保定和冀東、京津一帶,趙地指的是冀中南。而曹魏時代樂城縣治所在今天的河北獻縣,巨鹿的治所則在河北寧晉縣。可以說,曹乾的大半生和河北結下了不解之緣。因為封地長期在河北的緣故,曹干也在河北留下了傳說故事。

《大城縣誌》中就記錄了與曹干有關的北魏村的故事。書中說,曹干在河間王任上曾鑿井灌溉以利民生,本地百姓感激,遂以政權命名地名,這就有了魏村。後來大城一帶聚落數量增加,一個縣內有了兩個魏村,為了和位置偏南的魏村相區別,因曹干而來的村子就被改稱為了北魏村。

古人逐水而居,因水井而出現較大規模聚落。而且兩漢、三國時代,水井還寄予了百姓對美好生活的祝願,大家對出資鑿井的曹幹當然印象深刻。

從地理位置上看,大城縣的北魏村緊鄰今天的河間市,在曹魏時代屬於河間國的轄區。而因名人衍生出傳說故事和聚落地名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北魏村的來歷故事就不難理解了。近1800年過去,昔日的水井早已湮沒不存,人民取水、灌溉也更加便利,但是北魏村村名卻留存了下來。

或許曹干也不會想到,在自己去世後多年,人們還會以這樣一種形式記住關於他的故事,這也算是頗為有趣的一段「緣分」。

本文相關參考及引用資料:《三國志》《大城縣誌》《曹魏封王變革政治過程之考察》。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引用。

■文/本報記者郭會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