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東興:等一場中越旅行

新京報 發佈 2024-05-14T19:32:21.640453+00:00

在東興,上山下海出國,都不難。這座位於西南邊陲的小城,隸屬於廣西防城港市,因興起於北崙河東岸而得名。走過111米長的中越友誼大橋,便能抵達越南芒街市,觀賞錯落有致的法式建築,喝上一杯西貢咖啡。這是東興邊民最熟悉不過的日常,卻因為疫情被按下了三年暫停鍵。

在東興,上山下海出國,都不難。

這座位於西南邊陲的小城,隸屬於廣西防城港市,因興起於北崙河東岸而得名。走過111米長的中越友誼大橋,便能抵達越南芒街市,觀賞錯落有致的法式建築,喝上一杯西貢咖啡。這是東興邊民最熟悉不過的日常,卻因為疫情被按下了三年暫停鍵。

自1月8日起,中國對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實施「乙類乙管」,出入境政策隨之優化調整。那一天,大批在越南務工的中國人背著行李,再次走上那座熟悉的大橋。這一次,等待他們的不是隔離,而是回家過年的團圓。

北崙河西岸是越南芒街市(左),東岸是中國東興市。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攝

現在,口岸尚未恢復旅遊簽,整座城市已經慢慢復甦。

來來往往的車輛徘徊在十字路口,閒置商鋪的招租廣告被揭下,新店裡擺滿了新近生產的特產。北崙河畔再次熱鬧起來,售賣特產的小攤支了起來,攤前聚滿來自各地的遊客。沿街叫賣的屈頭蛋,餐館裡的雞粉和春卷,空氣中飄蕩的咖啡香,都是地道的越南味兒。

越來越多曾經被迫離開的人回到東興,重拾本行。「冬眠」了三年的旅遊人重新開起門店,招兵買馬,他們都在等待恢復通關的那天,「把失去的三年贏回來。」

東興國門景區的僑批路掛上了燈籠和彩旗,年味和煙火氣正在回歸。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攝

煙火氣

1月30日,正月初九,東興口岸仍然年味十足。十字路口的花圃上裝飾著兩隻喜慶的兔子,僑批路掛滿彩旗和燈籠,五層高的萬眾國際批發市場裡熙熙攘攘。口岸邊的玻璃牆上貼著一張張好奇的臉,那是遊客們在眺望河對岸的越南,對面正在慶祝的是貓年(越南十二生肖之一)。

中越友誼大橋上紅旗飄飄,偶爾有人走過。自1月8日始,東興口岸對在越南務工的中國同胞優化通關管理措施。歸國的同胞走過中越友誼大橋,回到祖國的懷抱。另一側,出境人員通道前,越南務工人員拉著行李箱,與中國朋友揮手告別。

2月2日,幾名越南人提著行李,準備從東興出境人員通道回越南。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攝

東興口岸一點一點復甦了起來。好消息先是在2022年11月傳來,月初公交恢復運行,接著是幼兒園複課,小朋友們見到了闊別已久的老師和夥伴。再過一兩周,街上的餐館和KTV陸續營業,賣特產的小攤販又回到了口岸,只是遊客寥寥無幾。

2022年12月7日,疫情防控「新十條」頒布,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

黃秋記得,那一晚的煙花爆竹很響,「大家都很開心,就像提前過年一樣。」當天晚上,一群敏銳的人又回到了東興口岸,看到哪家貼著紅色的「旺鋪招租」廣告,他們就立馬撥打電話搶訂店鋪。

「雖然還不知道口岸什麼時候開,但大家看到了希望。」黃秋晚了兩天才去找鋪位,很多捲簾門上的招租廣告已被撕下。她後來租到一個空了許久的臨街店鋪,離口岸不到200米,租金比以前便宜。

黃秋是東興市邊關國際旅行社的負責人,曾經擁有4個旅行社的店面和20多名員工。過去三年,她退掉了全部店面,旅行社只剩下兩個合伙人,導遊們全部另謀出路,她自己也找了一份賣保險的工作。

好在,最困難的時期終於過去了。2月2日,伴隨著爆竹聲聲,黃秋的旅行社重新開張。門口擺著8個大麥花籃,辦公桌上堆滿糖果餅乾、年橘和發糕,三年未用的電腦和印表機重啟,黃秋開始聯繫以前的老客戶,準備招聘新的工作夥伴。

2月2日,黃秋的東興邊關國際旅行社再次開業。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攝

口岸邊上的萬眾國際批發市場裡,大大小小的商鋪也多半找到了新主人。劉健強及時續租了,熬了三年,他終於看到希望的曙光。

劉健強來自廣東,最早在越南做邊貿生意,後來回到東興發展。打拼了二三十年,如今的他已頭髮花白,5平方米的檔口是他撐起小家的戰場。擦去玻璃柜上的灰塵,擺上玉鐲、香水和越南特產,開始等客從四面八方來。

東興口岸雖未全面通關,旅遊業已慢慢復甦。據東興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2023年春節期間,這個常住人口只有20多萬的小城,共接待遊客28.89萬人次,實現旅遊消費21847.1萬元。

2月5日,時隔三年,中越元宵節足球友誼賽再次舉辦。穿著白色隊服的越南球員走過中越友誼大橋,來到東興市體育場,等待他們的是冒雨觀賽的東興市民。

從1993年開始,中國東興-越南芒街足球友誼賽都在元宵節舉辦,到2019年已舉辦了27屆,雙方球員都是老朋友。

往年,越南的拉拉隊會到現場加油,芒街市的邊民也會前來觀戰。今年他們缺席了,有些東興市民便自發當起了越南拉拉隊,有人在現場高呼:「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2月5日,時隔三年,中越元宵節足球友誼賽再次開踢。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攝

「今年春節假期,東興各景區遊客如織,消費額大幅增長,旅遊業強勢回暖。在這個背景下,重新舉辦元宵節足球友誼賽,進一步增強了兩國邊民的信心。」東興市市長李健說。

元宵夜,絢麗的煙花在東興夜空中綻放,對岸很多越南人跑到北崙河邊觀賞。「東興的煙火氣終於回來了。」黃秋感嘆。

「把失去的三年贏回來」

這樣的熱鬧黃秋盼了三年。她是土生土長的京族人,在這座邊境小城生活了46年。

走在東興街頭,你會發現這座城市與越南的交集之深,擺滿大街小巷的越南特產,隨處可見的中越雙語廣告,還有空氣中飄蕩的咖啡香。與越南芒街僅一河之隔,旅遊業和中越貿易成為了東興的主要經濟支柱。

大學畢業後,學越南語專業的黃秋回到家鄉,擔任越南語翻譯和老師。1998年,她開始進入旅遊行業,成為東興第一個越南語導遊。

在黃秋的印象中,中越友誼大橋還沒修好時,中越邊境游就已經有了。那時候,只需填一張表,花十幾塊錢就能坐船去越南玩。1994年,中越友誼大橋恢復通車,兩國的交往也日益加深。後來,遊客僅憑身份證就能辦理中越邊境通行證,跟著導遊去芒街一日游。每逢黃金周,口岸附近的街道都擠滿了遊客,排隊過關的隊伍長達幾公里。

遊客隔著玻璃牆觀望對岸的越南,小商販在一旁賣越南特產。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攝

見過東興口岸繁華的黃秋覺得,這三年沉寂的東興格外陌生。街道上空蕩蕩的,商鋪漸漸空置,櫥窗里積著厚厚的灰,甚至有本地人寧願虧十幾萬也要賣房離開。

讓黃秋覺得難過的是,那些滿是回憶的老店也沒能挺下去。有一天,她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搬家公司正在搬東西,一個熟悉的招牌立在車上。一陣心酸湧上心頭,那是她跟丈夫談戀愛時常去吃的餐廳,沒想到連告別的機會都沒有。

黃秋的旅行社一開始從越南遊轉向國內游、省內游,後來離開東興變得越來越困難。去年國慶,黃秋接到了從防城港去雲南旅遊的單子,那是2022年的第一單生意,也是唯一一單。當時從東興去別的地方需要隔離,她就在防城港租了一套房子,給東興的導遊隔離,然後再出去帶團。這種旅遊團的利潤不高,她還是很開心,「導遊們動一動,就會看到希望,也讓我看到希望。」

從東興國門景區門樓到口岸只有五六百米路,分布著二三十家旅行社門店。鍾芳也在這開了一家旅行社,是為數不多還在開門的,只不過變成了一家特產店。

一些旅行社門店暫時變成了特產店,店主期待著邊境游恢復。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攝

「還不能去越南旅遊,可以先買點越南特產嘛。」這個從業20多年的老導遊賣力招呼著來來往往的遊客,向他們推薦越南零食和咖啡,介紹不同膏藥的功效。這些商品的生產日期大多是去年12月或更晚,都是東興解封後進的貨。

遇到想買東西的顧客,鍾芳會笑著說:「老闆幫忙開個張,我算你便宜點。」她願意以更優惠的價格拉點回頭客,等客人付了款再加個微信,以後可以線上下單。在那些不能出門開店的日子裡,她就是靠朋友圈的熟客撐下去。

傍晚五六點,景區內的遊客慢慢散去,快遞小哥開著三輪車攬件,撕扯膠帶的聲音此起彼伏。鍾芳一直守到晚上十點,「我不怕辛苦,最怕沒生意做,能有活干就好。」

疫情的陰霾漸漸散去,鍾芳想等中越旅遊恢復,重新做回旅遊老本行,爭取把這兩年欠下的債還清。

通關後,黃秋還想把越南再走一遍,更新網站和公眾號上的旅遊路線。旅行社重新開張後,她身上的活力和衝勁兒仿佛一夜之間也回來了,「我要把失去的三年贏回來。」

忙到凌晨,黃秋關上捲簾門,準備回家。她走在靜悄悄的口岸,本以為自己是最晚下班的一個,卻看到砧板店前還有人在磨砧板。電磨聲輕輕柔柔,空氣中飄著淡淡的木香。

在萬眾國際批發市場,許多遊客在購物拍照,招租信息隨處可見。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攝

「回來吧,回東興」

萬眾國際批發市場外,立著醒目的招商廣告牌,紅底金字寫著:「回來吧,回東興,做你愛做的工作。因為東興有愛,心在,命在,愛就在。」

即使最困難的時候,黃秋也不曾離開,她用「好住」形容東興,「這裡氣候宜人,冬天不冷,這裡的人熱情善良。」更重要的是,這裡是她的家。

楊梅在去年12月初就迫不及待地回來了。年過五十的她,留著一頭長捲髮,化著淡妝。在旅遊行業摸爬滾打將近三十年,東興本是她的主戰場。

疫情前,她剛剛盤下一棟民宿,準備邊干導遊邊兼職做民宿。後來,民宿退了,她也被迫到南寧另謀出路,做起了銷售工作。自嘲「負婆」的她晃了晃雙手,「首飾都賣掉了,光禿禿的。」

王小麗則是剛在東興買了房就碰上疫情暴發,只能回到北海老家。做了一段時間導遊,當過貨車司機,也考慮過去做護工。沒有合適的工作時,她就在家裡陪孩子上網課。

突然失業,叛逆期的孩子,每個月一萬多的房貸,這些「巨石」壓得王小麗喘不過氣來。她整宿整宿地失眠,整個人陷入抑鬱狀態。後來,她去申請了延期還貸,把房子掛出去賣,心態才慢慢調整過來。

在東興街頭,可以看到各種招租和招工廣告。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攝

休眠了三年的東興旅遊業一有復甦的苗頭,她們立即回到了自己熟悉的領域,看到老友黃秋在朋友圈發布的招聘廣告,第二天就趕了過來。

三姐妹決定一起迎接新的挑戰。疫情期間,直播興起,東興也不例外。白天,紅木店的老闆向遊客兜售產品,現場成交;晚上,他們則對著鏡頭,給網友講解越南紅木的歷史,展示兔子木雕和老鼠木雕的區別。

黃秋也想把旅遊和直播結合起來。在旅行社二樓,綠幕已經掛上,燈光和反光板架起,新買的顯示屏還沒裝好。

打開燈光,架上手機,楊梅把一本黑色的筆記本攤開,上面記著工整的筆記。她曾在被窩裡練習,也曾對著鏡子講述,但面對鏡頭還是有點緊張。「三年沒帶團了,有點生疏了,我要先習慣鏡頭。」

王小麗也走到了鏡頭前,「今天是我的首場直播,謝謝大家的支持。」講完後,她害羞地一笑,想想自己帶過那麼多旅行團,面對那麼多人都能娓娓道來,當對象變成了手機,反而有點不適應。

黃秋聊天時總伴著爽朗的大笑,眼角疊起幾道魚尾紋。晚上11點,直播間裡仍不時傳來笑聲,她們還在摸索著直播的門道。

導遊王小麗(中)在嘗試直播,她們想把旅遊和直播結合起來。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攝

「等通關後,我最想的是到越南吃一盤炒螺,還有屈頭蛋,再喝一杯芒果汁。」黃秋懷念以前的邊民生活,下班後過關走到芒街,吃個越南宵夜再回東興。王小麗只想立刻帶團過關旅遊,她開玩笑地說,「這是報復性工作。」

越來越多人回到東興。萬眾國際批發市場裡,操著外地口音的商人拿著捲尺,丈量不同檔口的面積。來自貴州的退休夫婦,開著房車來到這裡,等待通關後去越南旅遊。在外工作的遊子回到熟悉的故鄉,尋一份穩定又平靜的生活。

春雨淅淅瀝瀝,紫荊花瓣落了一地,中越友誼大橋在雨霧中若隱若現。遊客們最愛問的問題還是「什麼時候可以通關去越南?」得到的答覆五花八門,東興人總是信心滿滿地相信,「應該快了,快了。」

2月20日,東興市商務和口岸管理局發布公告,東興口岸(一橋)將於2月21日起恢復口岸客運功能。只需帶上出入境證件,東興的邊民就能走過那座熟悉的大橋,抵達對岸的越南。

(應受訪者要求,黃秋、劉健強、鍾芳、楊梅為化名)

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編輯 劉倩 校對 陳荻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