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一體化和美國的模式

張博然的研究室 發佈 2024-05-15T08:02:42.163568+00:00

冷戰結束後,歐洲一體化進一步深化並大範圍擴大,歐洲聯盟的整體實力接連不斷的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對歐美關係中的美國占主導地位,歐州是從屬地位模式提出了嚴峻的新挑戰。

前言

冷戰結束後,歐洲一體化進一步深化並大範圍擴大,歐洲聯盟的整體實力接連不斷的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對歐美關係中的美國占主導地位,歐州是從屬地位模式提出了嚴峻的新挑戰。美國開始「重新南視〞對歐洲一體化的政策,並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和改善。

讓我從本文的上下文開始。非常規武器加上主權、自主和倍增的民族主義,使和平變得不確定,同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必要。在這篇論文中,我們想做的是考慮美國的模式及其對我們這個時代的歐洲一體化和和平所產生的的意義。

美國憲法

根據美國憲法的設計師麥迪遜的說法,當政府沒有權力時,他們最容易發動戰爭。但是,即使有一個政府來控制他們,如在一個聯邦(這些州仍然是主權的),可能的結果仍然將是自相殘殺的戰爭,因為人類在沒有受到限制的情況下的棘手的權力意志。

根據他(漢密爾頓)的激進的副美國憲法旨在補救是其立法原則等主權國家與個人的組成,一個原則,對他們來說,因為這是一個初級律師的理論,所以在實踐中是顛覆性的秩序和公民政治。」政府的關鍵是法律,法律對不服從的懲罰,這只能由法官或劍造成。第一個只能適用於個人;就各州而言,法院是無能為力的。

因此,聯邦政府的定義意味著聯盟內部的和平。一方面有一個共同的政府,由人民選舉產生並負責,而州政府,下屬但同樣選舉產生的,致力於國家事務。如果歐洲在過去的200年裡與美國放在一起,那麼就和平而言,它們之間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自1865年以來,這種差異就更加引人注目了。

美國國元勛們也看到了各地平衡和限制權力的必要性,他們認為這將使立法適度;在核世界裡,這是一個寶貴的特點。麥迪遜的公式應對極端流行潮流,他來自休謨的文章「完美的聯邦的想法,是在同一條線。

美國社會的現有結構,和一個極端運動開始在歐洲大陸的一部分將首先要捕獲自己的地方,然後國家由不同的利益——麥迪遜不想破壞國家,而是創造性地使用它們,一個歐洲合眾國也會對它的國籍做一些事情——最後,它必須以更加多樣化的利益來占領聯邦政府本身。而這就不管這個運動是來自極左的還是來自極右的。

今天的美國證實了麥迪遜的判斷,即通過明智地修改聯邦原則,自治可以在領土上大大擴展,這也適用於歐共體他的推理似乎也與德國目前的新納粹主義和法國、義大利和比利時的仇外情緒有關,如果它們的勢頭繼續下去。

最有效的反應是整個歐共體的聯邦一體化,這樣一個國家的異外國家就會發現很難與另一個國家的國家團結起來,而他們的對手是這樣的。同樣的事情是預期從德國撤軍從德國最好的方法來避免不僅經濟而且歐洲國家的軍事主導德國不是目前的制度結構的外交政策,稅收和國防現在的各個國家。

種族分裂也是如此。當然,說美國模式的結構結構就到此為止了。但讓我們動態地看待它,問一下它對歐洲一體化意味著什麼。從動態上看,美國模式是一個關於死亡和變形的故事,一個黑格爾過程,一個具有政治結構的政治主體——在這裡是邦聯條款——產生的後果否定其自身的目的,從而陷入自我對比。

因此,要實現自己,它必須徹底超越和改變它的前提,但仍然保持它最初的意圖——它是這樣做的,從13個主權州的聯邦到這些州個人的聯邦聯盟。在這一過程中,聯邦轉變為聯邦的關鍵時期變得特別重要——特別是當我們問美國模式對歐洲一體化意味著什麼時——轉變發生時的有利時刻也是如此。

在美國的模式中,美國這種轉變方法是激進的,幾乎是瞬間發生的,並在1787年的聯邦制憲會議和1787-1788年獲得批准有這些也意味著要建立一支真正的歐洲軍隊。

轉變經濟模式

為了實現這一轉變,創始人們開始把矛頭轉向了科學。他們的指路明燈是蘇格蘭啟蒙運動的假設,即「人類的行為有很大的一致性。」人類的本性是不變的……」政治學是一種基於歷史案例史的臨床科學;和醫學一樣,對歷史的比較研究可以賦予人們遠見,並幫助立法者做出正確的政策決定。

這並不意味著人們只是注意到相似之處。創始人也關心原因,他們的推理滲透到他們的診斷和預測中。它暗示了思想和態度是有效的,有暗示,它們的歷史有一個邏輯結構。他們的推理可以逐步地直接適用於歐共體。事實上,在美國聯邦和歐共體的動態之間確實有顯著的可比性。有些包括:

(1) 兩者都是聯合會。兩者的立法都是針對主權國家的,而不是針對組成它們的個人的。

(2)根據僅限於修正案的條款,這些主權國家都有否決權;在歐共體,修正案也需要全體一致通過。

(3)從經濟上講,這些條款下的美國或多或少與歐共體現在的計劃類似。這些條款規定,「每個州的人民都可以自由地進入任何其他州以及所有的商業特權」。在政治上,該聯盟擁有更多的超國家力量,例如一支共同的軍隊

(4)一開始,大多數美國人都確信,一種共同利益感會導致他們完全符合歐盟的所有要求。但這並沒有發生。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歐洲,在最初關注歐洲合眾國之後,又重申了民族國家。

(5)在這兩種情況下,由於無法得到必要的遵守,聯邦黨人試圖逐步增加一般政府的權力。

(6)在美國的案例中,這種漸進主義的方式未能為大陸會議獲得徵稅的權力,這幾乎中止了美國革命;在歐共體中,它同樣在財政上失敗了。

(7)在這兩種情況下,地方需要和利益都是決定支持或反對更大的一體化的基本因素。

無論是聯邦對革命戰爭的無效起訴,還是戰後的經濟蕭條,都無法將當時即將消亡的聯邦轉變為一個聯邦聯盟。這樣一個聯盟的前景似乎完全不樂觀。那又是什麼原因改變了呢?其中一件事是謝伊的叛亂,另一件事是羅德島州毫無價值的紙幣。

謝斯的叛亂使麻薩諸塞州的政府癱瘓,隨著疾病的加劇,一個州一個遲地任命代表參加1787年的大會。受過教育,有財產的精英再次積極應對他們的價值觀,他們的財產,甚至他們的身份的威脅。也正是在這個關鍵時期,麥迪遜第一次意識到休謨的文章對美國聯邦的變形的重要性。

歐洲共同體

當我們將歐共體與美利堅共和國的建立進行比較時,出現了一些重要的相似之處。首先,歐共體本身的誕生是對國內混亂的反應,被提議成為歐洲合眾國。第二,在歐共體和在美利堅共和國建立的過程中,都有對大陸經濟的同樣的延伸,在歐共體加入的情況下,伴隨著人口的大量增加。

這種大陸擴張的特點是內部貿易的大幅擴張和定性的經濟變化在這兩方面也存在競爭的挑戰:在英國的美國,歐洲的日本和美國,這兩種變化都需要一般機構,在這兩種方面都出現了聯邦政府對這類機構定義的運動。比較一下聯邦黨人和反聯邦黨人的思想,也許也是值得的。

美國模式主張歐洲一體化?首先,如果它要發生並持續下去,它就必須是聯邦政府的。其次,如果它要成為聯邦政府,它必須同時出現。第三,這種出現,如果要發生,只能在歐共體現在成立時證明自己沒有能力執行其基本目標之後發生,也只能在其成員國未能確保「公民政治的目的和秩序」之後發生。

後者具有特殊的意義,它與對精英身份的威脅相結合。在美國,在州政府完全名譽掃地之後,它是和平地發生的。歐共體也沒有人來推動這樣的聯邦反應;人們擔心仇外心理和種族分裂的結果,非常規戰爭,常見的環境威脅,當然,還有爭奪競爭激烈的大陸經濟的跨國和高科技公司。

在這種情況下,確定「關鍵時期」和「有利時刻」成為研究的中心焦點。當然,這個關鍵時期已經得到了廣泛的研究。至於『適當的時刻』,『在(1787年)大會前夕,包括華盛頓在內的一些知名的國家領導人,仍然懷疑事態是否已經跌到確保改革成功所必需的最低點。

當然,「有利」、轉變的「決定性」時刻的想法在其他歷史過程的診斷中發揮了作用。在他的回憶錄中,讓·蒙內特談到了危機,以及我們所說的作為所有向歐洲統一的重大超越和轉變背後的有利時刻。

人們可能會問:上述所有內容的基礎是什麼?有人可能會認為,歐共體的情況與美國的模式有本質上的不同,例如,不同語言的存在使它們無與倫比。然而,美國的模式也包括了其參與者的邏輯。

其中有一個演示結構。因此,聯邦聯盟必須是緊急的,因為它的基本假設與這些條款不相容。這些假設與主要以自我為導向的人性有關,也與抵制其刪節的力量有關。他們暗示聯邦必須是離心主義的,不受控制的大多數人不能不變成專制。

同樣的假設對EC也有類似的結論,只是現在的結論也是預後。在它們被驗證的程度上,它們將是對美國模式和歐共體的一個測試但是要獲得這樣的假定,必須使用抽象並確定本質。例如,在1787年就不存在核和環境威脅。

但他們可能很容易成為「顛覆公民政治」,就像當時人們認為的無用的紙幣和謝斯的叛亂一樣。因此,聯邦政府意味著聯邦內部實現和平。但不是外部和平。根據麥迪遜的說法,「經驗更值得傳授。」在獨立國家中,他們的鄰國競爭比聯盟更頻繁今天尋求歐盟在經濟和政治上的領先地位。

美國經濟模式

但在平衡方面,在美國模式中,人們在政府任職時不會遇到及時國際化的限制。因此,立法者不太可能倉促行事。美國和歐洲共同的商業精神,得出了同樣的結論。在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所表現出的核克制也是如此。

事實上,歐洲大陸的聯盟似乎比小國更不可能的去使用核武器,僅僅因為它們更強大,因此更安全,也不那麼絕望。但人們可能會問:有什麼能保證這樣的聯合會會自動持續下去?答案是沒有。

因此,最近有兩次美國的極端性格受到質疑:一次是尼克森總統辭職,另一次是伊朗門事件。在這兩種情況下,核心問題都是行政部門違反了美國的基本憲法規定的限制,但另一方面,就像美國模式的局限性存在問題一樣,也有問題,尤其是在核時代,其更廣泛的全球適用性。但這已經超出了我們論文的範圍了。

結論

總的來看,歐洲正在擺脫美主歐從的局面逐新向獨立一極過渡。過渡期將會曲折漫長,但其進程不會存止。美國的圖謀雖難得逞,但方針不會改變。歐洲作為一個整體並不會停止去爭取地位的努力和鬥爭。隨著社會的發展,歐美之間的合作和鬥爭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案

1.阿黛爾,政治專欄《聯盟的章程》

2.阿爾蒂羅·斯皮內利,《歐洲公約》

3.保羅·泰勒,《歐洲一體化的極限》1983年

4.柯蒂斯·奈特爾斯,《國家經濟的出現》,1960年

5.戈登·伍德,《美國革命的激進主義》1992年

6.瑪格麗特·夏普,《整合的技術與動態》

7.戈登·伍德,《美利堅共和國的創建》,1969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