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古遺址考之二:大汶口文化與大墩子遺址(作者 張可春)

2019-12-31T14:33:37+00:00

1962年,南京博物院在邳海地區開展考古調查時發現,1963、1966和1976年,南京博物院先後三次發掘大墩子遺址,收穫頗豐。三次 發 掘大墩子遺址從被發現至今,先後經歷過三次正規發掘。

跟著感覺走,靠不住 | 王宇平

2020-06-14T15:56:13+00:00

想想我等工薪階層,一個月下來就此千兒八百塊錢,老婆下崗在家,孩子正在讀書,工資僅夠養家餬口,一攤上這些事兒真讓人焦心,但是世風如此,不掏腰包又怕日後求人不應,只好咬緊牙關,允諾下來…

讀不夠的孫犁,品不盡的孫犁,冰清、孤高的孫犁 | 李修運

2020-06-14T15:56:31+00:00

我會告訴你,外國的有巴別爾,蒲寧,中國古代的有司馬遷,杜甫,近代有孫犁,汪曾祺,當代有莫言,遲子建,劉慶邦等。

勵志:一本《數學題典》的傳贈故事 | 劉企華

2020-06-14T18:50:45+00:00

運河中學高中部九六屆學生周雄健,是時任《邳州日報》副總編周伯之的兒子。他有一本珍愛的厚書,書名叫《數學題典》,有1395頁,標價32.20元。

鄉情美食:運河酒廠黃家牛肉拉麵老店,碗大肉足味香 | 姜文浩

2020-06-14T18:49:00+00:00

拉麵量大味足,有大小碗之分,小碗10元,大碗15元,每碗都蓋有一層片狀牛肉,以及切碎的香菜,地道的牛肉老湯,看起來就十分的誘人,再佐以邳州馳名的一紅一白,攪的食客味蕾大開, 饞涎欲滴。

拍案驚奇:當代梁山泊與祝英台的故事(作者 王振常)

2020-01-12T19:56:48+00:00

古代封建社會梁山伯與祝英台同窗三年,抵足而眠,山伯不知英台是女的。今天在文明社會中也有兩位同學4年同班學習,同宿一室,竟不知最喜歡的同學是女生。

西門慶三個老婆暗戰,吳月娘發火,潘金蓮敗露,輸家為何又是瓶兒

2020-01-27T01:02:57+00:00

吳月娘輕意不發火,特別是對潘金蓮,能忍則忍,不願觸她霉頭,即使要把內心的不滿表達出來,也多是含沙射影。

我能發表很多文章,得益於抬槓讀書法

2020-01-24T06:53:09+00:00

說讀閒書,是因為讀書對於我來說,從來就沒有什麼學術目的,它只是我的業餘愛好,因而能一如閒雲野鶴,想讀什麼書就讀什麼書,一本書想讀幾頁就讀上幾頁。

邳州民俗:嬰兒起名有講究(作者 王如坤)

2020-04-20T17:57:31+00:00

起名大體有以下幾方面:男嬰男嬰以屬相起名:如虎年叫大虎、小虎、虎子,龍年叫小龍、牛年叫大牛等,但一般鼠年不起鼠,猴年不起猴,蛇年不起蛇。

文化尋旅:藤花舊館——一代文豪蘇東坡的永恆記憶(光暗無形)

2020-04-20T20:38:24+00:00

我最早對你的記憶,還是小學課本里那一句。再次與你重逢,是在你位於常州市中心的故居——藤花舊館。即使官場失意,你亦未變分毫,反而培養出苦中作樂的精神:黃州好豬肉,價錢如泥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史海鉤沉:泰山鴻毛生死言—史學開山鼻祖司馬遷在邳州(崔學法)

2020-03-02T15:47:02+00:00

面對最殘酷的刑罰,司馬遷痛苦到了極點,但他此時沒有怨恨,也沒有害怕,他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記》寫完,「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

邳州古遺址考之一:大汶口文化與劉林遺址(作者 張可春)

2019-12-29T13:42:12+00:00

大汶口文化是我國新石器時代的一種文化,是黃河流域人類從母系社會過渡到父系社會的關鍵時期的文化。在這一時期發現的遺址中,以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最為典型,故命名為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的發現和確定是中國學術史上的一件大事。

被列入非遺的邳州婚嫁習俗,起源於漢化,流傳至今

2020-02-07T22:19:08+00:00

邳州主要的婚俗模式是:一、定親1、說媒舊時,農村有早婚的習俗,民間有「閨女過了十七、八,不填房就嫁窮家」,「閨女大了不可留,留來留去結怨仇」之說。

邳州風俗:官湖騾馬大會

2020-02-26T18:17:40+00:00

一個時期里,全國不少地方的工商業者陸續結隊來到這裡開店、設攤鋪,或販運或製作,中心大街商店林立,外地籍客商設立的會館、幫會眾多,市鎮繁榮景象在州府之上。

邳州古遺址考之三:大汶口文化與梁王城遺址(作者 張可春)

2020-01-02T16:43:59+00:00

從下到上,依次為大汶口文化層、龍山文化層、商周文化層、春秋戰國文化層、南北朝至隋文化層、宋元文化層等及現代耕土層梁王城大汶口文化層為大汶口文化晚期遺存,是梁王城遺址中時代最早的一批遺蹟,包括房址、墓葬及大型作坊遺蹟。

古代名人傳奇:承前啟後的琵琶大師湯應曾(作者 戴啟)

2020-02-03T19:08:39+00:00

明朝崇禎年間,邳州有個人叫湯應曾,彈得一手好琵琶。湯應曾幼年喪父,靠母親撫養成人。 光陰荏冉,應曾已到二十歲了。

抗戰故事:小偵察員(作者 顧勤功)

2020-02-02T04:08:43+00:00

「大叔,你不知道,我們那地方淪陷了,俺娘帶著我隨著跑反人群沒命似的向南跑,誰知剛過鐵路,日本鬼子的飛機衝著人群撂炸彈了,俺娘怕炸著我,趴在我身上護著,我沒被炸著,可俺娘卻被炸死了。後來,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就地掩埋了俺娘,我這才跟著人群往南跑。」

我與花生十年緣,十年好運為何多與花生有關 | 沈慶保

2020-03-19T18:43:36+00:00

  我生來愛吃花生,尤其是夜深人靜時鋪開稿紙,托著腮苦思冥想毫無進展的緊要關頭,朝嘴裡扔幾粒剛出鍋的椒鹽花生,往往比抽支煙還要提神。花生,在人們的眼中當是太過平常的食品,對作者來說卻是情有獨鍾,一生難捨的。

由桃花島觀魚想到李清溪老縣長支持辦電大(作者 張元棟)

2020-02-09T19:05:06+00:00

相傳古時候,黃河在山西與陝西的交際處,有龍門洞穴,每逢暮春季節,有無數金色鯉魚循著黃河逆流而行,聚在禹門下,極力跳躍,偶有一躍而過者,便化為蒼龍,騰飛九天之上。

拜訪邳州一代名醫呂之琨、李振萍九旬老夫婦(作者 徐景洲)

2021-10-06T01:51:19+00:00

他們上世紀50年代由軍醫轉業到地方,呂叔曾任人民醫院副院長,被譽為蘇北放射學科第一人,李姨任內科主任,是邳州有口皆碑、惠澤無數人的一代名醫。

上好退役第一課:宿松縣開展2021年退役軍人適應性培訓|王宇平

2021-09-27T23:04:39+00:00

為幫助退役軍人更好地融入新環境、適應新崗位,實現由強軍興軍主力軍向社會經濟發展生力軍的轉變,9月27日,宿松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和勞動就業管理局聯合開展退役軍人適應性培訓,為該縣退役軍人上好返鄉「第一課」。宿松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徐申宏、勞動就業局局長朱志剛等出席開班儀式並講話。

宿松縣:國慶節前走訪慰問 情暖邊防現役軍屬 (王宇平)

2021-10-01T00:12:08+00:00

為弘揚擁軍優屬光榮傳統,營造良好社會風尚。

一代大師命運的巨變 讀來淚流滿面

2020-06-16T06:06:25+00:00

穆旦,中國最好的詩人、翻譯家。著名學者、作家王小波讀他的譯作,每每如朝聖般虔誠。穆旦原名查良錚,出身浙江海寧查氏家族,為江南名門望族,清康熙帝南巡時曾賜聯「唐宋以來巨族」,家道中興幾百年不衰。穆旦與名滿天下的武俠小說作家金庸(查良鏞)為同族叔伯兄弟。

《史記》精神,穿透塵封2000年,消融在我的血脈里 | 李修運

2020-06-18T09:48:58+00:00

我的選擇:一是火種,二是一套《史記》。絕不矯情,因為《史記》讓我割捨不下,它是我的精神支柱。首先,《史記》誠懇,公開談錢。《貨殖列傳》是中國第一篇經濟學著作。

狂熱的夏季,是風調雨順的好兆頭 | 哲言

2020-06-14T03:25:29+00:00

夏是狂熱的鬥士,夏是滾燙的青春,飆車或是衝浪,不為別的,圖的是驚險刺激。六月天像娃娃的臉,說變就變。

看了農民工扛水泥的幾秒鐘視頻,讓我淚流滿面 | 周葆亮

2020-07-17T07:33:21+00:00

一位肩扛水泥袋的農民工,聽見女兒站在遠處喊爸爸,水泥袋子從農民工的肩上滑落到腳下泥水裡,抬頭髮現女兒跑來,女兒跪下了,抱住爸爸大聲痛哭:「爸爸,我考上了。」

韓信傳說五則:出世、分井、捉妖、葬母、投漢(作者 王如坤)

2020-08-27T13:14:09+00:00

⑴ 出世淮安府有個韓家莊,韓家莊有個財主韓員外,家裡良田千頃,騾馬成行。那韓員看門不餵狗,倒養了一隻大馬猴。這馬猴白天在外頭把門,晚上就隨由自便地去這去那,也沒有人去管它。這年夏天的一個晚上,馬猴溜到了韓小姐的繡樓上。這時,韓小姐在紅羅帳里睡著了。馬猴就把小姐給奸了。

邳州老詩人縱然詩選:老牛逢春(外五首)

2020-09-04T14:08:57+00:00

為陽光發表在鄉土上。縱然先生為邳州五十年代知名詩人,多有詩作發於國家與省市報刊,前些年,有詩集出版。

江蘇邳州九女墩四號墩才是真正的季子掛劍台遺址(作者 張可春)

2021-08-12T02:07:53.245420+00:00

季子掛劍的歷史故事,作為充分表達中國人對於友情及誠信的理解,已成為經典,從《史記》到現在,流傳了幾千年,幾乎婦孺皆知,家喻戶曉。但作為故事的載體、文物遺存的主體——季子掛劍台的真實發生地,卻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沒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