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慶三個老婆暗戰,吳月娘發火,潘金蓮敗露,輸家為何又是瓶兒

大洲文苑 發佈 2020-01-27T01:02:57+00:00

吳月娘輕意不發火,特別是對潘金蓮,能忍則忍,不願觸她霉頭,即使要把內心的不滿表達出來,也多是含沙射影。


吳月娘輕意不發火,特別是對潘金蓮,能忍則忍,不願觸她霉頭,即使要把內心的不滿表達出來,也多是含沙射影。如打鞦韆時,不滿潘金蓮浪笑,就舉周家女孩「抓喜」的事暗諷她,看似不痛不癢,其實也痛也癢,暗箭比明槍更易傷人。潘金蓮則對她的所謂「關心」不理不睬,依然笑打鞦韆,實則是反戈一擊,吳月娘終是無可奈何。但這一次,面對潘金蓮擅自抱出李瓶兒的兒子,並且「一徑把那孩兒舉的高高的」,還「笑嘻嘻看孩子說道:『大媽媽,你做甚麼哩?』你說:『小大官兒來尋俺媽媽來了。』」不由不大發其火:「五姐,你說的甚麼話?早是他媽媽沒在眼前,這咱晚平白抱他來做甚麼?舉的恁高,只怕嚇著他。他媽媽在屋裡忙著手哩。」

顯而易見,潘金蓮擅自抱出官哥兒,高舉官哥兒,是想有意驚嚇官哥兒。她教官哥兒與吳月娘對話,稱她為「大媽媽」,又語焉不詳地說是來「尋媽媽」,表面上是為討好吳月娘,實則是以「大媽媽」與「媽媽」對比,觸動吳月娘生不出孩子的心病,挑撥吳月娘與李瓶兒關係。

吳月娘一眼看穿潘金蓮不良用心,如果隱忍不發,應著潘金蓮的話,抱過官哥兒來親熱,那就中了潘金蓮的計。不僅會惹李瓶兒不快,如若嚇出病來,自己也脫不了干係。吳月娘忍無可忍,退無可退,便連珠炮似的直接向潘金蓮發火,嗆得潘金蓮啞口無言:

「五姐!你說的甚麼話?」——毫不留情直面反問,是當頭棒喝,直斥潘金蓮說話不妥,包藏禍心。

「早是他媽媽沒在眼前,這咱晚平白抱他來做甚麼?」——一針見血,點出潘金蓮擅自抱官哥兒出來大不妥:他母親不在眼前,又沒任何理由,天這麼晚了,平白無故抱出來,目的何在?出了事誰負責?既指出潘金蓮做事不通情理,又撇清自己與此事無關。

「舉的恁高,只怕嚇著他。」——官哥兒膽小盡人皆知,你偏偏把他高高舉起,不是有意嚇他嗎?萬一掉下來摔著呢?更何況,高高舉起時,肯定要雙手緊緊抓著他,能不抓疼他,嚇著他嗎?吳月娘強調這一點時,肯定提高了嗓音,她要讓裡屋的李瓶兒知道是潘金蓮有意驚嚇官哥兒,從而把潘金蓮意欲嫁禍於她的球,一腳踢回去。

「他媽媽在屋裡忙著手哩。」——這是殺手鐧。潘金蓮做賊心虛,本想避著李瓶兒,可李瓶兒恰恰就在裡屋。隔牆有耳,吳月娘大聲訓她,等於向李瓶兒通風報信。

在向潘金蓮發過一連串極具殺傷力的連珠炮之後,吳月娘不依不饒,只聽她一聲喊:「李大姐你出來,你家兒子尋你來了。」吳月娘這一手很厲害,她直接把李瓶兒叫出來,雖然沒明說是潘金蓮擅自抱官哥兒出來的,表面上是在替潘金蓮做遮掩,但李瓶兒出來一看,官哥兒正在潘金蓮手中,不是她又是誰?潘金蓮抱官哥兒,簡直就是羊入狼口,聯想到吳月娘所說的「舉的恁高,只怕嚇著他」,李瓶兒能不擔驚受怕?能不對潘金蓮心生怨氣?能不對吳月娘心存感激?但李瓶兒對潘金蓮一向敢怨不敢言,只能忍氣吞聲把官哥兒抱走。李瓶兒一回到自己屋裡,就埋怨奶娘如意兒:「他哭,你慢慢哄著他,等我來,如何教五娘抱到後邊尋我?」言語中流露出對潘金蓮的戒心與不滿。而吳月娘的「舉的恁高,只怕嚇著他」一言成讖,當天夜裡,「那孩子就有些睡夢中驚哭,半夜發寒潮熱起來。奶子餵他奶,也不吃,只是哭」,潘金蓮壞心得逞。西門慶酒罷歸房,問起官哥兒為何「只顧哭」,李瓶兒明知是潘金蓮使的壞,卻「不題起金蓮抱他後邊去一節」,怕得罪潘金蓮,招來更損陰招,只能吃下啞巴虧。

潘金蓮刻意使壞達到目的,卻又被吳月娘設局暗算,使其禍害官哥兒的險惡用心,完全暴露於李瓶兒面前,正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吳月娘是這場暗鬥的贏家,潘金蓮因官哥兒受驚嚇致病而輸贏兼得,李瓶兒是輸家,而受傷害最重的,卻是無辜的官哥兒。

【原文見小說32回 本文作者 徐景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