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風俗:官湖騾馬大會

大洲文苑 發佈 2020-02-26T18:17:40+00:00

一個時期里,全國不少地方的工商業者陸續結隊來到這裡開店、設攤鋪,或販運或製作,中心大街商店林立,外地籍客商設立的會館、幫會眾多,市鎮繁榮景象在州府之上。

官湖農曆十月二十五騾馬大會,距今已有200餘年歷史。騾馬大會以官湖鎮集市為中心,波及全國各地。鼎盛時,東到連雲港,西到山西,南到蘇杭,北到關外的客商都來此參與交易。

官湖鎮自明清以來,漸為南北蘇魯交通要道和商貿物資集散地。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下邳城沉陷,州府遷至邳城,官湖與州城近在咫尺,形同陪都。一個時期里,全國不少地方的工商業者陸續結隊來到這裡開店、設攤鋪,或販運或製作,中心大街商店林立,外地籍客商設立的會館、幫會眾多,市鎮繁榮景象在州府之上。約在1800年左右,為滿足遠方客商集中經營要求,由商董們議定,以農曆十月二十五日為集會日,舉行全國性的騾馬大會,此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騾馬大會時間處在一年秋收之後,嚴冬來臨之前,從農曆十月二十五日起至下月初二止。主要內容就是物資大交流。

每年逢會之前的三五日,各地客商就大車小輛的聚集官湖,有關外來的騾馬,西口來的皮貨;有湖廣百貨、蘇杭絲綢、魯中山果、亳州藥材等。坐地老字號商鋪也早已備足貨物,工匠作坊等各行各業也都準備就緒。大五行(牛、驢、騾、馬)、小五行(豬、羊)的棚圈草料,山果行的車擔存放,皮貨行的客房款待,柴碳行的場地分享,糧油行的升斗簍稈,布匹行的尺寸丈量等,都準備的井井有條。行老闆和經濟人把握行情起落,公正評議物價,並且負責貨物行進之後到出行之前的存放和保管。

騾馬大會設有白棚、黑棚、八根系。白棚為「三道街」,即為一梳篦、二雜貨、三掛貨的小攤販。黑棚就是湯飯業。八根系即為一副挑擔兩頭各四根系的雜貨挑及工匠挑。各歸行道,或說或唱的叫賣。

逢會期間的民間文藝活動也遍及集市。過去的「大興棚」(即蘆葦搭成的大屋)里有馬戲、雜技、京戲、拉魂腔(柳琴戲),街頭巷尾有鼓書、評詞、琴書等。還有舞獅、竹馬、高蹺、落子、花鼓等民間鄉會遊街表演。

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隨著農耕和運輸使用的牛、馬、騾的減少及生產物資使用量的減少。官湖騾馬大會的規模也逐漸縮小,原來為期八天的大會,只有前三天較為熱烈喧鬧。但今日官湖的鎮容鎮貌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遠非歷史可比。官湖鎮已成為蘇北地區的經濟強鎮、交通重鎮、文化名鎮,商貿交流每天都在進行中。

(作文作者 高伯華 尚華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