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生活其實就是不斷的行為認知療法的過程

2020-06-15T10:33:56+00:00

心理學源自哲學,是專門研究人們心理與行為活動及其存在問題的學科。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曾經說過,任何不能與生活發生緊密聯繫的科學都不是科學。

認知行為療法漫談:人類生活本質就是社會化的過程

2020-06-15T10:33:50+00:00

心理學源自哲學,是專門研究人們心理與行為活動及其存在問題的學科。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曾經說過,任何不能與生活發生緊密聯繫的科學都不是科學。

愛因斯坦:用導致問題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一定是無效的

2020-06-04T20:29:02+00:00

很簡單,用愛因斯坦的話說,「用導致問題的思維方式,試圖來解決問題一定是無效的」,好比做事不靠譜的人搞砸了事情,再次安排類似事宜還是會搞砸的。

做好情緒管理,要真正明白「情緒、心理本質、心理狀態」這3件事

2020-04-28T04:39:40+00:00

影響情緒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如何解釋我們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是這三步: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例如我們外出被人踩了一腳,很生氣,再一看是個盲人,會立即感覺內疚,沒能及時讓路;堵車時候,原本非常生氣,得知前面出了增車事故,也就釋然;單位負二層車庫,空著好多車位不能停,如果你不知情停下

你能區分概念和具體化?教育孩子用具體化心理,而非概念化大道理

2020-05-25T21:07:58+00:00

又想起小時候聽到瘋狗咬人人瘋了的描述,據說那瘋掉的人能一下子跳上高牆,蹦上屋頂,還會咬人,以至那段時間我夜晚走路膽戰心驚,唯恐遇到瘋狗或者瘋子。

做好情緒管理,首先識別4種心理狀態,然後採取合理應對方式

2020-05-04T00:18:56+00:00

比如,遇到有情緒的人,除了上述辦法,還可以主動表達感受,「你很難受,是不是感到不被尊重,需要我們注意?」也可以「先跟後帶法」,「你很生氣,這是自然的,換誰也會,你覺得生氣原因是什麼,需要我們做些什麼,我們是否出去走走呢?」至於心理健康者,怎麼應對都可以。

遇到蠻不講理的人,如何恰當應對?做好情緒管理,需要搞懂心理

2020-04-24T04:38:35+00:00

情緒失控下的爭吵現象疫情防控期間,昨天在學校校區入口見到這一幕,保安用手持測溫儀檢測一位男子,測完溫後,結果男子不走了,最後倆人爭吵起來。

家庭教育:首要不是培養孩子優秀,而是先讓家長自我成長起來

2020-04-19T02:26:11+00:00

想說家庭教育並不容易由於今年突發疫情,處於疫情防控需要,各年級學生只能居家學習網課,這對於家有畢業生的家長考驗巨大,很多家長焦慮起來。記得前段時間,得知今年高考延期一個月消息後,好幾個家長向我吐槽,又得「多焦慮一個月了」。

掌握情緒管理技術,不斷實踐練習才是王道

2020-04-11T04:44:47+00:00

實踐練習才是王道說的都是知識,是技術,是道理,一開始就清晰意識到,不可能通過講座教會大家什麼,好比不會僅僅講解學習,學會游泳學會騎車,為此要有自行車陪著,要泡在水裡,時間久了自然學會。

心理健康:先接受那些無法改變的10%事情,再改變餘下90%事情

2020-04-03T15:41:35+00:00

醫院檢查需要耐心等待昨天帶著老娘去醫院複查身體,提前約好就診醫生,知道就是對骨折部位拍個片看看,放心為主。

生活體驗:說話得體和做事得體

2020-04-12T06:36:29+00:00

從《國富論》的「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到李嘉圖的「發揮個人優勢,增加社會財富」,再到分工合作、雙贏共贏等,都是社會化的體現。

心理學:如何理解並提高共情能力

2020-02-11T06:49:17+00:00

共情是什麼共情是心理學術語,通俗的話說就是「換位思考」「善解人意」,用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也是傑出的心理諮詢大師羅傑斯話說,「共情就是能體驗別人內心世界的能力」。環顧周圍,缺乏共情能力的人非常多,為了更好的學習這個能力,我們可以用心智發展情況來加深理解。

一本值得閱讀100遍的人文社科經典著作:《心理治療基礎》

2020-02-13T14:48:08+00:00

你能把一本好書讀一百遍嗎當我大言不慚寫下這個題時,我分明看到自己內心那個壞笑的我不懷好意瞅著自己。我知道這是什麼意思,這是除了人家共情高手一看即懂我的防禦外,還有如我這類只有親身經歷才可覺察到的內在情感。

生活心理:如何用心理諮詢方式有效助人

2020-03-21T03:12:07+00:00

問:一個年輕姑娘渴望走進婚姻,但是目睹女同學婚姻不幸福,同學人很漂亮但缺一顆牙齒,自己恰好也缺一顆牙,由此認為缺牙等於殘疾,自己不幸也與此有關。

你真的認識自我嗎?搞懂這3個不同的「我」,促進心智成熟

2020-04-25T02:21:06+00:00

認識自我中的主我和客我這個故事啟發我們,「自我」到底是什麼,如何理解千百年來哲學家那經典三問: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正確認識疫情,做好情緒管理

2020-02-05T21:59:32+00:00

當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如山東臨沂市2月4號下發通知,「全市所有村莊、社區、單位實行封閉式管理,人員進出一律測溫,並出具有效證件。」

心理學:做好情緒管理,從判斷心理狀態開始,判斷比應對更重要

2020-05-06T08:12:48+00:00

識別判斷自己心理狀態,是情緒管理前提心理學家詹姆斯有個「意識流」說法,是指人的心理狀態始終處於不間斷的流動中,好似奔騰不息的河流,充滿各種念頭、想法、感受、行為等。

情緒管理出問題,是心理狀態問題,更是思維模式出了問題

2020-05-03T15:54:11+00:00

人品真的如車品嗎晚上下樓在小區溜達,剛好碰上一件事情,見識了兩種情緒處理方式。系統2思維是考慮社會和他人需要,能夠以他人為中心考慮問題,也就是社會規則思維,也是理性思維。

你會拒絕別人嗎?只有學會主動拒絕,才有真正心理成長

2020-05-26T15:21:11+00:00

朋友要給孩子報幼兒園興趣班,徵求大家意見,其實所謂徵求,已經暗含了自己傾向性想法。如果能在約定時間段里,關掉網絡,扔下手機,學會拒絕,把無效時間變成有效利用,會是一種怎樣體會。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理念:有效比正確更重要,心理比道理更重要

2020-06-04T01:37:50+00:00

每個人都是活生生的人,信則靈,對立統一,這是從人文、宗教、哲學角度談理念。之後科學角度談症狀,談問題,重視內在強迫衝突而非表象的反覆言行,對策就是先接受問題才會改變問題。

社會心理學勒溫公式:行為取決於誰在做,以及什麼環境下做

2020-05-13T18:25:56+00:00

有一天晚上下班了,原本想回老家看看,窗外馬路上車輛排成長龍,道路改造還在繼續中,擁擠厲害。就拿起電話打給老家,說這會好擁擠啊,老媽接的電話,說她們都做好晚飯了,沒事就別跑過來了,早回家歇歇吧。

你有情感隔離問題嗎?對策就是接受自己和別人,都是活生生的人

2020-05-12T17:18:53+00:00

同時,更加嚴重開始攻擊別人,在他的眼裡,似乎這個世界就沒有好人,看著人家一點點的不好,冷嘲諷刺,以為大家都是蠅營苟生。

為何認識自我如此困難?認識自我就是探索人性,需要心理學理論

2020-04-26T02:55:07+00:00

心理健康就是平衡三種「我」從精神分析理論來說,享受生活美好就是本我,追求快樂原則;接受規則和現實就是超我,追求道德原則;承受生活困難就是自我,追求現實原則。心理健康表現,就是會享受美好生活,能接受現實事情,敢承受生活困難。生活不如意事情十之八九,我們不是苦行僧,需要及時自我獎勵,

認知行為療法思考:心理諮詢就是不斷體驗、漸悟、頓悟、實踐過程

2020-06-16T02:39:44+00:00

按照基礎心理學知識,「認知、情緒情感、意志」是三種主要的心理過程,我們通過感官塑造了這個世界,認知的基礎作用顯而易見。

心理學旁觀者效應:當你遇到困難時,這樣做才可獲得有效幫助

2020-06-16T05:21:45+00:00

車上只有四個乘客,都在後排,有兩位年齡大些,都拿著提包,於是我在人家一側坐下,面對著倆人說,「有口罩不?

學會用心理學解釋生活,學以致用,見別人所不見,促進心理健康

2020-06-22T05:00:04+00:00

昨天心理微課是關於心理反射活動的,從現象、定義、橫向、縱向以及應用做了簡單闡述,最後提出四個問題給大家思考。

你困惑家庭教育嗎?體驗這2個互動遊戲,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孩子

2020-06-28T01:30:10+00:00

用通俗的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自吃一口」,「辣椒辣不辣,知道辣是知識,吃一口才是體驗」,這些嘗試性的體驗就是心理。

利用反向形成心理防禦機制,變人際關係從消極關注為積極關注

2020-07-19T07:37:58+00:00

通俗地說,就是用相反的言行壓抑真實情感需求,比如明明惱怒一個人,卻會表現出熱情;好——壞,喜歡——厭惡,自卑——自信,等等,這些看起來是對立關係,實際上又是統一在個體內心世界的。

家庭教育遇到難題,用這種心理方式幫助孩子,才有利於孩子成長

2020-07-17T09:37:02+00:00

有個朋友家的孩子讀小學,在學習奧數,最近不太想學習了。簡而言之,家庭教育遇到難題時候,用這種心理方式來幫助孩子,「慢一點、穩一點、止一點」,才有利於孩子成長。

生活是什麼?不是你想要生活提供什麼,而是生活期望你能做什麼

2020-06-10T13:02:41+00:00

下面是過去寫的文字,想討論這個問題:生活到底是什麼?經歷過希特勒集中營生活的他,認為對待生活的態度,不是你要求生活能提供什麼,而是生活期望你能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