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首要不是培養孩子優秀,而是先讓家長自我成長起來

心平氣和在路上 發佈 2020-04-19T02:26:11+00:00

想說家庭教育並不容易由於今年突發疫情,處於疫情防控需要,各年級學生只能居家學習網課,這對於家有畢業生的家長考驗巨大,很多家長焦慮起來。記得前段時間,得知今年高考延期一個月消息後,好幾個家長向我吐槽,又得「多焦慮一個月了」。



想說家庭教育並不容易

由於今年突發疫情,處於疫情防控需要,各年級學生只能居家學習網課,這對於家有畢業生的家長考驗巨大,很多家長焦慮起來。

記得前段時間,得知今年高考延期一個月消息後,好幾個家長向我吐槽,又得「多焦慮一個月了」。

期望孩子學習好,考出好成績,有出息,前途遠大,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我們作為家長都是這樣的。

只是一不留神,這種急躁焦慮情緒之下,我們與孩子之間就起了衝突,結果並非幫助孩子,反而親子關係糟糕,與我們原本期望背道而馳。

比如指責孩子網課學習不認真,看不慣孩子作息規律,認為孩子學習沒全力以赴,距離期望差距過大,出現爭吵、冷戰,甚至嚴重暴力事件。

最誇張的一個故事,有個家長傷心孩子學習不努力,自己跳進河中,以死威脅孩子。

最悲傷的一個新聞,則是有個學生不忍學習壓力,從家裡縱身躍出,墜樓而去,留下悲愴。

家庭教育困難以及有關事件反映出的,有社會環境壓力,有孩子天性好玩(家長何嘗不是如此),更加重要的是,家長的教育理念也要加以檢視。


家庭教育期望要適當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家庭教育初衷,這不是問題,這是我們家長自然想法,非常正常,也非常合理。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拿破崙名言也說出了家長教育孩子的心聲。

可是,必須清楚的是,這僅僅是作為激勵上進的目標,是期望,可不是我們必然實現的結果。

很多家長就迷失在激勵目標和現實條件上,不自覺等同了二者,認為孩子只要努力,家長只要付出,實現理想與期望就不成問題。

可是,大家要想明白下面兩個問題:

一是,期望到底是用來幹啥的?

答案不難明白,期望(理想)是用來激勵自我的,不是一定要實現的。

比如孩子從小立志做科學家,為此喜歡課外實踐活動,愛上探索未知世界,起到了激勵學習作用,這就足夠了。

二是,需要深度思考,在培養孩子上,社會期待和家庭期待是一回事嗎?

社會告訴我們,「百年大計教育第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看似這與我們家長想法和感受一樣,可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上,二者有著區別的,社會當然要重視教育,可是目的是培養「合格公民」,孩子成人可以擔負社會各個職責崗位,保持社會正常發展,適合社會需要就行。

而家長們則是把教育目的定為「社會精英」,自己家的孩子不能比人家差,要成為金字塔頂尖的那一撥,甚至因此誤解了社會教育不過大眾教育的本質。


家長自我成長是家庭教育前提

上面說了這麼多,不是打擊家長,也不是不要家長聚焦孩子教育,而是希望要有合適理念,還要有個較好方式。

我以為,這個最佳家庭教育的理念與方式,就是家長的自我成長。

用老祖宗的話說,就是「言傳身教」「身體力行」。

問題是,作為家長,你得先有理念、有方法、有內容,為此加強學習就是必須的。

最重要的是搞好親子關係,這個在以前文章中多次說過。對於孩子來說,沒有好關係就沒有好心情,沒有健康心理水平,也就談不上全力以赴實現家庭教育目標。

除此之外,具體談談下面這兩點:

一是,目標期望分解化。

我們給孩子確定期望目標可以,但是不能「假大空」「高大尚」,務必劃分為可行的可操作的小目標。

小目標,步步高。舉例,希望孩子成績優秀,先從孩子某一感興趣科目入手,引導培養自信心。學習成績不好,先從做人做事培養意志品質開始,猛然醒悟、厚積薄發才有可能。

目標要明確具體。比如,有些家庭希望孩子出國讀研,那就讓孩子清楚實現目標必備條件, 這個過程自己就有了努力動力。

其實,這個目標分解法,就是主動降低期望值。

這個好處,除了具體明確可操作,還有就是緩解心理壓力,小目標實現了,才有輕鬆愉快心情,來對付實現更高目標。


二是,學習讀書行動化。

這是家長以身作則的表現,家庭教育不是動動嘴皮子就完事,需要家長付出實際行動,用行動引導行動。

著名心理學家許又新教授說過,「家長自身庸俗不堪,以為買架鋼琴就能培養出孩子的高尚品質,天下哪有這等好事。」

對此,借鑑許又新教授提出的「煩惱公式」,煩惱=慾望/滿足慾望的行動,就知道如何做。

搞好家庭教育,立足在心情平穩基礎上,不能太急,少些煩惱。

為此,一方面降低教育期望,也就是公式中的慾望,要把孩子作為普通孩子看待(事實上,我們孩子真的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再平凡),把期望的目標給予分解細化。

另一個方面,就是增加實現目標慾望的行動,對於家長來說,讀書改變理念,不失為一條捷徑。

讀書這個行動,真的是事半功倍。

當孩子學習時候,家長陪著讀書,當孩子空閒時候,家長用讀書理念溝通,試一試效果一定很好的。

「人心都是肉長的」,父母都如此努力學習讀書,孩子還能不被擾動嗎,哪怕孩子嘴上不說,心裡會認同家長的行為。

這才是言傳身教,身體力行!

家庭教育首要不是培養優秀孩子,而是先讓孩子平凡而快樂,先讓家長自己成長起來。

如果說家庭教育有捷徑,家長自我成長帶動孩子成長就是唯一捷徑。


推薦這本《少於人走的路》

這是一本家長必須要讀的書,誰讀誰受益,早讀早受益。

這不是我的胡言亂語,這真的是一本值得讀一百遍的好書,是家長自我成長的經典著作。

因為這是美國心理醫生派克來自心理諮詢實踐的驚天之作!


因為這本書曾在美國暢銷書排行榜連續上榜近20年!


因為這本書開篇就提出了人生一個真理:人生苦難重重!

你一旦能接受人生是用來受苦的,你就有享不完的福!同理,你一旦能接受孩子是普通平凡的,你就有享受不完的開心快樂,而且悖論的是,孩子一定會因此越來越出色!


這本書,我至今讀了不過5遍,非常汗顏,但僅僅幾個概念就足以促進自我成長,如開篇這句話,自律四要素,愛的定義,等等。

「讀一百本書,不如把一本好書讀一百遍」,《少有人走的路》就是這樣一本書。

我們生而為人,註定都在走一條少有人走的路,祝福我們每個人,祝福我們家庭每個孩子。#423頭條知識節##讀書#


作者簡介:心理諮詢師,關注家庭教育、婚戀、親子、神經症性心理困惑等,堅持日更千字文章多年。歡迎關注@心平氣和在路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