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主持首度翻車:越是站在高處,越要注重這件事

愛夢教育家 發佈 2021-08-03T08:02:16.128103+00:00

5月4日,在「相信未來義演」活動中,資深主持人白岩松、華少、汪涵三地連線雲主持,引發了不少網友的關注。

01

5月4日,在「相信未來義演」活動中,資深主持人白岩松、華少、汪涵三地連線雲主持,引發了不少網友的關注。

而就在這樣的大型演出中,一向很穩重的汪涵大哥,竟然在直播中翻車了。

三位主持人聊到這個特殊時期下,各自的生活愛好和樂趣時,汪涵談到了陪伴親人,並表示這段時間最大的精進就是學會了怎麼哄孩子睡覺。

這樣表達自己的收穫本身沒問題,但汪涵在這之後又補了一句:「連我兒子都說,他要感謝這個疫情,讓爸爸有時間陪他」。

氣氛瞬間變得尷尬起來,白岩松和華少也不約而同地沉默了好幾秒。

不管這句話本身是否出自汪涵的孩子之口,但汪涵在這種情況下,如此直白地表達出來,的確很不妥,也引發了部分網友的吐槽:

我想,汪涵想表達的應該是,再不好的事情,也有有益的一面,我們應該在處境艱難的情況下,學會積極面對生活,這是一種樂觀的精神。

但在國難面前用「感謝」這個詞,似乎有些不尊重那些受災受難的同胞。

白岩松意識到這句話的不得體之後,連忙圓場說,「有的人面對疫情就是收穫,」這才把話題岔開。

作為湖南衛視的當家主持人之一,汪涵的地位不言而喻,但有句話說得好: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越是站在高處,就越是要注重細節。

否則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毀了所有。

前段時間,李佳琦就差點因為一句話在直播中翻車。

有一場直播,楊冪去了李佳琦的直播間。

李佳琦和楊冪推薦一款吸吸果凍,給大家展示效果的時候,李佳琦說了一句不該說的話。

說完之後,可能也意識到這句話會給楊冪和觀眾帶來不適,又補充了一句:「可以開黃腔嗎?」

好在高情商的楊冪沒有接他的話茬,巧妙地轉移了話題:「你說的什麼東西,什麼意思?」還站起來招呼小助理一起吃。

直播結束後,李佳琦就趕緊在凌晨發了一個道歉微博。

從道歉來看,李佳琦語氣誠懇,態度端正。

但儘管如此,他還是收到了許多網友的惡意。

有人攻擊李佳琦的人品,有人直指李佳琦開黃腔是「毒害社會」。

生活中有許多細節,你也許不注意,但就是這些不起眼的細節,可能影響你的人緣,決定你的發展和未來。


02

西方流行這樣一句詩句:

丟了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

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

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鬥;

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國家。

馬蹄鐵上的釘子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是最終卻導致了一個國家的滅亡。

聽起來有點誇張,卻也從另一方面印證了細節的重要性。

畢竟所有的大事,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構成的。

在處理這些小事的過程中,如果不重視細節,就可能在細節里翻船,要麼失去機遇,要麼造成損失。

日本一家株式會社經過考察後,打算和一家知名的汽車公司合作。

這家汽車公司喜出望外,派出公司的總工程師高橋去洽談簽約。

株式會社的副總百惠親自到機場迎接,他注意到一個細節:高橋在上下車的時候,每次都是重重地關上車門。

於是,百惠找到總裁鈴木,建議取消合作談判。

百惠說:「這些天我一直陪著這個高中工程師,我發現他每次都重重地關上車門。

他之所以養成這樣的習慣,可能是因為他們生產的轎車車門,用一段時間後就容易出現質量問題,不容易關牢。

我們同這樣的汽車公司合作,不等於毀了我們自己的品牌嗎?」

這個推論,雖然不一定正確,但卻合情合理,足以引發百惠的不信任感。

很多人覺得,細節就是雞毛蒜皮,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但生活中,很多這樣的雞毛蒜皮,發生在別人身上是聽故事,一旦發生在自己身上,就可能釀成事故。

比如卡在你喉嚨里的魚刺,從來不是粗的那根,它一定是細到足以讓你忽略它,才會出事故。

注重細節的人,會在各方面做足功課,直到形成習慣,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我們很少聽說橫渡長江,或是橫渡某海峽的人會出意外,因為他們做足了功課。

但是,每年因為在小河小溪中野遊而喪生的人,卻不在少數,因為他們疏忽大意。

所以說,成大事者,必拘小節。


03

很多人說何炅情商高、會說話,所以人緣好。

但如果對細節不敏感,他的高情商和好口才也無處施展。

有一期《嚮往的生活》,任泉到蘑菇屋做客,到了之後讚不絕口:「這個院子太漂亮了,比電視上看到的漂亮很多。」

這其實就是一句發自內心的誇獎,聽起來也沒什麼問題。

但此時攝像老師就在他們後面,聽了以後難免不會多想:這是在內涵我們拍得不好嗎?

細心的何炅一下就發現了不妥之處,當大家進屋後,他走到攝像老師面前,故意搞怪又輕鬆地對他們說:

「各位攝像老師別介意,代任泉跟你們說對不起啊,他不是那個意思。」

這種小細節,大概也只有何老師能考慮到了。

難怪馬東會這樣評價他:「那種周到和八面來風,都在他的掌控之間。」

注重細節的人會知道,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能輕易說。

比如,在他人遇到困難、悲觀沮喪的時候,不大肆宣揚自己的幸福和快樂;當他人滿臉倦意時,不滔滔不絕,給別人帶去困擾。

注重細節的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說話方式和處世態度。

但反過來,說話方式也會反作用於一個人的行為。

因為我們說出來的話,反映了我們的思想,而思想又決定了我們的行為。

語言對我們的生活有直接的影響,因為思想也能塑造生命,我們所說的話將變成生活經歷回到自己身上。

你言詞溫暖體貼,行為也會變得細心周到;你言詞粗鄙,行為自然野蠻鄙陋。

我們在看一部電視劇的時候,有時會有這樣的體會:一開始很喜歡的某男女主角,到後面突然人設就崩了,說出來的話一點也不符合其形象。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編劇對人物的描寫不夠精彩,導致人物 「立不住」。

一個好的劇本,除了故事和人物設計精妙以外,還有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對「台詞」的編寫要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使這個人物具備可識別性。

在一部精彩的劇本里,即使有眾多人物,在好的編劇的筆下,也幾乎沒有哪兩個人物的「台詞」是同樣的表達風格。

因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台詞」特點。


04

你的「斟詞酌句」里,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如果想要改變自己的行為,抑或是成為一個細心的人,不妨從設計你說出的每一句話開始。

你可以不知道怎麼說出動聽的話,但一定要知道,哪些話會讓你減分。

溝通教練張心悅在《學會說話》一書中,提到了2種讓人減分的語言:

1. 不能承擔型語言

「這是規定,我沒有辦法。」

「這事你可別找我/這事和我沒關係。」

「這件事我沒辦法。」

面對這樣說話的合作夥伴、同事、服務人員,我們內心總會升起一團「無名火」,我們生氣的原因不是被「拒絕」的事實,而是對方「拒絕承擔」的態度。

如果想要成為有責任感的人,就要警惕這樣的表達方式,當你確實無法幫助別人時,可以用下面幾個技巧妥善表達:

A、把「我」換成「我們」:「這個是規定,咱們都沒辦法。我們都理解一下吧。」

B、坦述事實在先,給出方案在後:「這件事是客票中心在負責,您看我要不要幫您轉接一下?」

C、減少絕對,降低焦慮:「目前在咱們這個部門,這件事暫時還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

2. 問題導向型語言

「出了什麼問題?」

「為什麼會導致這個結果?」

「是什麼原因,有什麼限制?」

「是誰的責任?」

問題導向的語言會讓我們無休止地糾纏於問題之中,而答案卻不會自動出現。

所以我們需要學會把問題導向型語言轉化為資源導向型語言,去尋求解決的方案和更多的可能性:

「我想要什麼......」

「我怎樣做才能達成結果......」

「我有哪些可以用的資源......」

「我可以向誰尋求幫助......」

請記住,當你產生一個思想或者說一句話時,實際上就是在自我暗示。

不斷的暗示會成為現實,或者會為你打開新的思路。

當你用正確的方法有意識有選擇地和自己說話,你將會在生活中清除或重建一些行為,直到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作者:飛白

來源:精讀

關鍵字: